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23|回復: 0

[儒家代表人物] 王笑冬:孔子生卒天文历法考

[複製鏈接]
余觉中 發表於 2022-10-7 09: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王笑冬

人类在经历了两次濒临毁灭的世界大战之后,蹒跚着步入了二十一世纪。作为国际科学文化机构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人类历史上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在混乱与战争依然不断的二十一世纪,孔子将引领人类朝何处去?

1988年7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大会上发表联合声明:『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这表明西方世界中的有识之士,开始反思西方看重的物质文明,他们将视线再次投向了东方。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还原孔子的真实面貌,索源儒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孔子生辰是儒学体系的元点,它比耶稣元年还早近六个世纪。追溯到这个东方文化的元点,不仅能够让我们认识儒学的根源,还能看清儒学与儒教的区别,以及不同的发展脉络,从而认识儒学的先导性。对人类命运的强烈关注与使命感,促使儒学的传承者们无法成为『逍遥的隐者』。儒学的天地人认知体系,是中华体系的干流。儒学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模式最理性的思考与实践。儒学之道就是在宇宙天地空间背景下,引领人类的认知由混乱与暴力走向秩序与文明,最终引领人类社会走进大同社会。

然而,当我们用耶稣纪年公元来追溯孔子生辰的时候,有必要先了解一些历法知识。

迄今为止,世界上的历法可分为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合历。太阴历主要考虑月球的运动,利用月球的朔望周期29.53日把月相与日期固定地联系在一起。人类早期的历法多使用过太阴历,适用于宗教仪式。但与回归年365.2422日春夏秋冬的关系不固定,给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困难。

太阳历是以太阳的回归年周期为基本数据制定的历法。欧洲太阳历是古罗马凯撒大帝请埃及天文学家索西琴尼斯协助制定的,世称『儒略历』或『旧太阳历』。当时测得回归年的值是365.25日。儒略历从公元前45年的1月1日汉元帝初元三年十一月二十九开始实施,取代旧罗马历。公元前45年,儒略历实施的第一年为闰年366日。之后,连续三个平年365日,后再为闰年366日,以此类推。一年设十二个月,单月为大月31天,双月为小月30天,与月相毫无关系。因为罗马帝国每年二月年终要处决犯人,视为不吉,所以减去一日。二月平年为29日,闰年为30日。又因为凯撒养子奥古斯通大帝生于8月小月,又从2月减一日加到8月,变8月小为8月大31日。这样2月平年为28日,闰年为29日。为了避免连续7月、8月、9月三个月连大,又改9月、11月为小月,10月、12月为大月。

公元325年,欧洲基督教国家召开宗教会议,决定共同采用儒略历,并依据当时的天文观测,定每年3月21日为春分日。

当代一百年来测得的回归年的平均值为365.24219日,即365日5小时48分46秒。而儒略历的回归年值为365.25,即365日6小时。两者之间有11分14秒之差,到了公元1582年,春分点前移了十日,竟在3月11日。从公元325年到1582年间,相当于每400年差三日。为此,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只好召集学者研究,改革儒略历,采取每400年取消3闰,即所有百位为整的年数,若不能被400整除,则不制闰,如1700年、1800年、1900年;能被400除尽的年份才制闰,如1600年、2000年。改革后的格里历的回归年的精确度很高,为365.2425日,与当代回归年平均值只差26秒。约3300多年才相差一日。我国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于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制订【授时历】的回归年长度也为365.2425,比格里历早了三百年。

格里高利十三世教皇同时规定,把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第二天改为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补上了前移的十天。改革以后的儒略历称为格里历,也称为公历。由于格里历的回归年精度高,有人建议将1582年以前的日期也改为格里历,但很多历史文献已经按儒略历记载,改动起来会导致混乱。所以公元1582年之前使用儒略历,1582年之后使用格里历,是国际通用的做法。

公元1582年10月4日为明万历十年夏正九月十八,癸酉日;而公元1582年10月15日为明万历十年夏正九月十九,甲戌日。我们要注意西方历法出现的这个人为的断层。

孔子诞生于公元前,也应该使用儒略历,不应使用格里历,也就是公历。这里要注意区分『公历』格里历与『公元』公历纪元,即耶稣纪年

公元英语:Common Era,缩写为C.E.,即公历纪元,现今是国际社会最多国家采用的纪年规则,最初源自于欧洲等西方基督教国家,以耶稣出生为纪元,原称西元,现代学者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而改称公元。但后来历史学家发现耶稣诞生年份有误,或在公元前7年到公元前4年间。

