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82|回复: 5

[音韵学] 音韵学简介与功用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0-7-25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音韵学概说
本文摘自网络,旨于传播国学,若侵犯您的版权请衋快联系本人处理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声母,38个韵母,4个调类。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传统音韵学分为三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在标音问题上,由于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标音工具,古人表示汉字声、韵的工具还是汉字,所以传统音韵学研究古音时还得借助某些惯用的汉字作为标音工具,只是对古音进行构拟时才使用国际音标或其他注音符号,但这已是清代以后的事。

与传统音韵学不同,语音学是十九世纪兴起的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科学,它主要研究语音的系统(声音的成分和结构)、变化及发展规律,并教会人们如何去分析研究语音的系统和变化,如何发现语音的变化规律,同时训练人们发音、听音、记音、审音的技术。语音学一般分为普通语音学、历史语音学、描写语音学和实验语音学等。普通语音学研究人类语音中各种声音的构成,音与音的结合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变化,以至声调、语调、轻重音等现象。历史语音学研究某一语言各个历史阶段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特殊现象。实验语音学则是通过实验仪器分析语音的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在研究方法上,语音学主要是通过描写、实验、分析、归纳、历史比较等方法揭示语音的性质、系统及其发展规律,它所使用的标音工具主要是国际音标。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汉语音韵学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语音的一门传统学问,而语音学是研究各种语言的语音及语音各个方面的一门现代科学。汉语音韵学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二者在研究对象、分类、方法及标音工具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绝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自从语音学知识传入到我国后,研究汉语声韵系统、分析汉语声韵调的特点、探求古音的发展规律以及对古音进行构拟等,都需要使用语音学知识,因此,语音学又可说是研究汉语音韵的基础和工具。
 楼主|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0-7-25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对酒当歌 于 2010-7-25 21:45 编辑

音韵学的功用

(一) 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
要研究汉语语音,指出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指导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保证汉语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不能不建立汉语语音史。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只有把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的面貌弄清楚,并探寻出其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才谈得上汉语语音史的建立,而要知道汉语各个时期声、韵、调的状况,就得依靠音韵学的研究。王力先生的《汉语语音史》就是在汉语音韵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成的,其突出的特点是比较详细地展示出了汉语各个历史阶段的声、韵系统及拟音,指出了汉语语音发展的某些规律。

(二) 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
汉语方言学是研究汉语各地方性口语的一门科学。要对方言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不牵涉到方言的历史,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找出方言特点的根据,才能弄清方音的来龙去脉,才能对方音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作出合乎科学的解释;因此,要从事方音研究,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音韵知识。要进行方言研究,一般少不了进行方言调查,搞方言调查,需要亲自到方言区去口问、耳听、手记,做静态的分析描写工作,这同样需要具备音韵学知识。凡是有关方言调查的书籍,都免不了要讲述音韵学的基础知识。

(三) 音韵学是训诂学的工具
训诂学是研究我国古代语言文字意义的一门传统学问。与训诂学关系密切的学科有音韵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文献学等,其中音韵学与训诂学的关系最为重要,是训诂学的得力工具,因为训释词义,往往需要通过语音说明问题。凡是有成就的训诂名家,无一不精通音韵学知识或本身就是音韵学大家,如清人戴震、王念孙、王引之、段玉裁,今人杨树达、杨伯峻、周祖谟等。

在大量的古代文献中,通假字是随处可见的。所谓通假字,今天来看就是古人写别字。通假字产生的客观原因是由于它与本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所以在写本字时才容易写成通假字(仿古另当别论)。训诂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找出通假字的本字。由于语音在发展变化,有些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今天不相同了,如果不懂得古音,就很难将它们联系起来。例如:
《荀子•非十二子》:“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

其中“佛”字用“仿佛”或“佛教的创始人”去解释都不通,显然是个通假字,其本字应为“勃”。 “佛”与“勃”的今音差异不小,一个声母是f,一个声母是b,一般人是很难将它们联系起来的;但是站在古音的角度看,二者不但韵部相同,而且声母也是相同的。怎么会知道“佛”与“勃”的声母是相同的呢?这就涉及到音韵学上一个重要的结论“古无轻唇音”。根据这一结论,上古没有f这类轻唇音,凡后代读作f的轻唇音上古均读作b、p一类的双唇音。由于佛、勃在上古的读音完全相同,所以古人将“勃”写作“佛”就不足为怪了。

