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入
华韵国学网 返回首页

延章的专栏 https://www.chinulture.com/blog-1.html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学国学,正态度,尊品行,享生活

日志

论象形文字唯物内涵的意义,及恢复文言文的必要性

热度 11已有 2355 次阅读2020-12-17 01:36 |个人分类:随笔| 汉字, 文字学, 文言文, 象形文字, 表音文字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篇文章,如果它的文采很美,思想很正派,那么,作者往往就是一个翩翩君子。其中的原因,除了文章本身是作者的写实,还有更深的一层原因,就是文章和人,在某种性质上,是相类的,怎么说呢?

孔子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注:彬,份的今字,指相对应相表里)

当一个人,外在表象和品性是份份对应的,表里相对的,而且通达贤明,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君子了。

对于文章而言,文就是文采和文章所论述的旨意,即中心思想,而质就是文章的语法;如果一篇文章,其文句字辞严格遵从语法,又能通达作者旨意,那么这篇文章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有文采,很通达深奥,像文言文,就往往能流传千古。

对于人而言,文就是他的言行表象,而质就是他的道德品性;如果一个人,他的言行举止,严格依照他的道德品性去做,而且又能做到很贤明,那么,这个人看上去就是一个君子了。

所以说,如果一个人的文章,能做到文采斐然,且又通达旨意,那么,这个人,他自己的言行举止,也会和他内在的品性相表里,通达贤明。这就是人和文章的相类之处,都有表里的辨证关系。

这个辨证关系,有哪些内容呢?在探讨这个辨证关系之前,我们先看看文字与文章的关系。

一、象形字的唯物内涵及意义

文章是由文字组合而成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所组合的文章有所区别,其区别,主要就体现在语法上。我们现在来看看不同类型的文字,其语法上有什么不同。

文字的类型,大概有“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两种,平常所说的表形文字和表意文字,在本文均属于象形文字。

其中“象形文字”只有汉字,而“表音文字”包括现代汉语、汉语拼音,和拉丁文字等,其中现代汉语和汉语拼音又是同一个体系的。有的朋友不太理解,为何说汉字是“象形文字”,却又说现代汉语是“表音文字”,现代汉语不也是用汉字构造的吗?

这是因为,汉字是用于文言文写作的,文言文里的汉字,其涵义是由自身形体结构确定的,不需要人为赋予,这时的汉字不是符号,而是事物的“象形”,这个“象形”是有规律可循的,即“五书”;而现代汉语虽然也是汉字组合而成,但这时的汉字并不表义,更不能通过“五书”来表义,现代汉语的基本单位是词语,词语虽然可以是一个汉字,但作为一个词语,其涵义是人为赋予的,比如通过新华字典确定,也许部分汉语词语的涵义来自于汉字原义,但已经与汉字本身无关,所以汉字本身可以随意变化,涵义却不因此而改变,所以,现代汉语事实上和拼音文字、拉丁文字都是符号,是表音文字,只不过现代汉语的读音,需要由汉语拼音另外表达,而现代汉语全面改用汉语拼音,并不妨碍白话文的写作和理解(虽然有部分汉语拼音会相同,但是使用汉语写作的优势,只是词语符号有差异,如果将相同的汉语拼音差异化,就能解决白话文写作和理解上的困难)。

象形文字与表音文字在语法上有什么区别呢?

象形文字的语法是唯物的,像汉字语法只与汉字五书相关,不需要人为预设,而表音文字的语法,基本都是人设的。

汉字的唯物内涵,主要是指汉字的五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是唯物为主,意识为次的。基本上一个汉字代表一种自然事物,事物的特征及属性,决定汉字的内涵,及汉字之间的关系。如“权”,来自于秤砣的会意,“权”的内涵就来自于秤砣的特征及属性,而现代汉语中的“权力”基本上等同于英文中的某词语,已经失去原汉字中“权”的唯物内涵,甚至在自然中,根本找不到对应的事物;又如“能”字,来自于“熊”的转注,其内涵指人的某些性质像熊一样,但现代汉语中的“才能”“能力”,已经失去原汉字的唯物内涵,成为符号,文言文中一个“能”字可以表达出现代汉语中才能、能力、能耐、能人、能够等内涵,而现代汉语中像“能够”这个词,已经无法在自然中找到相对应的事物。“权”字、“能”字在文言文里的行文语法,以其不同内涵而处于不同的位置。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原生汉字的一个字,可能同时拥有多种词性,如名词、动词、介词,而现代汉语对于词语词性的人为预设,实际上已经不再以自然事物作为词语内涵的定性标准,而是以人的意识认知作为词语内涵的定性标准。《道德经》:名可名,非恒名。就是说,以人的意识认知,作为词语内涵及词性的定性标准,往往不合时宜。

