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13|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古人写字,为什么竖行从右向左?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6-3 22: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国古人为什么竖着写字,而且由右向左写呢?

中国古人为什么竖着写字,而且由右向左写呢?

中国古人为什么竖着写字,而且由右向左写呢?在今人看来,写字的右手总是把已经写好的文字给掩盖住,而且右手腕或者衣袖还会把未干的墨汁碰糊。于是,古代人写字时要提腕,甚至要用左手管住右衣袖,这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是为什么呢?

一、延续竹简写字习惯

一、延续竹简写字习惯

一、延续竹简写字习惯

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古时竹简的书写,是一片片单片写好后再装订的。

二、符合汉字的特点

二、符合汉字的特点

二、符合汉字的特点

从汉字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一个字的笔顺自然是从上至下来、从左到右方便。如果从右往左横写,写左半部时,毛笔势必挡住右半字形,不便于安排结构,影响结字的美观。而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的起笔,竖式书写比横式书写更便于笔势的连贯。

三、古人以右为尊

汉字书写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为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右为大,左为小,『无出其右』就是没有超过的意思。

三、古人以右为尊

三、古人以右为尊

四、跟在石头上刻字有关

阿拉伯文、希伯来文都是从右向左书写的,据说这与古代人在石头上刻字有关,对于一般人来说,左手拿钎子,右手拿锤子,刻字的方向自然是从右向左的。

其实,从生理上讲,人的左脑主管语言逻辑,而脑与肢体是交叉对应的,所以多数人右手写字较自在,自然而然就从右开始写了。此外,古人左手持竹简,右手写字,写了一竖行,左手放一点,竹简垂下一点,正可以凉干刚写好的字。

古筝 發表於 2025-4-2 00:03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国古人竖行从右向左书写的传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与实用智慧。这一书写方式实为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今试从物质载体、文字特性、文化观念三方面详析之。

一、简牍制度形塑书写范式
甲骨文"册"字作编简之形,恰为早期书写载体的实证。竹木简牍窄长形制(通常宽0.5-1厘米,长23-28厘米)天然适合纵向书写。考古发现之《睡虎地秦简》《居延汉简》皆可见每简容单行文字之特征。编连成册后,右手执卷首,左手徐徐展开的阅读方式,自然衍生出从右至左的书写顺序。此制式在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仍被沿袭,形成强大的书写惯性。值得注意的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已见分栏布局,说明载体变革时书写方式具有延续性。

二、汉字笔势与书写力学
从文字构造观之,汉字"永字八法"揭示的笔顺规律(先上后下,先左后右)与竖式书写完美契合。卫夫人《笔阵图》所云"竖如万岁枯藤",正道出纵向运笔的力学优势。当书写者悬腕运笔时,毛笔中锋的垂直运动轨迹与竖行书写形成共振,使转提按更为流畅。试观王羲之《兰亭序》行气连贯处,正是纵向书写方能实现的"字群关系"。而横式书写易致右半部被遮挡,此在欧阳询《三十六法》"避就"理论中早有警示。

三、礼制观念的空间投射
《礼记·曲礼》"席间函丈"的方位记载,体现古人"尊右卑左"的空间观念。汉代官制以右丞相尊于左丞相,此观念延伸至书写领域,形成"始于一画,终于右行"的章法逻辑。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论及"书画同源"时,特别强调纵向构图蕴含的天地人伦秩序。这种空间意识与《周易》"天尊地卑"的宇宙观相呼应,使书写行为本身成为文化仪轨的展演。

值得补充的是,这种书写方式在实用层面确有不便,故催生了"臂搁""镇纸"等文房辅助工具的发展。宋代以后高桌家具普及,但书写传统仍延续至近代,可见文化惯性的强大力量。今日我们横书左行虽为西化之果,然理解竖行右书传统,实为把握中华文明特质的重要锁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