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華韻國學網 返回首頁

延章的專欄 https://www.chinulture.com/blog-1.html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學國學,正態度,尊品行,享生活

日誌

分享 契約關係重要嗎?
2025-4-15 12:35
​契約是比較不重要的社會關係, ​看起來是基於信義, ​實際上基於國家暴力機關, ​所以,國際契約是可以隨便撕毀的, ​跨朝代的契約, ​甚至跨屆的官民契約, ​都是可以無效的。 ​如果沒有國家暴力機關, ​民間契約都可以被拳頭替代。 ​但同時, ​契約關係又是比較基本的人際關係, ​在同一個暴力 ...
個人分類: 隨筆|2 次閱讀|0 個評論 熱度 90
分享 順事者喜逆事者厭
2025-4-11 22:36
人之心厭之者何? ​以其所願常違世事也。 ​世事恆常, 不以一人而遷, 人之怨世也, ​不如糾其所願, 至於​如世如事如時, ​願之之與, 其成歟其功歟, ​樂於無窮矣。
47 次閱讀|0 個評論
分享 父母子女之間為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2025-4-7 02:58
以下對話發生於視頻話題『驚覺,我發現我根本就不愛我的孩子』的評論區,摘抄於下,以鄉讀者。 @辰溪快樂電競: 我女兒6歲吃雞翅,有一碗因為沒吃晚飯我拿了一個吃。女兒看到了拿過去直接丟掉,說不給我吃。我眼淚一下就出來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我女。我生氣不理她她問我為什麼生氣,我說你怎麼想的寧願丟掉都不願給媽媽吃 ...
個人分類: 隨筆|139 次閱讀|0 個評論 熱度 100
分享 人道當不免邪惡
2025-4-4 14:19
​【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 ​吾曰:天地之大道曰死。 ​人道好生, ​故法天道之好生之德, ​然不知天地之不免其死, ​則不知天道不免邪惡。 ​人道法其好生, ​而不法其好死, ​則仁義無以久遠。 不免其死, ​故人知好生為德, 不免其惡, ​故有人文大義。 ...
個人分類: 隨筆|79 次閱讀|0 個評論
分享 大婚之義,以及王道
2025-3-26 21:11
大婚之義, 以及王道。 鑒史明智, 呂雉大肆封呂氏為王, ​終致呂氏族滅, ​彰女性之卑, ​乃天道使然, ​人道所趨。 ​大婚之義, ​尊尊卑卑, ​王道所在也。
個人分類: 隨筆|127 次閱讀|0 個評論 熱度 999
分享 AI的應用對人類文明的基礎即漢字將產生重大影響
2025-3-25 17:03
​AI的應用, 對於文字的需求, 將是史無前例的, 而貫穿於文字所產生的思維方式, 直接決定AI的效率及智能程度。 因此,可以預見, AI的應用將會修正漢字, 恢復到五書系統, ​歷史上, ​以及近代出現的, ​胡亂簡化的漢字, ​將一一恢復其原本面目, ​甚至, ​AI會根據實際需求, ​和五書規律, ...
個人分類: 隨筆|115 次閱讀|0 個評論
分享 傳統文化為什麼不宜免費傳播
2025-3-24 06:54
現代社會能正視並充分發揮科技的價值(以貨幣價值定義科技的價值),所以科技給現代社會帶來了爆炸性的貢獻。 雖然新中國,以及其現代科技的發展基礎,是以傳統文化(如漢字、儒學等)作為思維基礎的,但人們普遍尚未意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通天價值。 從社會發展階段來看,目前,這是一個漏洞,也是一個空窗期的機 ...
個人分類: 隨筆|129 次閱讀|0 個評論
分享 沒有欲望就沒有動力,那我們還需要去克己修行嗎
2025-3-8 00:27
沒有欲望就沒有動力,那我們還需要去克己修行嗎
圖中思想,凡常人之誤也。 克己率性修行者, ​非克欲也,克行焉。 人稟天性而生,故有食色之欲, 是凡人必有所欲也, 天道使然焉。 而欲有可有不可者, 則中庸而率性也。 可者行,不可者克行, ​以從人道,不違中庸, ​此之謂率性也, ​使天性之不可者止, ​而可者揚, ​則德八方之望矣。 ​可者 ...
個人分類: 隨筆|207 次閱讀|0 個評論 熱度 201
分享 何謂率性?而致聖賢之從心所欲?
2025-2-22 23:09
性者,質也。 各有等差、輕重、主次,此其天命。 聖賢率性,故能改命。 率者,引也,導也,使也,糾也,用也,至也。 仁為先,義為則,忠為輔,信以踐,智取術。 故率而成德,有德而成心,此其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之謂也。 ​居大德之位者,不先仁而先義,故行仁而不必仁。 使其無德,以權居之,則德不配位,是天下無 ...
個人分類: 隨筆|329 次閱讀|0 個評論
分享 什麼叫日日新
2025-2-12 00:37
人活着, ​總要能拿得起, ​然後放得下。 ​能拿得起, ​就能改命, ​但拿起來的時間長了, ​如果放不下, ​就會折壽。 ​而且人的手是有限的, ​不放下手頭上的, ​就拿不起別的。
個人分類: 隨筆|283 次閱讀|0 個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