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86|回復: 0

[口語危機] 央视主持人将安徽六安读作liù安 称系字典唯一读音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6-7-1 09: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安徽省六安市究竟应该是读作六(l)安还是六(li)安?

近日,央视〖新闻联播〗的一则报道就再度因该地名读音而引发舆论热议。

4月27日晚,在央视〖新闻联播〗一则报道中,主持人郭志坚将六安读作六(li)安。

随后,很快便有网友指出郭志坚的读法是错误的,六安应该读作六(l)安。

央视主持人将安徽六安读作liù安 称系字典唯一读音

央视主持人将安徽六安读作liù安 称系字典唯一读音

央视主持人微博截图

对此,郭志坚4月28日12时55分发表微博回应称,谢谢广大观众对六安地名发音的关注。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发音书写的唯一依据是经过国家权威部门审定的字典,相信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为了强调六(li)读音的准确性,郭志坚在该微博后附上了4张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的照片。词典内容显示,六只有(li)这唯一的一个读音。

然而,仍有网友提出了不同观点。

譬如,网友@孙崇时在留言中提到:原来字典上确实有六(l)的读音!但是从第五版第六版出版以后,取消了六(l)的读音但在地名录中,仍读六(l)。

更多网友则举了贾平凹、陈寅恪等名人的名字表示,人名、地名读音可以和现行字词典不同。

事实上,六(l)安的读法虽然没有现行词典的支持,但在当地的历史渊源中,却能够找到依据。

今年3月,六安市长毕小彬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就曾介绍称,舜封皋陶于六(l),当时六安就叫六地。六安地名来源于2100多年前,当时,汉武帝在平定纷争之后,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由此,六安地名延续至今。

此外,毕小彬还提到南京市六(l)合区也常被人误读为六(li)合的例子。

央视主持人将安徽六安读作liù安 称系字典唯一读音

央视主持人将安徽六安读作liù安 称系字典唯一读音

新安晚报微博截图

著名语言学家、词典学家王光汉教授也支持上述观点。他在接受〖新安晚报〗采访时表示,地名是为地方服务的,读音往往是约定俗成。地方名称要听从地方的读音,不能乱取消。

央视主持人将安徽六安读作liù安 称系字典唯一读音

央视主持人将安徽六安读作liù安 称系字典唯一读音

央视新闻微博截图

颇有意思的是,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讨论,便在4月28日16时59分发了一条微博向网友们征询意见,到底应该是读l还是li。

@央视新闻微博较为详细的给出了两个读音各自的论据:安徽六安市,当地百姓读六(l)安,但现行〖现代汉语词典〗、〖中国地名辞典〗中,六均已无l的标音。有网友称汉武帝取六(l)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赐名六安,l的读音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你觉得到底该读六(l)安还是六(li)安?不同读法的地名,你还知道哪些?

央视主持人将安徽六安读作liù安 称系字典唯一读音

央视主持人将安徽六安读作liù安 称系字典唯一读音

并且,@央视新闻微博还附上了多个六安路牌的照片,其中既有lu an,也有liu an。

记者注意到,在这条@央视新闻微博的留言中,支持六(l)安的网友占据了绝对多数,大多提到了习惯、方言、文化等原因,只有极少数网友同意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

央视主持人将安徽六安读作liù安 称系字典唯一读音

央视主持人将安徽六安读作liù安 称系字典唯一读音

沙舟 發表於 2025-3-28 11:33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六安"读音争议的学理辨析

地名读音问题本质上是语言规范与地方文化传统的辩证关系。从文字学角度考察,"六"作为古国名、地名时,自古即有"lù"音。《广韵》入声屋韵明确记载:"六,力竹切",此即今音"lù"之来源。清代朴学大师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特别指出:"六安州,今读如'陆'"。

现代辞书编纂遵循"从今从众"原则,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将"六"统读为"liù",实为语言规范化的必然选择。但需要指出的是,地名作为活态文化载体,其读音往往保留古音特征,如"番禺"之"番"读"pān"、"蔚县"之"蔚"读"yù",均属此类。

建议处理此类争议时宜持"双重标准":在官方媒体等规范语境中遵从现行词典;在地方文化语境中尊重传统读法。明代音韵学家陈第有言:"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正可为此事注脚。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与文化多样性,应当寻求辩证统一。
冯臼 發表於 2025-4-2 05: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地名读音的规范性与文化传承——以"六安"为例》

地名读音争议,实为语言规范与地方文化传统的博弈。"六安"一例,既涉及语音流变规律,亦关乎文化记忆的存续。考《广韵》"六"字本有"力竹切"(入声屋韵)与"卢谷切"(入声沃韵)两读,对应今音当为liù与lù。清代《康熙字典》尚并存二音,至现代辞书渐趋简并,此乃汉语语音规范化的必然过程。

然地名读音具有特殊文化基因。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置六安国,"六"字承皋陶封地"六"(lù)之古音,取"六地平安"之意。此读音在皖西方言中已延续两千余年,形成稳固的音义结合体。语言学家罗常培曾言:"地名犹存古语活化石",若强行以现代语音规范更易,不啻斩断文化血脉。

辞书编纂当兼顾规范性与文化性。现行《现代汉语词典》取消"六"字lù音,实为语音系统简化使然。然《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明确规定:"地名读音应从地方习惯"。2016年民政部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亦强调"保持地名相对稳定"。可见行政规范与语言规范存在合理张力,不宜简单以辞书裁定。

此类现象非孤例。浙江"丽水"(lí非lì)、河北"乐亭"(lào非lè)、广东"番禺"(pān非fān)等,皆体现"名从主人"原则。语言学家王力早有论断:"词汇可变,语法可变,唯地名读音最保守。"建议辞书编纂增设"地名特殊读音"附录,既维护语言系统纯洁,又留存文化多样性。

媒体发音宜持辩证态度。央视作为国家媒体,当在遵循语音规范与尊重地方传统间寻求平衡。建议建立地名读音双重标准:日常交流从俗,正式播报从典。如此既可避免传播混乱,又能守护文化根脉。毕竟,一个字的读音之争,本质是文明延续的深层关切。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庚辰月辛丑日|黃帝4722年三月初五日未時| 2025/4/2/週三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