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扫清拦在路上的障碍,刘濞先是将进攻的目标,盯住了梁国。 这里就看出血脉的远近了。 梁王刘武,是汉景帝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当然不可能和刘濞等人一起造反,所以也早就做好了准备,严防死守,尽最大努力,在自保的同时,给叛军以杀伤。 因为叛军早有准备,所以在起兵之初,各路叛军连战告捷,汉军和支持汉军的诸侯王的军队,只能纷纷据城死守,并不断向汉景帝告急。 因为齐王刘将闾和梁王刘武这两处,直面的是叛军的主力部队,形式最为危急,所以告急文书雪片一样飞向长安城。 汉景帝接到各处的急报,虽然早有一些心理准备,但毕竟没经历过这样大规模的叛乱,还是难免慌张,立刻将晁错等大臣们找来,商议对策。 晁错认为,景帝应该御驾亲征,坐镇荥阳,鼓舞士气,堵住吴、楚这一路叛军的主力。自己可以留守长安,镇守关中,然后再派得力将军去齐国协助防守。 这里,晁错的这个建议就纯属于书生之见,基本没什么实用价值了。 别的不说,以汉景帝的经历,从没见过刀兵,到了前线,除了添乱,基本起不到什么正向作用。唯一的可能,估计就是将敌人的火力全部吸引到自己这里,让叛军能毕其功于一役吧。 汉景帝当然不同意这个建议。 见晁错在这方面也给自己出不了什么好主意,汉景帝也不问晁错了,开始自己琢磨身边的可用之人。 这里的汉景帝,已经开始暗暗怨恨,或者迁怒于晁错了。怎么?你提出的削藩建议,现在搞得天下大乱,你又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这不是将自己这个皇帝置于危险之中,架在火上烤吗? 正在汉景帝焦头烂额,苦无良计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父亲汉文帝临终前的嘱托:『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对呀,不是还有周亚夫呢吗? 汉景帝立刻召周亚夫前来,拜周亚夫为将军,提升为太尉,让他领军,去对付吴王和楚王那一路叛军。周亚夫领命,从容而去。 这边暂时放心了,还有齐国和赵国方面的叛军怎么办?这时汉景帝又想起了自己那位因为得罪了自己的母亲和弟弟,辞职在家的表兄弟,窦婴。 汉景帝强行将窦婴从家中请出来,拜为大将军,负责对付齐国、赵国方面的叛军。窦婴推辞不过,接受了。 窦婴又推荐栾布和郦寄担任将军,做自己的助手。汉景帝一一同意。 说起来,这两个人也不是无名之辈。 栾布,出身低微,因为当年梁王彭越对其有知遇之恩,在彭越被刘邦诛杀后,冒死哭祭。刘邦要将其烹死,栾布从容不迫,对刘邦慷慨陈辞,述说彭越的功绩。刘邦感其忠义,释放了他,并委以重任。后来,栾布做到了燕国国相的高位。 那个郦寄就是吕后死后,劝吕禄主动放弃兵权,郦寄卖友中的那位主人公。 窦婴命令栾布带领一队人马前去救援齐国,郦寄带领一队人马去攻打赵国,自己准备带领部分人马前去荥阳坐镇,作为各路人马的总接应。 就在窦婴准备出发还没出发的时候,有故人求见。这个人叫袁盎(àng)。 这个袁盎也是个大大的名人。其出身也很低微,但是在做官后,以正直敢谏而闻名。 在周勃等人诛杀吕氏一族,汉文帝刚刚即位的时候,周勃因为功劳巨大,颇为骄傲,就是袁盎,直言向汉文帝觐见,认为以周勃的表现,只能算是个功臣,不是忠臣,因而引起汉文帝注意,周勃也大为收敛。但是同时袁盎也彻底得罪了周勃。 可是在后来周勃罢相,身陷囹圄时,又是袁盎挺身而出,申明周勃无罪,最终使得周勃被无罪释放。 在汉文帝时期,淮南王刘长因为骄纵犯罪,死于流放途中,世人纷纷谴责汉文帝时,又是袁盎及时开导,并帮助汉文帝处理好淮南王的后事。 袁盎在朝中威望很高,但是同样的,因为直言敢谏,也得罪了很多人,后来不得不被调离京城。一番辗转后,袁盎被任命为吴国相国。 此时的吴王刘濞,虽然还没有发动叛乱,但是已经非常桀骜不驯。袁盎到吴国后,在自保的前提下,也曾多次劝谏吴王不要谋反。后来,袁盎告老回乡。 说起来,袁盎和晁错都算得上是对汉朝忠心耿耿的臣子,但是这两个人又是生死的冤家对头,素来不和,后来一直闹到即使在公开场合,只要一方在,另一方必然离去,二人从没在一起说过话。所谓『盎素不好晁错,晁错所居坐,盎去;盎坐,错亦去。两人未尝同堂语』。 袁盎通过窦婴,向汉景帝建议,杀掉晁错,乱兵自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