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话题: 论语

相关主题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散讲论语之为政2.9:回也不愚 attach_img 儒家思想 极致深渊 2022-12-13 0 2652 极致深渊 2022-12-13 22:02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翻译及感悟 attach_img 儒家思想 九州书院 2018-10-26 3 13249 遊客 2018-10-27 16:31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章句翻译 儒家思想 九州书院 2018-9-6 2 8607 遊客 2018-10-4 02:20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实事求是的说到做到不容易 attach_img 儒家思想 九州书院 2018-10-21 1 3717 遊客 2018-10-21 21:10
王少农论语内外完整的孔子(图) attach_img 考古中国 酒滿茶半 2010-7-14 0 3327 酒滿茶半 2010-7-14 09:13
子张问善人之道 儒家思想 文化传统 2019-1-21 3 5897 儒者明江 2019-1-21 13:03
孔门君子之"学"(图) attach_img 儒家思想 南丘 2010-5-27 0 4344 南丘 2010-5-27 07:45
子曰君子不器的意思是什么 attach_img 儒家思想 九州书院 2018-10-17 0 4399 九州书院 2018-10-17 14:07
颜渊问仁 儒家思想 文化传统 2019-3-6 0 5695 文化传统 2019-3-6 09:33
有朋自远方来之“朋”非今日朋友 现代汉语 買櫝還珠 2009-11-26 0 4402 買櫝還珠 2009-11-26 14:58
从《论语》、《孟子》谈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几个问题 现代汉语 阿土伯呀 2009-9-15 0 3628 阿土伯呀 2009-9-15 15:18
《论语》“好学”解 现代汉语 阿土伯呀 2008-7-21 0 3510 阿土伯呀 2008-7-21 15:37
"咬文嚼字"总结于丹差错:《论语》究竟多少字 现代汉语 山東受學 2008-1-11 0 3068 山東受學 2008-1-11 15:46
战国君主论探析(12) 国学热点 真衣 2011-12-6 0 4224 真衣 2011-12-6 09:03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attach_img 儒家思想 文化传统 2020-5-20 0 6328 文化传统 2020-5-20 13:11
道德经和论语分别针对哪些人群? attach_img 国学教育 延章 2020-6-22 1 5875 勤恳 2020-8-10 10:39
子畏于匡 儒家思想 文化传统 2019-2-24 0 4446 文化传统 2019-2-24 08:51
穿汉服学《论语》 attach_img 汉服运动 一片空白 2012-6-7 0 4559 一片空白 2012-6-7 02:16
孔子为何不见孺悲 却又 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儒家思想 九州书院 2018-9-3 2 3587 遊客 2018-9-4 23:49
論語 经学经世 休竹客 2012-6-18 20 23282 休竹客 2012-6-18 08:56

相关日志

分享 孔子与老子谁先谁後的存疑
延章 2023-7-21 08:17
现代社会思想,处于极其混乱的状态。 国人既从内心坚持着儒家思想的精神,如仁义、忠贞、天理、良心等,又主动拥抱西方的思想,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并妄图用来主导自己的一切,同时,又反儒扬老,老庄的思想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老子是孔子的老师』『孔子向老子求教』等,看上去荒谬,却几乎成为整个社会的定论。 历史上真的是这样的吗?这种说法存在很严重的漏洞。 首先,从【 道德经 】的思想观点来看,老子应该是战国时期的人,而从【 论语 】【 礼记 】【 春秋 】【 孔子家语 】等经典文献的思想来看,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 其次,【道德经】全篇有针对【论语】的逆反观点语句,但是【论语】则只有极少的儒道相通的语句。 由此可见,是【论语】影响了【道德经】,而不是【道德经】影响了【论语】。 也就是说,是孔子影响了老子,而非老子影响了孔子。 而且,老子与庄子相通,庄子是战国时期人物,极可能老庄二人是相互影响的,甚至老子在庄子之后。而老庄的思想,如自由自在等,明显出于对战国时期混乱的环境的无奈。 最后,春秋时期的东周,社会主流风气处在王道思想式微时,但仍然不悖于王道思想,同时也并无战国时期的权谋思想。 王道思想,与权谋思想存在本质的区别,其差异不亚于儒家文化与资本主义的差异。 春秋时期的社会思想环境,无法产生老庄的思想,就像华夏文化不可能产生资本主义思想一样。
个人分类: 隨筆| 1300 次阅读| 1 个评论
分享 道家学派起源浅论
懋基 2023-6-8 14:59
道家学派起源浅论
道家是战国中后期才出现的,其核心思想,来自因沿当时政治局势,对儒家王道的反思。 而七百年周王朝,没有诞生道家学说的土壤,其时切实践行的王道政治,更是不容道家学术的存在,说东周时老子写【 道德经 】,只能是战国中后期的东周,不可能在儒家之前。 精准来讲,应该是荀子和庄子之后,他们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写的。 证据是,道家的很多理论观点与儒家重合(强调全局整体的王道思想),但是又包含许多强调自由自在的,个体利益的思想。 【 道德经 】整体强调术,特别是局部的战术,这点肯定是受战国时权谋之术的影响。 【 论语 】里这种以一人之德成就王天下,生天下(生民)之功的观点,到道德经,成了强调生民个人『无我』以合『天道』。 原因就是道德经是在对王道无望之后,产生的如何让社会政治生态达到平衡的思想。 【 论语 】是强调王者责任的,而【 道德经 】是强调平民的责任的;虽然【道德经】也有成王的法术,但其核心思想只剩下了器用,而【论语】不但有中庸(中用)思想,更认为中庸的目的是为了『行德』,泽及百姓生民。 二者看上去没有关系,甚至相反的思想,其实有着本质的联系,就是思想适应时代的产物。
个人分类: 随思| 2141 次阅读| 0 个评论
分享 学会读书的能力有多重要?