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也就是公元元年。公元前1年记为『-1』,没有公元0年。若计算公元前的年份,如公元前551年距公元2016年应为:551+2016-1=2566年。

公元元年1月1日为汉哀帝元寿二年岁次庚申十一月十八,丁丑日。公元元年立春后,岁次辛酉。正月初一春节后为汉平帝元始元年。

当我们用西方两千年尺度的太阳历,来记录至少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现在使用的公历,其『年』与『日』都是不连续的。

中华文明上古有文字记载,一直使用阴阳合历。它把太阳历与太阴历结合起来制定历法,设置闰月或用其他计算以调和四季【尚书·尧典】曰: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使季节能近于天时,便利农事、渔猎及社会活动。阴阳合历既照顾月相周期,又符合四季变化。这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中国的历法有至少4000年的历史,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最通行的纪年方式是干支纪岁法,即把10天干和12地支分别组配起来,每60年为一周期。中国曾用的其他纪元方式有: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黄帝纪年法等。

中华文明的文明尺度至少有五千年,如果用两千年的西方历法来丈量中华古代文明则很容易出现纪年和纪日的错误。中华文明从共和元年至今,干支纪岁都是连续的,从周幽王六年周历十月辛卯日公元前776年9月6日,周正十月初一,夏正八月初一,辛卯日,日食起至今,干支纪日都是连续的。孔子诞生于公元前五百多年,正好位于期间,这为孔子生辰的考证奠定了历法的基础。

辛亥革命后,湖北军政府确认黄帝纪年。次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决定采用西历历法太阳历作为国历,但纪元部分沿用中国传统,采用中华民国纪年。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制度。

夏历又称:黄历、皇历、汉历、农历,或常被讹称为阴历或旧历,是现今依旧广泛使用的中国传统历法。中国历法相传为黄帝创制,故原称为『黄历』,后又转称为『皇历』。

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宣布采用西历格里历,中国传统历法则被称为夏历或旧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格里历为公历,夏历改称『农历』。

夏历常被称为农历,指导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夏历中的节气,而朔望月潮汐能指导渔业,月相又与鸟兽活动相关而指导狩猎;夏历是阴阳历不是阴历太阴历;夏历仍在二十一世纪广泛应用,勿需历法改革,因此不『旧』。

夏历是一种阴阳历,其『月』的部分是以『朔望月』为基准确定的,其『岁』是以回归年为基准确定的。现在使用的农历是依据夏历的规则,完全依照当代天文数据计算得来的,因此夏历本质上是一种天文历。我们今天使用的农历的数据,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利用当代轨道计算方法的当代天文历算数据,不再是清代的算法了,可以同步反映日月等天体的运动。夏历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终于做到了『历象日月星辰』【尚书·尧典】

夏历以包含有冬至的月份夏正十一月,子月后的第三个月寅月为正月,相传为夏王朝使用的历法。汤伐夏后,前移一月,以丑月夏正十二月为正月;武王伐纣,以子月夏正十一月为正月;自秦及汉,延用【颛顼历】,则以亥月夏正十月为『岁首』战国时期『年』、『岁』混乱,但月份名称仍与夏历相同。到汉武帝时期,落下闳制【太初历】,复归夏正,『年』与『岁』相符。之后又经历多次改历至今。现使用的农历是从清初开始推行的【时宪历】。【太初历】虽仅使用了188年,但『太初历法』规定的『以寅月为岁首』、『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无中气月制闰』等制历原则一直沿用至今。可以说,今天使用夏正的农历依然是夏历的延续。

春秋时期,处于社会转型阶段。记载孔子生卒日期的【春秋】以及后来出现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其记载的历史虽在『武王克商』之后,但【春秋】中涉及的历法不仅有夏历建寅、殷历建丑、周历建子,还有鲁旧历建丑和鲁新历建子等历法。孔府有一副门联:『夏正共呈椒作酒,鲁宫还献寿成诗。』写的就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多种历法并用的现象。

殷历建丑,武王克商后,虽然周王室将正月前移一月,改为建子,但鲁国与毗邻的宋国依然使用殷历『建丑』的历法,我们称为『鲁旧历』。随着周王室对周历的推行,鲁国的历法也同时使用建子,我们称为『鲁新历』。

春秋时期的鲁国,『鲁旧历建丑』与『鲁新历建子』两种历法并行使用。孔子就诞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就是鲁历的独特之处。因为无法对【春秋】的天象与历法数据进行逐一校验,两千多年来困扰了许多史家。

