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信述》宪问篇第十四《本篇大义》 《论语注疏》曰:此篇论三王二霸之迹、诸侯大夫之行、为仁知耻、修己安民,皆政之大节也,故以类相聚,次于《问政》也。 《论语义疏》曰:问孔子进仕之道也。颜渊、子路学优宜仕,故《宪问》次于《子路》。宪既问仕,因举时不可仕之君,故以《卫灵公》次《宪问》也。 胡氏曰:此篇疑原宪所记。 朱子曰:凡四十七章。 原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白话译文 原宪向孔子请教什么是羞耻。孔子说:“国家有道,可以领俸禄;国家无道而领俸禄,这就是羞耻。”
注释 宪:原宪,字子思。钱穆:“本章不书姓,直书名,故疑乃宪之自记。” 耻:羞耻、耻辱。 邦:国。 谷:俸禄。
前贤注疏 《论语注疏》曰:此章明耻辱。 孔安国曰:邦有道,当食禄。君无道,而在其朝、食其禄,是耻辱。 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偶记》曰:邦有道谷,正是不贫且贱,何反为耻?惟邦无道谷,则是富且贵,所以可耻。 张栻曰:邦有道而禄食,理之顺且常也;若无道之世退而处约,乃其常耳,而可荣以禄焉,则必枉其道为可耻也。 《论语正义》曰:吴氏嘉宾说宪之狷介,虽邦有道,且不愿禄,观其辞子之与粟可见也。故曰“邦有道,谷”,广之也。 郑汝谐曰:当世之士,不择其有道、无道而皆食其禄,是则诚可耻矣。 刘宗周曰:行己有耻,士品也。而惟富贵之士捐廉耻、辱名教,实甚。盖士君子当为世道寄重轻,今不问有道、无道而徒谷焉,世治无开泰之猷,时危无拯溺之具。平生所学,一切以取世资,为天地间一朽蠧而已,岂不可耻之甚哉?宋吕夷简谪范仲淹、余靖、尹洙时,高若讷为司谏不能救。欧阳修遗书若讷,谓“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怒上之于朝。修并谴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以恚之。士人涉世,欲无灾无难,坐致公卿,非面铠千重不能。人不能有为,只是怕失富贵,只索庸庸便罢,一辈清谨人尤甚。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了凡四训》按: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 戴溪曰:夫子之门,原宪最贫,盖耻仕于乱世也。夫子惧其以仕为耻,故告之以此。邦有道贫且贱焉,是亦耻也。观子贡与原宪论贫病事,则宪有得于夫子之言矣。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见人贵有守有为也。“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苟至于士习颓靡,廉耻扫地,则世道之不幸,而主持风教者焉能辞其责耶? 附录 《论语正义》曰:宪不称氏,疑此篇即宪所记。 《四书纂疏》曰:宪问耻,不书姓而直书名,其为自记之证一也。他章夫子称弟子则名之,曾子、有子、冉子门人之所记则以子称,非其师者皆称字,如原思为之宰,亦以字称,而此书名,自记之证二也。下章问“克伐怨欲不行”,不别起端而联书之,其为自记之证三也。 《史记·游侠列传》曰: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馀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本章参考书目 《孟子》《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集释》《论语正义》《论语学案》《石鼓论语答问》《论语意原》《癸巳论语解》《论语偶记》《论语新解》《史记》《四书解义》《四书纂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