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96|回复: 0

[儒家学说] 《傅子》卷11平役赋诗解兴役赋以安上济下物尽利用后之政者随时益损而息耗之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9-19 2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傅子》卷11平役赋诗解兴役赋以安上济下物尽利用后之政者随时益损而息耗之
题文诗:
昔先王之,兴役赋以,安上济下,尽利用,
之宜是故,随时质文,不过其节,计民丰约,
而平均之,使力足以,供事财足,周用乃立,
一定之制,以为常典,甸都有常,诸侯,
有常职焉.万国致贡,器用殊物.上不兴,
非常之赋,下不进,非常之贡,上下同心,
以奉常教,民虽输力,致财而莫,怨其上者,
所务公而,制有常也.战国之际,弃德任威,
竞相吞代,而天下之,困矣,秦并海内,
灭先王制,行其暴政,造阿房宫,继以骊山,
之役外筑,长城之限,重百越戍,赋过太半,
倾天下财,不足以盈,其欲役及,闾左,
天下之力,不足以周,其事于是,蓄怨积愤,
同声而起,陈涉项梁,之畴奋剑,大呼天下,
民响应以,从之骊山,未闭,敌国已收,
其图籍矣.昔东野毕,御尽其马,之力颜回,
知其必败,况御天下,而可尽人,之力也哉!
用人力岁,不过三日,者谓治平,无事之世,
故周之,典制载焉.若黄帝时,外有赤帝,
蚩尤之难,舟车,门卫甲兵,六兴大役,
再行天诛,居无安处,即天下民,不得不劳.
劳而不怨,用之至平.禹凿龙门,辟伊阙,
九山,百川.过门不入,饮食,
卑宫室以,率先天下,天下乐尽,其力而不,
敢辞劳者,俭而有节,所趣公也.故世有事,
即役烦而,赋重,无事即役,简而赋轻,
役简赋轻,则奉上礼,宜崇国家,之制宜备,
此周公所,以定六典.役烦赋重,上宜损制,
以恤其下,事宜从省,以致其用,黄帝夏禹,
所以成功.后之为政,思黄帝之,至平夏禹,
之积俭周,制之有常,随时益损,而息耗之,
庶几虽劳,而不怨矣.常平仓制,赋备灾患.
卷11平役赋

