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遇上一个老人,用拐杖扛着除草器具。子路问他道:“您看见夫子了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夫子啊?”(说着)把他的拐杖插在地上,就去锄地。子路拱着手站在那里。老人留子路过夜,杀了鸡、做了黍米饭给他吃,子路见到了他的两个儿子。第二天,子路起行并把事情告诉孔子。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呀!”于是让子路回去再次拜望他。子路到达他家时,他已经出门去了。子路(对他的两个儿子)说:“不出来做事,是不合道理的。长幼之间的礼节,是不能废弃的;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如果废弃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吗?想要保持自身的节操,却破坏了最基本的社会伦理。君子出来做事,是为了推行君臣之间的正义。现在大道不能推行的原因,早就知道了,(不就是没有人出来声张和推行正义么?)” 在具体解读此章之前,首先谈一谈先秦时期的农家思想。儒家学说的奠基人是孔子,但是“儒家”这一个正式说法形成于战国时期。同样,先秦时期的“农家”学说的正式提出是战国时期的许行,但是“重农”观念一直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特征,从《论语》的上面两章中,我们也能间接感爱到农家学说和儒家学说一样正在形成过程中。 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与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可见于《管子•地员》、《吕氏春秋》、《荀子》。 战国时,农家代表人物有楚国人许行,但无著作留传,生平事迹可见于《孟子》一书。生卒年不可考,约与孟子同时代。当时随行学生几十人,颇有影响,儒家门徒陈相、陈辛兄弟二人弃儒学农,投入许行门下。 《孟子•滕文公上》载:“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陈相有一天去拜访孟子,转述许行的话 说:“……贤人治国应该和老百姓一道耕种而食,一道亲自做饭。”), 鼓吹“贤者与民并耕而食”是许行两点主张之一。还有便是提出“市贾不二”的价格论,这一主张的中心要旨是在肯定分工互助的基础上,提倡人人平等劳动、物物等量交换,以实现其改革思想。农家著作有《神农》二十篇,《野老》十七篇,《宰氏》十七篇,《董安国》十七篇,《尹都尉》十七篇,《赵氏》十七篇等等,均已佚。农家没有一部完整的著作保存下来,他们的思想和活动散见在诸子的著述中,虽星星点点但仍然值得重视,从《论语》中我们也可以对这种思想的历史渊源有所了解,同时,对于我们解读《论语》也是相当有帮助的,如“禹稷耕稼,而有天下”、“樊迟问稼”等等文字 按照《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的说法,农家系九流之一,并称:“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所重民食”也正是农家的特点,其重视农业的观点是为孔子所肯定的,但是“君臣并耕”这样极端的观点是不可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但是孔子并不是因为“悖上下之序。” 所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说法就是出于“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这样的思想基础。“夫子”是当时男子尊称,按照“贤者与民并耕”的说法,荷蓧丈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夫子,是理所当然的。既然“饔飧而治”,老者“杀鸡为黍而食之”也自然在情理之中。“见其二子”亦并非可有可无之语。按照《礼记》的说法“任并,重任分,斑白者不提挈。”当时头发斑白的长者是不从事重活的,所谓“提挈”本义是“不提重的东西”,在这里泛指重活。《礼记》亦云:“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正是以“丈人”尊称老年男子的由来。从“荷蓧丈人”一说,可知这位老者至少也五十以上,但是依然不舍劳作,植其杖而耘。所以“子路拱而立”,虽然老者不合时礼,子路却不由得对老者表示恭敬。子路“见其二子”,正是补充说明这位老者并非无所归依,而是其自食其力的观念使然。看来,春秋时期,隐者是五花八门,林林种种。当然,他们的思想和学说传播到了社会上,就形成了一家之说。如农家、道家等等。 当然,孔子同样对这位老者表示了尊敬,告诉子路这是一位“隐者”并让子路再一次去拜见他。子路去的时候,老者已经出门了。子路对他的两个儿子讲了一通道理。子路说:“不出来做事,是不对的。”子路首先批评两位儿子不应让长者劳作,指出“长幼之节,不可废也。”然后谈到“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就是问如果君臣之义被废弃了,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解决现在的社会问题吗。 一般把“仕”解释为“做官”,其实“从政、做事、兴事”的解释比较符合子路的本意。子路认为君子一味独善其身,而不惜破坏最基本的社会伦理是不可取的,往往也于事无补。最后子路说:“大道得不到伸张和推行,君子早就知道了。君子出来做事,就是为了推行正义,从而使天下回归正道。”正所谓“行义以达其道”。子路所说“君臣之义”就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但是当时从政者正如孔子所说,均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正所谓“君不君,臣不臣”,孔子希望通过培养弟子并出仕,从而给社会注入新生的政治力量,“行义以达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