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35|回復: 0

[城建考古] 燕赵考古发现·王家大院再现寨堡式特色(1)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1-4 08: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燕赵考古发现·王家大院再现寨堡式特色(1)

燕赵考古发现·王家大院再现寨堡式特色(1)

邯郸峰峰矿区王家大院房脊邯郸武安北安庄民居

覆盖每一寸国土、旨在『摸清文物家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将历时4年半,对全国的地上、地下和水下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登记和建立档案……只要有人类文化遗存存在,不管是沙漠还是海疆,理论上都属于本次普查的范围。———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

我省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文物普查工作的效率和科技含量。通过普查,可望建立覆盖全省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电子地图』。———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有一位作家曾这样评价文化的作用。而这根强韧的『文化之线』,是由历史积淀凝聚而成的。如果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之线』隐于民间,那么,散落于我国各地的一座座文化遗产地,就是悠悠千年的历史记忆,犹如一颗颗蕴含着深厚文化的珍珠。它们有的已经被我们发现,但还有很多散落在各个角落,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寻找到它们,最及时地将之保护起来。这便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最直接的目的。

河北省文物局自2007年10月开始,对我省18.8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含172个县市区、5万多个行政村)进行地毯式的文物搜索,获得了骄人的成绩。此次普查至今仍在进行着,而且渐入佳境。随着大量隐于山野的文物珍宝走进我们的视野,我们深信,燕赵大地上一定还有更多的文物珍宝等待我们去发现,去保护……让我们共同关注这次燕赵大地上的『文物大寻宝』行动!

1.邯郸站:近代民居精美异常史前文明遗迹惊现

2007年10月17日,我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式启动,至2008年4月25日,河北省文物普查队顺利完成了邯郸地区的野外普查工作。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共计3465处,其中古遗址989处,古墓葬420处,古建筑1299处,石窟寺及石刻30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40处,其他11处。其中一批较重要的文物将陆续分别申报国家、省和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邯郸地区已知的不可移动文物已达4900余处。

● 峰峰矿区:王家大院再现『寨堡式』建筑特色

在邯郸市峰峰矿区的普查中,队员们发现了一处罕见的晚清—民国时期大型民间『寨堡式古建筑群』。该建筑群位于矿区界城镇西老鸦峪村东部,紧邻河边,向东有一石桥与东老鸦峪村相连,占地面积达四万多平方米,并有街道互通,当地人俗称『王家大院』。

该古建筑群以单层布瓦硬山四合院为主(占95%左右),另有几处硬山布瓦二层楼(九间或五间正房)式院落。该古建筑群的主要特点:(1)所有院落均坐西朝东。与传统古建筑的朝向不同,比较特异。(2)集居住与防御于一体。所有院落都有防御设施,在建造时已经过精心的设计,如八角楼上有瞭望室和射击孔。每处院落进门处都设有射击孔,隐藏在影壁上或其他位置;在厢房水缸下设有地道,以备防御失败后转移。(3)装饰讲究,反映在门窗上的木雕刻;房屋墙壁上的砖雕饰;影壁上的花鸟、树木、砖雕等。(4)东西向的一条路将建筑群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面建筑物少、档次较低,占总面积的1/4;南面建筑群规模大、档次高,占总面积的3/4。据当地发现的民国十六年王姓墓碑记载,这一大规模建筑群在民国时归当地王氏家族所有。王氏于清代从河南迁移至此,在民国后期家境败落。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