延章 2023-5-15 08:37
学会读书, 先要有自知的能力, 知道自己哪些书不可以读。 不是谁都有资格读所有的国学经典。 道德经是好书, 资治通鉴是好书, 但读出光明正大的路的, 必须是先读懂论语的, 而读懂论语,对90%的民众而言, 是耽误青春。 ​古今多少人, ​因为学业而耽误了生活,​耽误了生命。 ​耽误了亲人和家庭。
个人分类: 隨筆| 1333 次阅读| 2 个评论
分享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
勿伐甘棠 2022-12-1 20:31
【我们知道,【论语】不是孔子写的,而是他去世后,由他的弟子们根据他们各自平时记录的孔子言行(也就是课堂笔记)整理拼凑而成,所以后人只是根据这些记录的内容粗疏地把全书分为二十篇,并没有系统的章节划分,甚至于没有每篇的标题 —— 毕竟,只是作为简单的记录夫子言行的资料记录的话,确实是没有必要细分的。笔者甚至猜测,分为二十篇可能也不是刻意为之,而可能是受当时的文字记载媒体竹简书篇幅所限,每卷竹简只能记录这么多文字,所以才分成这么些卷,以一卷为一篇。后人整理、编辑时实在找不出每卷的标题,只能简单粗暴地用每卷的头一个词来命名该篇了。】 【说:通 『 悦 』 ,全篇皆是。】 【 『 人不知 』 里的 『 知 』 字有三种理解: 1. 理解, 『 人不知 』 就是说别人不理解自己; 2. 通 『 智 』 ,智慧、知识之意; 3. 做动词用,学习知识,或学习知识的欲望。】 这段话读初中的时候是学过的,意思大家都知道,跟在后面的往往就是老师的一大段谆谆教诲,要我们好好学习、时时巩固,你看孔夫子都说了,学习知识要经常温习 balabala…… 但是不记得最后 『 人不知 』 那一句有没有包含在课文里了,印象里应该是没有,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明显跟老师 balabala 的那一大段是矛盾的。 当代的技术宅们应该特别赞同这一条,平时老老实实宅在家里,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时回味,一款喜欢的单机游戏,可以玩很多很多遍;没事的话绝不会出门,但是偶尔有朋友登门拜访,那也是很快乐的事情。碰到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完全不懂、也不感兴趣的人,也不会生气,我们管这叫 『 佛系 』 ,夫子则称之为 『 君子 』 。 【论语】最开始的功能可能就是孔子门生们用来教导后来的儒家学子们的教材,所以我们会看到全书的第一句话就是告诉大家: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还带上了现代教育理论里快乐教育的那一套噱头,所以我们现在说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真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然而,夫子真正的牛逼之处还是在于后面的那一句: 『 人不知,而不愠 』 。 这句话历来有两种解释,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气,我这样的人可称为君子。 但笔者个人更喜欢另一种解释:别人没有知识,不爱学习,我作为老师,也不动气,这是君子之所为。 古代的私塾老师们,不但要让那些才十岁不到的蒙童通篇背诵论语,还要他们领会夫子的 『 微言大义 』 ,稍有懈怠,就要抄出板子打手心的。 现在的中小学、甚至于幼儿园老师们,天天忙着在微信群里说这个学生不努力、那个学生成绩下滑,差使得学生家长们团团转,逼着还没发育完全的孩子夜夜伏案到半夜,个个摆出一副诲人不倦、对孩子们尽心尽责的辛勤园丁模样。 而夫子呢? 你是无知也好,不愿意学习也罢,关我屁事啊!而且还很臭屁地表扬自己:我这样佛系的人,不正是传说中的君子吗?