我们推测,用『鲁旧历』与『鲁新历』记载的大部分原始史料由于鲁国的社会动荡而散佚。少数散落的史料后来被孔子整理成了【春秋】,完成了第一次结集。如果我们能够看清春秋时期鲁国的这一独特的历法现象,就能用现代天文计算结合历法知识还原这些古文献信息。

孔子整理【春秋】后,孔子弟子子夏口授公羊高和谷梁子【春秋】要义。传至汉代始成文字,就是【公羊传】和【谷梁传】。二书所记,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

【史记】记载,孔子作【春秋】之时,与左丘明鲁国观史,后口授其弟子。左氏唯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实,故作【左传】。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3年

【公羊传】【谷梁传】【左传】统称为『春秋三传』。这三部儒学经典文献,其中完整地记录了孔子的生卒日期。

【公羊传】里记载了36个日食,其中用现代天文历算核准的曲阜地区鲁国国都发生过的日食有31个。这31个日食信息是极为宝贵的信息元,可把古今的信息接轨。这些数据表明,经孔子弟子子夏传授的【公羊传】里信息的可信度是很高的。这31个古代日食记录的数据与现代天文软件和历算软件还原的曲阜地区的日食和历法数据相符,与干支纪日也相符。

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食是【春秋】中最早的现代天文计算和古代历法相符的数据,尤其是干支纪日完全吻合。因为这个古代信息没有标明日食是否发生在朔日,因此或为鲁旧历建丑二月的朔日,或为鲁新历建子二月的晦日,但这些信息都指向了儒略历公元前720年2月22日己巳日这一天。所以无论是使用鲁旧历还是鲁新历,都不会影响最终的考证日期。

在孔子诞生的前后两年,在鲁襄公二十年公元前553年、鲁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鲁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0年,【公羊传】与【谷梁传】中一共记录了四次日食,其中三次日食记录与现代天文计算数据相符。这为考证孔子的生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羊传】中『襄公二十一年』记载:『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这次日食发生曲阜地区,为鲁旧历建丑九月的朔日;干支纪日为庚戌;周正十月初一;儒略历公元前552年8月20日;儒略日是1520036日。这是一个毫无悬念的古文献信息,当代天文计算与古代历法信息完全吻合。

儒略日Julian Day,JD是指由公元前4713年1月1日,协调世界时中午12时北京时间20时开始所经过的天数,多为天文考古中作为天文学的统一历法,把不同历法的年表统一起来。

【公羊传】『襄公二十一年』中记载:『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谷梁传】『襄公二十一年』中记载:『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庚子,孔子生』。我们知道,一个干支纪日为60日,如果十一月有庚子日,十月和十二月则不可能有庚子日。我们对【公羊传】和【谷梁传】中的历法信息做全面的分析就会发现,鲁旧历与鲁新历的记事经常会交替出现,甚至在同一年的记事中,也会出现鲁旧历与鲁新历并用记事的现象,但无论使用哪种历法,因为有干支纪日,都不会影响考证的日期。

【公羊传】与【谷梁传】中的『襄公二十一年』同时记录了『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虽然这个日食没有发生,如果核对历法,这天为鲁旧历十月庚辰朔,也就是鲁新历十一月庚辰朔,这天是儒略历公元前552年9月19日。

之后【公羊传】记载:『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鲁襄公二十一年,鲁新历十一月有『庚子』,而鲁旧历十一月无『庚子』。所以【公羊传】记载的是鲁新历十一月庚子。

【谷梁传】『襄公二十一年』中记载:『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庚子,孔子生』。【谷梁传】记载孔子诞辰的『庚子』,虽未标出月份,但在冬季的记事中,只能是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如结合干支纪日分析,孔子生辰只有三种可能:鲁旧历十月庚子;鲁新历十一月庚子;鲁旧历十二月庚子。『孔子生』的记载也在『十月庚辰朔』鲁旧历十月庚辰朔之后,没有标注月份,从语序上看,『庚子』应为『十月庚子』,也就是鲁旧历的十月庚子。纵观【公羊传】与【谷梁传】的全部记事,在『文公元年』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公羊传】曰:『三月癸亥朔,日有食之。』为鲁新历三月癸亥朔,儒略历公元前626年2月3日。【谷梁传】曰:『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应为鲁旧历二月癸亥朔。

综合以上分析,鲁襄公二十一年只有『鲁新历十一月庚子』,也就是『鲁旧历十月庚子』同时符合【公羊传】和【谷梁传】中孔子生辰的记载。这一天是周正十一月二十一,殷正十月二十一,夏正九月二十一,鲁旧历十月庚子,鲁新历十一月庚子。这天为儒略历公元前552年10月9日。

