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18|回復: 0

[史學] 从政治角度解读先秦社会形态(1)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2-7-6 18: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河南大学学报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沦以生产方式及经济关系等问题作为核心,如所谓某种社会形态,主要指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特定生产关系,而经济基础则是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所以在研究社会形态问题时,虽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都要兼顾,但主要关注点还在经济关系的探讨上,其极端乃在研究中出现经济决定论的片面倾向。近来有学者指出中西古代文明在发展方式上的异趋,他说:“在中国古代,财富的积累主要是通过政治手段,而不是通过技术手段或贸易手段的。
所以中国文明产生中的许多新成份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化的结果。这种关系的变化,并不造成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隔绝。”相反,西方文明“是在技术和贸易经济的新环境中形成的”,“就是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经过技术、贸易等新因素的产生而造成一种对自然生态系统束缚的突破。”[1](P11,16,18)此见解颇具启发性,因为它促使人们思考,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中,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如何?
我以为,中西古代文明的主要区别,乃是政治与经济二者在社会文明发展中的不同作用所致。在中国,经济关系几乎始终处于政治权力的控制支配下;在西方,社会政治结构一般是围绕着经济关系的演变而运行,乃至出现一般所说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社会形态演变系列。但这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历史。如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中国不存在奴隶社会,中国所谓封建社会与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并非一码事。
至于资本主义,则如当今学者所论,乃是欧洲历史发展所导致的一种特殊文明形态,并非世界上所有民族都一定要经历的普遍自然历史进程。所以,由于中西社会历史的具体区别,一定要从分析中国特殊的社会政治结构入手,而不能完全套用适合于西方历史的社会形态理论比附塑造中国历史,惟其如此,才能总结出符合中国社会历史形态的正确认识。
我曾提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先后经过三个时代,即:
酋邦时代――五帝时期;
王政时代――夏商周时期;
帝制时代――秦汉至明清时期。
据此则先秦时代包括酋邦及王政两大段。所谓酋邦有异于当今流行的概念而有其特定含义。酋即酋长、酋豪、首领之义,五帝是酋邦首领的典型代表。酋邦时代在本质上属于前国家的部族统治时期,但已经具有早期国家的若干属性。如社会已出现分层,权力开始集中,财产已成为追逐的目标并因此引发各种争端。所谓“黄帝时万国”,应即酋邦时代的形势特征。酋邦作为规模不大的族缘共同体,星罗棋布般散居各地。彼此或结盟联合,或结怨攻战,在联合与兼并的过程中演进发展。其时虽存在氏族、部落组织,但父权制家族乃是社会生活生产的基本单位,并在政治、经济活动中发挥着实质性的作用。从《尚书》中的“九族百姓”直至商代甲骨文中的族团组织以及周代的卿大夫族氏,都是父权制家族长期存续的证明。酋邦时代的酋长即当时作为大小不同的家族首领的父家长。夏代开始步入国家,最高酋长转变为王。由于酋邦时代的分散性,亦无由达到绝对权威控制影响下的集中统一局面,所以在王政时代的夏商周时期仍然处于多级君权的分权形态,即天子君之外,还有诸侯君与卿大夫君。虽然三者的地位等级不同,但在各自所辖统治领域即天下、国和家的范围内,作为君的绝对身份,本质上却是相同的。直至秦统一天下,才建立起皇帝专制的绝对集权体制,其他人则一律降为臣民服属地位。所以从酋邦时代萌芽状态的君权,经过王政时代分散的多级君权向着绝对集中君权帝制时代的演变,表现出先秦时代在政治体制演变过程中的前后联贯性。秦统一之后,皇帝制度确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成熟形态的王朝国家体制,而此前的先秦社会,整个可视为中国历史上早期国家由发育到成熟的联贯演进时期。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国家乃至政治体制的发展起点不是别的,乃是父权制家族。其最大影响是把血缘关系、亲属制度的影响带进国家社会之内。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