个人分类: 一本正经的儒家经典——论语| 1124 次阅读| 0 个评论
分享 道家本论九:“论语”岂能定天下
热度 1 逸羊道长 2012-6-28 08:58
在先秦时期,孔子只算是诸子之一,儒家虽号为“显学”,也只是百家中的一派。秦汉时代才是儒学发展中的关键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从此居于统治地位,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儒学从此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之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是历史选择了儒家,而不是儒家选择了历史,是儒家学说符合了封建王朝历史的需要。 台湾学者傅佩荣在谈到中西方教学差异时说:中国哲学家是答案找到了再来告诉你,西方哲学家则是跟你一起探讨。这里的中国哲学家指的就是孔子,在傅佩荣先生看来,中国教学给予学生的是明确,而西方教学让学生走向迷惘,似乎西方教育才是失败的教育。 中西方教育都比较喜欢选择“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但也正如傅佩荣先生所说的那样,中西方在具体教学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西方教学注重的是学生问,而老师却不给予任何明确的答复。中国教学注重的是老师答,在《论语》中就没有学生问的内容,老师都是给予明确答案,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纵观整个《论语》中的明确答案,直观上似乎并没有什么错误可言,但从客观多角度来分析,则大多带有误人子弟之意,以下只挑《论语》中的一部分内容予以探讨。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学才能知不足,不学就不能知不足了,从事实践活动就不能知不足吗?教然后知困,不教就不知困了,这个世界上就只有老师最聪明了?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但这种脱离实践检验的自反有意义吗?知困然后能自强,但这种自强不外乎就是对知识的字面理解加强了一点。这种教学相长最终还是就书本谈书本,没有实践意义所在。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在现实中除了学习就是温习功课,这种学习实际上很多学生并不喜欢。法国小说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当全家人得知于勒叔叔返家,确实是“有亲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但当全家得知于勒的真实状况后就翻脸不认人了。人不知而不悦,一般人可能是君子,间谍可能就得另当别论了。 3、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在不承认知识具有发展性的基础上,任何人都可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但实际上的知识是始终在批判之中不断发展的,今天的知可能在明天就会成为不知,昨天的不知到了今天可能就会略知一二。要想界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知”,确实是件让人感到为难的事。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的原意就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彼此之间的不断提高。但这种相互借鉴必须要建立在不同人的长短差异悬殊较大的基础之上,如果大家的长短都差不多了,这种彼此借鉴就会失去意义。这种“善者”与“不善者”也只是学习者直观上的判断,并没有实践检验标准,更没有实践探讨的实践学习余地。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相对于个人的时光而言,光阴确实是一去不复返。相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时间却是永恒的,旧的逝去必然会有新的替代。就像河流中的水,存在了自己的源头,就可以保证永不枯竭。孔子在这里只看到了自己的存在,却没有看到整个人类的存在,所以才发出这样的感叹。 6、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帝王的子孙世世代代都要走皇帝的道,普通百姓的子孙世世代代都走普通百姓的道,这就是封建时代的“孝”。但在“帝王轮流做,明朝是别家”的封建帝国时代,显然这只是每一任封建统治者的一厢情愿。一朝江山易手了,官沦为匪,匪沦为官,就该新皇欢乐旧皇发愁了。 以上只是《论语》部分内容的探讨,并非全部。就《论语》本身来说,其结论大多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并以此为条件展开论述。这种表面上正确实际上错误的儒家思想,和儒家书本字面意思教育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封建帝王时代的愚民教育方式,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不会反抗和服务于王权统治的百姓,并不一定都适合今天的社会教育需要。 http://sunjun44.blog.163.com
1762 次阅读| 2 个评论
分享 在谦学堂第四届北京《论语》读书会
热度 2 在谦学堂 2011-5-12 10:33
5月7日,北京在谦学堂如期举办第四期北京《论语》读书会。来自北京市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30多名学生参加了此次《论语》读书会,此外,三人行家塾的吴小东、冯文举老师及其学生也参加了此次读书会。随着前面三期的成功举办,学堂附近的邻居听闻《论语》读书会的消息后,也一起走进学堂来学习《论语》,经典的声音逐渐地进入了后沙涧村村民的生活中。 在读书会开始之前,大家一起观看了历届相约《论语》一百系列活动的纪录片,很多同学都被纪录片中的细节深深地感动,并向学堂的老师们咨询了2011年相约《论语》一百夏令营的相关活动。读书会正式开始时,伯毅老师带领大家向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行四拜礼,对夫子的崇敬之情洋溢于谦谦君子之礼中。此次《论语》读书会学习了《论语•里仁》篇,并重温习了前三篇,将《里仁》篇读了近20遍。此次读书会还学习了《春望》、《锦瑟》、《关雎》、《咏复卦》、《钗头凤》、《清平调词》等古诗词,大家在诗词吟唱中体会古人歌以咏志之意趣。同时在读书与诗词吟唱中体会古代君子之品格。读书会现场气氛热烈,很多新来的成员都表示非常喜欢这种不求甚解,只求熟读的经典学习方法。 读书会上午结束后,中午大家一起观看了王财贵教授的《论语释题》讲座,对“论语”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明白《论语》一书所代表的智慧。下午,大家又将学过的篇章和诗词重新温习了一遍。读书结束后,针对有志于参加国学力行夏令营的读书会成员,学堂的老师对国学力行夏令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随后,赵伯毅老师给大家讲解了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并鼓励大家多读中国的经典,尤其是儒家的经典,通过读经典去了解儒释道西四家的哲学与智慧,将这种智慧灌注到自己的成长和生命中。读书会结束后,很多学生都表示此次读书会意犹未尽,决定继续参加下一次的读书会,通过读经来体贴圣贤的生命,成就自己的人生。
个人分类: 学堂活动| 2482 次阅读| 0 个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