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26|回复: 0

[儒家学说] 谈《论语》精要及文化内涵

[复制链接]
张启功 发表于 2016-9-17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论语》精要及文化内涵

谈《论语》精要及文化内涵

钱逊近影

谈《论语》精要及文化内涵

谈《论语》精要及文化内涵

孔子塑像 吴为山作

论语》是一本语录体的书,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及孔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西汉时候有几个本子,都早已佚失了。东汉的郑玄根据他还能看到的《鲁论》、《齐论》等本子,给《论语》做了一个注,这个注本成为后来《论语》流传本的基础。

论语》是儒学和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一部经典。汉后2000多年,儒学是中华文化的主干,而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儒学的基本思想都在《论语》中,所以《论语》也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

论语》的治国思想

春秋末期,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力量衰落,各诸侯纷纷攻城略地,大小战争不断。诸侯国内,父子兄弟之间篡位夺权的事层出不穷,礼崩乐坏。各家各派都提出了恢复秩序的办法,孔子的全部思想和活动也都是为了恢复社会秩序的稳定,变天下无道为有道。

治国为政方面,孔子的核心思想是“政者正也”。这个“正”有两方面的含义:正人和正名。正人,是要使人走上正道,包括正人和正己。不只是对百姓进行道德教育,当权者自身要正。

“正”的另外一个含义是“正名”。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人人都安于其位,按他的身份做该做的事,享受该享受的权利,恢复原来的礼制秩序。过去人们批判说,这是为了维护等级制度。但我们要看到,任何一个社会要发展,都要求各阶层、各部分人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守其道,各取其酬。没有这一点,就会陷入混乱。现在许多乱象,都来自这里。

怎样做到“正”呢?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法制刑政依靠的是强制,它的作用是惩罚犯罪,使人不敢做坏事;道德礼教依靠的是教育和自觉,它的作用是使人知耻,不愿做坏事。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基础。

孔子把政权巩固的基础放在百姓的富足和信任上。正常情况下,先要使百姓富足,然后进行教化。即使经济有困难,也一定要取信于民。失去百姓的信任,尽管还有经济基础,政权也会垮台。

这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治国思想。全部儒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提高每一个人的素质。

当时中国的教育都是官办的,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够受教育。孔子开办了中国第一所民间学校,对于学生的身份没有任何限制,这就是所谓“有教无类”。

在孔子思想里,为政和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不单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人、培养治国贤才的手段,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国家治乱的根本大事,教育本身就是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