(四) 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
中国古代诗歌很讲究节奏和押韵,富于音乐感。特别是唐代的格律诗,为了极尽诗句乐感的抑扬顿挫、曲折变化之妙,有意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平仄两类,规定了严格的交替格律。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音韵学修养,对古代诗歌就无法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欣赏,学习不好,更谈不上研究。例如: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诗经•郑风•子衿》二章


这章诗今天看来并不押韵,不懂音韵的人会误以为它原来就不押韵,其实在先秦是押韵的。“佩”、“思”、“来”三字同属一个韵部(之部),如果按照后面的拟音去读这章诗,其韵味马上就显现出来了。又如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今天看起来更不押韵,事实上在中古时期也是押韵的。“者”、“下”二字在平水韵中同属上声“马”韵。
 楼主|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0-7-25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1.古音:(1)古代汉语语音。(2)专指上古(周秦两汉)音。
2.今音:(1)现代汉语语音。(2)专指《切韵》为代表的中古音。(3)专指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
3.音类: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类别。
4.音值: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实际读法。
5.双声:指两个汉字音的声母相同或相近。
6.叠韵:指两个汉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
7.声母、韵母: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叫作声母(古人称之为声、纽、声钮或音钮),其余的音叫做韵母。
8.字母:(1)拼音文字或注音符号的最小的书写符号。(2)古人称声母的代表字为字母。
9.三十六字母:表示中古声母系统的36个代表字。唐末守温和尚原定30字母,宋人又增益6母而成36字母。36字母反映的是唐宋时代共同语标准音的声母系统。
10.韵头:指韵腹之前的高母音或半母音,因常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故又称介音或介母。
11.韵腹:指韵母的主要母音。
12.韵尾:韵腹后面的收尾音叫做韵尾,包括母音韵尾和辅音韵尾(鼻辅音或口辅音)两类。
13.韵:(1)指韵母。(2)指主要母音、韵尾和声调相同的音韵类聚。
14.韵目:韵书中韵部的标目,也就是韵部的代表字。
15.韵部:(1)同“韵”(2)。(2)指主要母音和韵尾相同的音韵类聚。
16.韵摄:等韵家把主要母音和韵尾相同相近的韵归为一类,称之为韵摄。
17.韵脚:韵文押韵的字。
18.阴声韵:以母音收尾或是没有韵尾的韵母叫做阴声韵。
19.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母叫做阳声韵。
20.入声韵:以辅音[-p]、[-t]、[-k]为韵尾的韵母叫做入声韵。
21.阴阳对转:指阴阳入三类韵母的相互转变现象。
22.等韵和等韵图:用“等”的概念来分析汉语的语音,就叫等韵,研究等韵的学科就称为等韵学。等韵学是汉语音韵学的一个分科,是中国传统的语音学。用等韵的学理来研究和分析古代汉语语音而制作的图表,就叫做等韵图(一般简称为韵图)。
23.呼:(1)宋元学者按发音时嘴唇的圆展情况把韵母分为两类——不圆唇者为开口呼,圆唇者为合口呼。(2)明清学者把韵母分为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类,合称四呼。
24.尖音:声母z、c、s跟 i、ü或i、ü开头的韵母拼合成的音节叫做尖音。
25.团音:声母j、q、x跟 i、ü或i、ü开头的韵母拼合成的音节叫做团音。
26.平仄:“平”指平声,“仄”指上声、去声、入声。
27.舒促:“舒”指四声中的平声、上声、去声三种声调;“促”指“入声”。
28.阴调:同阳调对言,阴平、阴上、阴去、阴入等声调都总称阴调。一般说来,现代普通话或方言读阴调的字,来自古代清声母。
29.阳调:同阴调字对言,阳平、阳上、阳去、阳入等声调都总称调。一般说来,现代普通话或方言读阳调的字,来自古代浊声母。
30.直音:用同音字注明音读。其形式即“某音某”。
31.反切:传统的注音方法之一,用两个汉字为一字注明音读,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如“改”,古海切,取“古”的声母,“海”的韵母及声调(上声),拼读成“改”字音。
夜莺 发表于 2010-8-22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偶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入声韵是宋朝官话里的,在平水韵有大量的入声字标出。
而尖团音貌似是中原官话里的,在十三辙中标有尖团音字。
这二者似乎是不容的,为何此文一起讲呢?
夜莺 发表于 2010-8-22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ing
 楼主|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0-8-31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是很懂,转了那么久了,今天看第三遍,仍然一头雾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