象形文字及表音文字的语法差异,直接导致了中外文明在本质上的差异:中华文明注重唯物、实践辨证;而西方文明、现代汉语注重唯心、语言辩证。

汉字语法只与汉字五书相关,即使是“之乎者也”,其在文言文中的位置,也是由其涵义确定的,而其涵义又由五书确定,并无所谓的“文言文语法”规定其位置,而现代汉语的“的啊吗”,其在文章中的位置是固定的,由现代汉语语法规定具体位置。近代虽然有学者尝试总结文言文语法,但基本都是对自古以来的文言文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并不是人为预设的,而且总结出来的所谓语法,还经常被其他文言文所打破。

现代汉语是现代才出现的,其标志就是汉语口语书面化的实行。现代汉语本身是没有语法的,其语法来源于对英文语法的“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正是由于现代汉语语法的不成熟,现代汉语一开始就与汉语口语有差距(如“你吃饭了吗?”在口语中经常表达成“你吃过了吗?”甚至“吃未?”,这些句式并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越来越大。现代汉语推行的初衷,是意图通过口语书面化,降低文学水准,提高全民写作能力,现在来看,实在是现代版的拔苗助长。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写作机会,汉语口语的发展十分迅速,现代汉语的语法修正速度根本跟不上。可以说,人民群众已经抛弃了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法沦为鸡肋,而由于汉语口语本身几乎不受现代汉语语法的约束,互联网上许多文学创作,其表现就是“同质化、思想贫乏”。

在文学方面,现代作家用现代汉语基本写不出高水平的文学作品,基本上不是用语庸俗,就是文旨低俗,白话文的文采评价,竟然要迂回到成语、歇后语、民谚,乃至引用经典等文言文使用频率上,十分典型的“文胜质则史”。在社科研究方面,建立在现代汉语基础上的理论研究,除非是在国学经典的基础上创新、探讨,或完全囿于西学哲学范畴的辩证讨论,否则,依据现代汉语对事物的概念定义、理论描述,很难发展出适应时代的人文理论创新。现代汉语的推行,可以说是彻底失败了的。

汉字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异,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差异,是唯物与唯心的差异,是实证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差异,更是文明的语言基础差异。而现代汉语与原生汉字系统的差距,印证了汉字的唯物内涵对于华夏文明的重大意义,可以说,没有文言文,没有汉字的唯物内涵,华夏文明将不复存在。

二、文言文的表里辨证关系

象形文字及其唯物内涵,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论证,现在来看看文章的表里辨证关系,及文言文表里辨证关系的意义。

文章的表里辨证关系,可以用孔子的话来概括: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胜文则野”,是指语法、文体超过作者文学水平及学术能力,一些作者便套用语法、文体,随意拼凑文章。像文言文的八股文,白话文的论文,及古体诗词,此类文体、语法过于制度化,作者往往都会机械地套用语法、文体,随意创作,以致文旨表现出“狂野、浮躁、不实用”的特征,白话文论文,甚至可以直接假设论点出来,然后拼凑论点论证的。

“文胜质则史”,是指语法、文体无法统筹作者文学水平及学术能力,像文言文的骈体文,白话文的现代诗、散文等,由于语法文体相对作者而言,过于简单、随意,创作的著作,竟然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意旨,甚至误导读者对作者意旨的理解,这就是古人说的“以文害用”,此类文学体裁的发展,与“以文载道”的背离。历史上,一些经学家,忽略汉字五书,无视汉字文字学,甚至歪曲一些汉字的五书内涵,导致文言文语法遭到削弱,最终注解的经学论说背离经典原旨。最有名的就是王弼的《道德经注》对“眇”字的篡改,其改为“妙”字之后,《道德经》被玄化、清谈化;另一个案例就是程朱理学对“率性”的“率”字,及“中庸”的“庸”字,在训诂上的刻意曲解,“率”字本来是指帅、领、引,象诱鸟入网,但程朱曲解为遵循,这样就使得“率性之谓道”被曲解成与原旨南辕北辙的涵义,原旨是指人的品性有善有恶,人道、王道是指率领人民的品性往好的方向发展,却被曲解为“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那样,人性就有善无恶了,而“性”也被曲解为“心”,并与佛教的“心”衔接起来,但是,如果人性有善无恶,循性而为就可以,还要后面的“修道之谓教”做什么呢?人人都任性而为就好了;“庸”原指“用”,“平常之用”,“中庸”原指“中肯之用”,“教导人性,以归于常器之用”,程朱却误解为“中正的定理”,于是发展出有“理”无“欲”的学说,可见,人为削弱文言文的语法作用,“文胜质”导致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孔子述而不作,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担忧文言文语法、文体不足以充分表述自己的“学说”,而宁愿通过言行引导教化弟子。

通常情况下,文言文的表里辨证关系,由于其语法的唯物内涵,而得到一定的保障,以至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即“文以载道”。

很显然,不管是《道德经》,还是《中庸》《论语》,只要对经典的解读,能遵循经典创作时,相关汉字的当时五书涵义,其学术结论,就得以尽可能地接近原旨。

同理,为了保障文言文创作,所表达的意旨,能最大限度地贯通于历代的学说,我们就需要严格地遵循汉字五书,即汉字文字学。只有坚持汉字的唯物内涵,坚持汉字的五书语法,我们才能做到在不同时空都能通解、通达、通述经典学说。相对而言,那些表音文字所创作的论说,往往会因为词语在不同的天时、地理、人群,出现不同的内涵而无法做到通解、通达、通述,更不要说,唯心的学说,往往与实际、实证相去甚远了。