儒学体系是天、地、人知识体系的集成。作为儒学体系代表的【春秋】则是天、地、人的同步信息数据流的集成。虽经历多次社会的动荡与变革,这些人类社会早期的天地人同步信息流被打乱,后又经孔子和儒学传人的多次整理、集结、迭代,发展到了今天的新儒学。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被后世学者由此推断为周历的『十月庚子』,这天为夏正的八月二十七。这样一错就错了两千多年。如按历法推断,这天为儒略历公元前551年10月4日。

到了中华民国,推行公历,也就是格里历。因为考虑格里历每400年比儒略历少了3个闰日,自所谓『孔子诞辰日』的公元前551年至格里高利教皇改历的公元1582年,格里历比儒略历则少了16个闰日。因为格里高利十三世教皇在1582年把10月4日的第二天改为10月15日,格里历比儒略历多出10日,故把孔子的诞生日在10月4日基础上,又前移了6日改为9月28日。于是,国际上就把格里历公元前9月28日视为『孔子诞辰日』。

今天,有人把【公羊传】与【谷梁传】记载的『孔子诞辰日』在『10月9日』的基础上推算为公历格里历的10月3日,也前移了6日。但是,在公元1582年之前使用格里历不符合国际上习惯做法,容易造成历史信息的混乱。所以国际『孔子诞辰纪念日』应是每年的10月9日。国家的祭孔日应为每年的农历夏历九月二十一。

儒学体系传承过程,就是将混乱归为秩序的一个过程。核准古籍文献中历史信息是把古代天文历法知识与现代天文计算相结合的综合科学。

与孔子同时代的其他体系都无法考证其创始人生卒的年、月、日。只有儒学体系可以考证到其创始人生卒的年、月、日,这可以看出儒学体系的先导性。

每当读到【诗经】中孔子整理过的诗句:『天之生我,我辰安在?』我们仿佛听到孔子在责备我们。对孔子诞生日的误读,是对整个儒学体系的误读。

一些将孔子视为儒教教主的儒生,不愿意承认生孔子之年竟然发生了日食这样『不吉利』的天象。如满清的名士梁玉绳号无聊居士曾怒批【公羊传】,并断言:『襄二十一年日食,必非生圣人之岁。』这也许是司马迁将孔子诞辰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的缘由。因为只有这一年【春秋】没有记载发生日食。鲁襄公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三年皆有日食发生。

【左传】『哀公十六年』记载:『夏四月己丑,孔丘卒。』这日为鲁新历的四月己丑,儒略历公元前479年3月9日,为周正四月十二,殷正三月十二,夏正二月十二。

自孔子诞生的公元前552年至孔子逝世的公元前479年,正好73周年。故孔子七十三之『岁』不虚。『虚岁』的说法是牵强附会。

儒学之道是先通过正心、修身,而后克己复礼,以达到心性归真、天人相感之境地。不论星移斗转,都能与时偕行。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北辰为北极星官,其中最明亮的是『帝星』。

我曾一个人在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长久地仰望孔子像——天空中文昌六星旁,北斗七星的『斗魁』正对着『帝星』,曾对整个天庭发号施令。今天,由于岁差运动,孔子时代的『北辰』已被『勾陈一』取代。

今天,孔子是否能引领人类进步?星移斗转,儒学是否能与时偕行?所以,必须还原孔子的本来面貌,还原儒学的天地人思维体系。

2016年3月19日,农历夏正二月十一,是孔子逝世2494周年的祭日。

2016年10月21日,农历夏正九月二十一,也是殷正鲁旧历十月二十一,是孔子诞辰2567周年纪念日。东西方古今历法竟然在一天相汇,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纪念日。

本人建议儒学研究恢复孔历纪年,但要更正以往孔历纪年将儒略历公元前551年定为『孔历元年』的错误。

鲁襄公二十一年,岁次己酉,儒略历公元前552年为孔历元年——孔元,记为『0』。公元前551年记为『1』,公元前553年记为『-1』。这样,不必修改以往孔历纪年的数据,但在计算孔子诞辰的时候,要加『1』。

如计算公元2014年孔子诞辰周年,此前的算法是551+2014-1=2564周年;而现在的算法为551+2014-1+1=2565周年,即只需把551和2014相加即可,不必再减去一年。

如计算某一孔历纪年到孔元前的相隔年份,也只需把孔元前纪年与孔元后纪年的数字相加即可,不必再减去一年。

勘正 南开大学离休教授 谭成章
【春秋三传天文历法索源 孔子生卒天文历法考】2016年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