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69|回复: 0

[谥号谥法] 何以谥“文”?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东海儒者 发表于 2022-6-16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孔文子,姓孔名圉字仲叔,卫国的执政上卿,掌外交,执国政,善于应对,文是他的谥号。《论语·公冶长篇》记载,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谥为文。孔子说,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所以谥他为文。

敏而好学,敏,疾速义,即孔子好古敏求的敏。不耻下问,以贵问于贱,以长问于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皆称下问。

孔文子为人为政都有不少非礼行为,比如试图攻打国君以下乱上,随意将女儿嫁来嫁去,死后却谥曰文,所以子贡有疑问。孔子说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也可以谥以文。文子虽有不善,但能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可以当得起文了。

《谥法解》里对文的定义有五条:“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凡具品德之一者,皆可谥为文。朱熹说:“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集释》)

然复须知,“文”谥在《谥法解》定义很宽泛,有极高也有一般。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论语·子罕》)周文王的文和孔文子的文,高低之别显而易见。然按历史惯例,这个“文”字在谥中地位很高,而且越来越高,在郑樵《谥略》中,文作为上谥排在神、圣、贤三字之后,老四。汉后,一般“勤学好问”已经远远不足以谥“文”了。

获过“文”谥号的帝王有周文王姬昌,周文公周公旦(摄政王),汉文帝刘恒,魏文帝曹丕,隋文帝杨坚,后周文帝柴荣,明文帝朱棣,清文帝皇太极等等,诸侯级人物有:秦文公(名不详)、晋文侯仇,晋文公重耳,陈文侯圉,曹文侯寿,楚文王赀,齐文侯赤,虢文公虢季,鲁文侯贾,燕文公(燕国有两位文公,名不详),魏文侯魏斯等等。

历史上单谥“文”的文臣,都是当时文化、道德、功业各方面第一流的人物。如隋唐上官仪、令孤楚、白居易、韦贯之、韩愈、权德舆,宋王安石、朱熹、王珪,元欧阳玄、姚燧等。明清时除亲王外无单谥,“文”字单谥只能用于皇帝。

历朝历代两字谥中,含有文字者都是上上谥,如文贞、文正、文忠、文襄、文贞、文恭等等。然仍有高低区别。

初唐名相魏征、陆象先、宋璟等人皆谥文贞。文贞一谥成为大臣最高荣誉。北宋初几位大臣如李昉、王旦,都谥文贞。到宋仁宗时,为避宋仁宗赵祯的讳,才将文贞改为文正。此后文正就成了文臣谥号的极品。

《宋史司马光传》记载:“夏竦赐谥文正,光言:‘此谥之至美者,竦何人,可以当之?’改文庄。”北宋大臣夏竦初谥文正,因司马光反对,改谥文庄。宋《梁溪漫志》记载:“谥之美者极于文正。司马温公尝言之,而身得之。国朝以来得此谥,惟公与王沂公、范希文而已。若李司空肪、王太尉旦皆谥文贞。后以犯仁宗嫌名,世遂呼为文正。”宋朝得文正谥号的有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等九人。

清梁章钜《浪迹丛谈》说:“凡臣工谥法,古以文正为最荣。今人亦踵其说,则竟以文正为佳谥之首称。”作为文臣最高谥号,清礼规定,文臣之谥只能由皇帝定,不许出现在内阁提出的候选谥号名单中。清朝近三百年,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唯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等八人。其中曹振镛颇遭世人非议。

据《明会典》,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文正之后是文贞、文成、文忠。关于文忠,《宋史》记载有一故事:

“左丞相京镗薨,赐谥文穆。既而其子沆请避家讳改文忠,言者以为:”杨亿巨儒,既谥曰文,议者欲加一忠字,竟不之与。夫欲加一字犹且不可,况谥以二字,又欲极美乎?望敕攸司,自今谥议,务当其实,其或不然,当推古法,以选举不实论。若定谥已下,其子孙请再更易者,以违制论。‘从之。”

南宋左丞相京镗去世,谥文穆,其子请避家讳,改为文忠。太常驳之曰,当年大儒杨亿谥文,要加一忠字都没有给。“夫欲加一字犹且不可,况二字俱极美乎?”驳回了其子之请。这说明单谥“文”不如双谥“文忠”。 

文正、文贞、文成、文忠堪称文臣四大上谥。到了清朝,又以文正、文忠、文襄、文端、文肃、文恭六谥为尊。

2018-12-10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