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日报 臣奏:臣父子兄弟世受皇恩,敢做不好官么!
(蒙皇上赏臣《谕直省督抚等官上谕》一道、《御制三月三日得雨诗》一章、紫金锭十锭、貂皮二张,臣随即叩头谢恩。)
又蒙上谕:你几时起身?
臣奏:拾叁日起身。
上谕:好。你去吧。
读着上面的文字,仿佛可以看到雍正君臣在一问一答。值得注意的是,雍正皇帝在提问时,因是一对一谈话,因此直接用“你”,而不用对方姓名,也不用“尔”、“汝”,更不是什么“卿”、“爱卿”。官员回答时,用“臣”自指(也有自称“奴才”的);对雍正皇帝称“主子”(或“皇上”)。当然,上述谈话还能提供其它的信息,比如雍正皇帝说话不讲情面,也可以看出他对于官员的社会关系十分关心,也十分了解。
但有一个问题,上面两段对话都出现了“朕”,这不是证明了皇帝平常说话用“朕”吗?事实上,这是官员在写作时的曲笔,而非“实录”。
直隶总督李维钧记述了雍正三年正月初六日雍正皇帝对他讲的话(5册390页):
圣祖仁皇帝以天下重器托付我,尽我精神力量,不敢负我圣祖仁皇帝也。要你们做督抚的,实心实力帮我治天下,使我不负圣祖仁皇帝。你们就是我的恩人了。
对这一记述,雍正皇帝不满意,还特别在“我”字旁用朱批勾画,同时认为记述不完备。后来李维钧对这段进行了改写(五册588页):
圣祖仁皇帝天生的圣人,虽捌岁登极,治陆拾壹年天下,天下人不能出其范围。朕受付托之重,大小事务尽朕的精神力量做去。朕待人只一个诚字。你们做督抚的,要实心实力帮朕治天下,使朕不负圣祖仁皇帝。你们就是朕的恩人。若贪私作弊,不能仰体朕的意,就是朕的仇人也。断不肯饶过的。
通过前后对比可知,雍正自称的“我”字被统统改为“朕”字。实际上,绝大多数官员在书写时都自觉地用了“朕”字,就如同今天影视剧的编剧们都自觉用“朕”一样。可见,雍正皇帝在说话时,应该是用“我”自称的。
总之,古代皇帝说话并非言必称“朕”,历史剧中皇帝言必称“朕”的做法,只是后人的想象罢了。
来源:北京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