八思巴是藏傳佛教薩迦派的第五代祖師,八思巴所創製的『八思巴文』屬拼音文字,共有41個字母,字數只有一千多個,至元六年八思巴文作為國字頒行全國後,其推廣卻受到很大阻力,除政治和文化傳統因素外,主要是因為這種文字字形難以辨識,雖然元廷屢次下令用『八思巴文』譯寫一切文字,但民間還是用漢字,八思巴文最終主要應用於官方文件。1368年元朝滅亡後,八思巴文亦逐漸被廢棄。現在國內外學術界通用兩種名稱:一是按創製者命名,稱作『八思巴文(字)』;一是按字母形狀特徵命名,稱作『方體字』。 從平谷城區北行5公裏,就來到了一個三面環山的小村子,這就是王辛莊鎮太后村。北京僅有一塊保存完整的八思巴文石碑就在這裏。 ■建於元代的大興隆寺 太后村,舊時統稱蕭家院,民國年間因山中有興隆寺,改名興隆莊。抗戰時期化名太后,沿用至今。太后村內的大興隆禪寺坐北朝南,【平谷縣誌】記載:『興隆寺,元大德元年建,宏(弘)治年間重修……』。該寺於1943年農曆9月30日,被日軍燒毀。廟址後蓋為民房,現為耕地,已看不出一點廟宇舊貌。現存元代碑刻2通,立於原址西側山腳下,保存完好。 在大興隆禪寺遺址處,共有兩通石碑,一為【大興隆禪寺創建經藏記】,一為【大興隆禪寺聖旨碑】。 【大興隆禪寺創建經藏記】,元大德元年(1297年)立石。碑文記述該寺創建經藏的過程及其藏經數目、來源。 【大興隆禪寺聖旨碑】,大德三年(1299年)立俗稱八思巴文碑。青石材質,螭首,通高240厘米,寬82厘米,厚22厘米,碑陽四框飾以波浪紋,碑額、正文皆為八思巴文。碑陰:篆額,正文陰刻楷書,即元代白話文,模糊不清。此碑宣諭軍兵、官員使臣人等,禁約侵擾寺院。這是北京僅存的八思巴文聖旨碑。 ■破譯八思巴文碑內容 碑額篆書『皇恩特賜聖旨譯本』,正文為楷書,磨損得很厲害,將近一半碑文無法辨認。仔細閱讀後發現是元代白話文,雖然有些拗口,但不難明白意思。石碑另一側,一整篇八思巴文赫然入目。與碑陰的命運大不相同,除了行間的幾個彈孔,碑陽整篇刻石保存完好。也正是通過八思巴文,學者得以將碑文的漢文部分補充完整。碑文這樣刻寫着: 靠長生天的氣力,托大福蔭的護助,皇帝聖旨。 向軍官們、士兵們、城子達魯花赤、官員們、來往的使臣們宣諭的聖旨。 成吉思汗、窩闊台皇帝、薛禪皇帝聖旨裏說道:『和尚們、也裏可溫們、先生們不承擔任何差發,禱告上天保佑。』茲按以前的聖旨,不承擔任何差發,禱告上天保佑;向在大都路所屬薊州平谷縣瑞屏山的興隆寺、淨嚴都老法嚴寺等寺院的太章老興覺二人頒發了收執的聖旨。在他們寺院、房舍裏使臣不得下榻。向他們不得索取鋪馬、祗應,不得徵收地稅、商稅。不得搶奪寺院所屬土地、河流、園林、碾磨、店舍、鋪、浴堂等一切物品。他們也不得因持有太章老興覺二人收執的聖旨而做無理的事。如做豈不怕? 聖旨,馬兒年六月十二日寫於上都。劉嗣正書。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八思巴文專家照那斯圖考證,『馬兒年』應為至元三十一年,即1294年,立碑時間則為大德三年,即1299年。 ■妥善保護八思巴文碑 如今,兩通石碑連同僅剩的一個龜趺底座被圈在柵欄裏妥善保護,2009年被確立為平谷區級文物,平谷區文物所所長賈福勝介紹,八思巴文聖旨碑是北京僅有一塊保存完整的八思巴文石碑,目前工作人員正在收集這些石材和當年遺留的碑刻,準備和太后村共同重建大興隆禪寺,把八思巴文聖旨碑保護好,利用好!』 現任村書記李成國說:『八思巴文聖旨碑位於太后村,村民有義務將其妥善保護,如今已經修好了連接村外的公路,發展了32戶民俗接待戶,希望能有更多的學者和遊客來這裏考察觀光。
供圖/李桂連
來源: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