题解

平役赋,即今日所说合理的税收制度。只有实施合理、公平的税收制度,才能实现安上治民的目的。
《原文》

昔先王之兴役赋[221] ,所以安上济下,尽利用[222] 之宜,是故随时[223] 质文,不过其节[224] ,计民丰约而平均之,使力足以供事,财足以周用[225] 。乃立一定[226] 之制以为常典[227] ,甸都[228] 有常分[229] ,诸侯有常职[230] 焉。万国致[231] 其贡,器用殊其物。上不兴非常[232] 之赋,下不进非常之贡,上下同心,以奉常教,民虽输力[233] 致财,而莫怨其上者,所务公而制有常也。战国之际,弃德任威,竞相吞代,而天下之民困矣。秦并海内,遂灭先王之制,行其暴政,内造阿房之宫,继以骊山之役,外筑长城之限,重以百越[234] 之戍,赋过太半[235] ,倾天下之财,不足以盈其欲,役及闾左[236] ,竭天下之力,不足以周其事,于是蓄怨积愤,同声而起,陈涉[237] 、项梁[238]之畴[239] ,奋剑大呼,而天下之民响应以从之。骊山之基(基疑墓)未闭,而敌国已收其图籍[240] 矣。昔者,东野[241]毕御尽其马之力,而颜回[242] 知其必败,况御天下而可尽人之力也哉!夫用人之力,岁不过三日者,谓治平无事之世,故周之典制载焉。
【注释】
[222]利用:谓物尽其用、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
[223]随时:顺应时势,切合时宜。《国语 ●越语下》:“夫圣人随时以行, 是为守时。”韦昭注:“随时: 时行则
行,时止则止。”
[224]节:节度。
[225]周用:足用。
[226]一定:规定的,确定的。
[227] 常典:常例,固定的法典、制度。
[228] 甸都:甸,郊野、郊区。都,本义是建有宗庙的城邑,引申为城市。
[229]常分:定分。
[230]常职:固有的职务。《左传 ●文公六年》:“宣子 于是乎始为国政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孔颖达疏:“续常职者,职有废阙,任贤使能,令续故常也。”
[231] 致:送给,给予。《说文》:“致,送诣也。
[232]非常:不合惯例,不适时宜。
[233]输力:出力,贡献力量。
[234]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235]太半:超过半数以上。
[236]闾左:居于里门左边的平民百姓。里门左侧是古代平民居住的地区。借指戍边的兵士。
[237]陈涉:即陈胜。秦阳城人,字涉。秦末农民起义的倡导者。
[238]项梁:秦末起义军首领之一,楚国贵族后代,项羽的叔父。生性豪放,骁勇善战。在反秦起义的战争中,因轻敌,在定陶被章邯打败,战死。
[239]畴:类,同类的。
[240]图籍:图簿,地图和户口册。常指疆土、百姓。
[241]东野: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平子,因有功于国,被封赐食邑于东野(今山东平邑),其后代中有人以地名为姓氏,称东野氏。应指季孙氏。
[242]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译文】
从前,先王制定劳役赋税,是用来安上利下,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的,因此会随着实际情况调整有关法律条文,不越过应有的节制,计算百姓的收成多少,平衡调节,使服役的劳力能够满足国事的需要、征收的财资足够使用。于是,确立统一的规定,并作为常规制度。郊区、都城有固定的分限,诸侯有固定的赋税。各诸侯国进奉贡品,器物用度各不相同。君主不征取非常规的赋税,百姓不进奉非常规的贡物。上下一心,遵守固定的礼教。百姓虽服役出力、上交财物, 却没有人埋怨君主,是因为赋役公允、制度规范。战国时,抛弃德教,仅凭威严,各国相互吞并,天下百姓穷困。秦王统一全国, 于是毁坏先王的制度,推行暴政。内修阿房宫,接着征役夫在骊山修墓;外筑长城限敌,并加强对百越的防守。赋税大增,超过百姓收入的一半,竭尽天下的财富,尚不能满足他的欲望;劳役殃及贫苦人家,用尽天下的民力,也不能完成他的事务。于是,蓄积己久的怨愤,一齐爆发。 陈涉、项梁一伙举剑高呼,天下百姓回应跟从。骊山的坟墓尚未完成,都城已被敌对者攻占。从前东野毕驾车,竭尽马的气力以争先,颜回知道他一-定会失败。何况统治天下,而竭尽民力呢?使用民力,如果一年不超过三天,就称得上是太平安定的社会,所以周朝典制予以记载。
《原文》
若黄帝[243] 之时,外有赤帝[244] 、蚩尤[245]之难,内设舟车门卫甲兵之备,六兴大役,再行天诛[246] ,居无安处,即天下之民,亦不得不劳也。劳而不怨,用之至平[247] 也。禹凿龙门,辟伊阙[248] ,筑九山[249] ,涤百川。过门不入,薄饮食,卑宫室,以率先[250] 天下,天下乐尽其力而不敢辞劳者,俭而有节,所趣公也。故世有事即役烦而赋重,世无事即役简而赋轻,役简赋轻,则奉上之礼宜崇,国家之制宜备,此周公所以定六典[251] 也。役烦赋重,即上宜损制以恤其下,事宜从省以致其用,此黄帝、夏禹之所以成其功也。后之为政,思黄帝之至平,夏禹之积俭,周制之有常,随时益损,而息耗[252] 之,庶几[253] 虽劳而不怨矣。
【注释】
[247] 至平:极其公平,极其清平。
[248]伊阙:洛阳之南,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如同天然的门阙-一样,故称。又名“龙门”。
[249]九山:九州的大山。
[250]率先: 作表率。
[251]六典:谓古代六方面的治国之法。《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 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 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
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
[252]息耗:犹消长。指事物的盛衰、盈亏、吉凶等。
【译文】
黄帝时,外有赤帝(《史记》中五帝之一)、蚩尤(《史记》中东方九族首领)之患,国内设置舟车、门卫、甲兵的防备,发起六次大战役,又替天行道讨伐叛逆。居住没有安定的处所,则天下百姓不得不异常辛劳,但辛劳却没有人埋怨,因为是用以实现天下太平。大禹凿通龙门,打开伊阙山,筑室于九山(即会稽山、泰山、王屋山、首山、太华山、岐山、太行山、羊肠山、孟门山),疏通百川,过家门而不入,饮食菲薄,宫室简陋,勤劳先于天下人,而天下人乐于尽力,不辞劳苦,是因为他凡事约束自己而有节制,其目的是为了公众利益。因此,国家有大事,劳役赋税就繁重;天下太平,劳役就少而赋税轻。劳役少而赋税轻,那么百姓侍奉君主的礼节应更为尊崇,国家的制度应更加完备,这是周公制定六典的原因。劳役赋税繁重,君主应减少政令而体恤百姓,事务应减少以求实用,这就是黄帝、夏禹成就其功业的原因。后世为政,想到黄帝的公平、夏禹的积蓄节俭、周代制度的稳定有常,结合时势改革税赋徭役制度而增减其征收程度,这样,百姓大概就会劳苦而不埋怨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