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夫物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对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明君以为诫,故置于坐侧也。’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水实之,中则正,满则覆。夫子喟然而叹曰:‘呜呼!夫物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进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之道也。’”》 出自《群书治要》卷十《孔子家语》。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 “欹器”,古代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做君主的经常把它放置在座位的右边,作为自己的警戒。孔子到鲁桓公的庙参观,看到庙里边有一种欹器。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孔子就问看守宗庙的人说:“这是什么器具?” “对曰:‘此盖为宥坐之器。’” “宥”,也通“右”。看守宗庙的人回答:“这可能就是叫作‘宥座’的器物。”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明君以为诫,故置于坐侧也。’”孔子说:“我听说过‘宥坐’的这种器具,当它里面是空的时候就会倾斜,当装水适中的时候就端直,当装满水的时候就倾覆。贤明的君主以此来警诫自己,所以放置在座位旁边,叫‘宥坐’。” “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水实之,中则正,满则覆。” 孔子回头对学生们说:“试着往里面装水看一看。”弟子把水灌进欹器,水达到容器一半时就端直,装满后就倾倒。 “夫子喟然而叹曰:‘呜呼!夫物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恶”相当于何、安、怎么的意思。夫子感叹说:“唉,哪有事物盈满而不倾倒的呢?” “子路进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子路上前问道:“请问夫子,想要保持盈满却不倾倒,有什么办法吗?” “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之道也。’” “损”就是减,减损又减损。夫子说:“聪明睿智,就要用愚笨的态度来保持;功盖天下,就要用推让的态度来保持;勇力震撼当世,就要用胆怯的态度来保持;拥有四海的土地财富,就要用谦逊的态度来保持,这就是所说的减损又减损的办法。”也就是“谦退再谦退”、“低再低”的办法。 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功成名就,就要懂得退位。后面批注讲:“言人所为,功成事立,名迹称遂。”名声显扬起来了,“不退身避位,则遇于害”,这个时候不懂得急流勇退,就往往容易遭人陷害。因为名和利是人之所必争,如果名声显扬但不懂得退后,就会让人生嫉妒心,可能会进而毁谤、陷害,所以要懂得退。“此乃天之常道,譬如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乐极则哀也”,这都是大自然给人的启示。欢喜是好,但是欢喜太过分了,乐极就生悲,有多少欢喜,往往也伴随着多少苦痛。明白这个道理,心就平了,就不再追求刺激的生活、过分的欢乐。弘一大师在《格言别录》中讲到:“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这些都是教导人要时时保持谦虚谨慎的处世之道。 中国人有很多观人的方法,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他是否谦虚。如果一个人功成名就之后,不能够自谦而尊人,反而傲慢无礼、自视甚高、目中无人、目空一切,那么他的事业也很快会败落。所以《孝经》中讲:“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要长守富裕和尊贵,就是身处高位而不骄慢,虽然自己很富裕,但是还遵守法度、谨慎行事、不骄奢淫逸,这才是长守富贵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