由此可见,文言文的表里辨证关系建立在汉字五书唯物内涵之上,对于学述创作,在不同时空相互通解、通达、通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恢复文言文,及汉字文字学,显得十分必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hidden
flicker 彩虹炫 | 游客2020-12-25 14:31
egw
回复 延章 2021-1-20 01:45
先阐述一些基本概念:
书面语:书写文章时所使用的“语言”,包括白话文及文言文。
白话文:基于口语,经过加工的“语言”书写的文章。
文言文:文言汉字书写的文章。
以上“语言”加双引号,目的是在于说明其内涵特定,包括语言及汉字。

一、书面语白话文并不是民国以后才有的。
从《诗歌》到乐府、诗词、骈文 、散文 、曲剧、书信、文白小说,都可以视为以文言汉字为内里,以口语语言为表征的白话文,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除体制内专业学者,民间学者,甚至普通百姓,也能阅读或写作,如诗经的诗歌就是民风民谣;
古代的白话文(文学作品)的口语基础,主要体现在吟诵及韵律上,由于文学作品不需要严格遵循“以文载道”的作文原则,其文字组织不再囿于汉字本义,而具有一定的语言艺术性,或随意性;
唐代古文运动八大家之一韩愈则斥责文学作品过于口语化或艺术化,已经危害到经典道义的论述,就是指口语之表过于偏重,影响到了文言文的文法。

二、自古书面语(文言文与白话文)都有主次之别。
白话文像文学作品、书信之类,可以无限制地描述变化多端的,具有时代、地理特征的特定语汇,比如,宋明的文白小说,很多名词或语汇在现代已经看不懂了,作为口语语汇,其内涵是与语汇中的汉字本义没有太多关系。
文言文作为道统,或者说经学道义的作文方式,居于历代书面语的主体地位,不管是官方文书,经典注疏,还是史记、医学作品,等等,都以文言汉字为载体。
在这样主次分明的环境之下,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教育下渐程度直达底层百姓,文学作品也从春秋战国的离骚、乐府、诗歌,发展到宋明的词曲、文白小说,其口语影响逐渐成为主要因素,到了近代,在西学东渐的环境之下,新事物概念的爆发,以及道统经学的解体,直接导致白话文反客为主,成为书面语的主体地位,文言汉字体系的废弃瓦解,甚至促成现代网络小说完全口语化(古代文学艺术及近代白话艺术需要一定的文言汉字基础),文学艺术几乎化零,又反过来反映出近代兴趣的,用于教学的白话文无法紧跟时代口语的缺憾。

三、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语言、文字组织机理不同。
1)白话文,特别是现代白话文,作为以口语为基础的文学作品,其组织机理基于语言逻辑。
所谓语言逻辑,有语法、语义、词性等要素,语法及词性均是人对于语言的认知定义,以及构建,而语义,即是人对于事物的有限认知,或有限发明(道可道非恒道就是由于“有限性”,人对事物的认知总会受到时代及地理的局限,一旦时空出现变化,认知往往不符合具体现实),这些要素在逻辑思维的架构下,组织成的白话文,其文里要义所形成的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关系,就是语言逻辑,如因果关系,是非关系等。
====
2)文言汉字,作为唯物的象形文字,并不反映人对事物的认知,而是直接通过象类、会意、指事、形声、转义等方式,直接代表事物。
文言文的组织机理,也并不以语言逻辑为依据,而是以事物之间的联系为依据。
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思维的变化、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同时空,同一句文言文,其表达的内涵会有所不同,而同样几个汉字,其组织成的文言文章句,也不会因为人为设定的语义、词性而固化为某种形式,相反,会因为事物之间不同的联系,而组合成不同的章句,而不同的章句,其内涵也不同。因此,文言文最大的优势,是其所表达的内涵,即事物之间的关系,会随着思维、观察角度、时空不同而变化,不会一成不变,从而实现具体情况表达具体内涵的“文以载道”的目的。

四、恢复文言文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
首先,文言汉字与(古代、现代)白话文互为表里,不可缺或;没有文言汉字,现代汉语的白话文将会迅速变化,并产生多种变异分支(如上海人的白话文将与广东人的白话文、福建人的白话文等,相互差异化),不利于民族文化及国家政治的大一统。
其次,文言汉字体系,是唯物的象形文字,唯物的科学理论,文言文化是可行的。
科学理论的文言文化,其困难主要体现在名词概念的重命名上,这个问题要解决是可行的,内容表述上,与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是类似的,因此文言文化并非不可能。
但西方及现代哲学,由于其基于语言逻辑的语言、文字组织方法,文言文未必能转述,因此,未来文言文复兴,可以依照古代文言文与白话文并行的方式,在道义及科学理论方面,实现文言文化,在文学及西方哲学方面,保持白话文传承。

facelist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