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14|回复: 0

[何新西方伪史考] 何新《读庄杂记》·濠上诡辩的逻辑谬误

[复制链接]
何新 发表于 2018-3-1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新《读庄杂记》:

濠上诡辩的逻辑谬误

一个逻辑语义学的讨论

d12c30b5e68e80fb467a0efe62516c2a.jpg

  《庄子·秋水》中有一个著名的论辩即“濠上之辩”: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堤岸(梁,《尔雅》:“堤谓之梁”。或解为桥,非也。)上游玩。

  庄子说:“你看这些白条鱼在河水中游得悠闲,这些鱼多么快乐啊。”(何新按:儵鱼,俗称白鲦鱼。)

  惠子说:“你并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可能知道你的感情;那么你并非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这就说明白了(何新按:全者,诠也,诠释也)!”

  庄子说:“让我们从头说起——你说的是‘你怎么知道鱼很快乐的呢?’——这个说法表明你知道我是知道鱼的快乐的所以才问我。那么我告诉你我是从哪儿知道的——我是从濠水的堤岸上知道的。”

《逻辑语义分析》

  庄子在这里玩的其实是一个诡辩。这个诡辩是利用语句中的歧义关系,通过偷换概念而完成的。

  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即“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

  这个命题包含两种语义关系:

  语义一:“你不是鱼,你怎么可能知道鱼的快乐呢?!”

  这个反诘实际是一种否定语式——就是:你不是鱼,所以你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

  语义二:“你不是鱼,但你是怎么,或者从何知道鱼的快乐的呢?”

  如果将惠子的命题解释成这个语义,那么就似乎假定惠子已经承认庄子知道鱼很快乐——所以才问他是如何,或者从何——从哪里而知道鱼儿们很快乐的?

  《惠子所问原文为:“子安知鱼之乐”?——“安”,通问词“焉”。“安知”即“焉知”,也相当于“何知”——如何知以及从何知?即现代汉语的“你咋知道”、“你从哪儿知道”?这个语句及语式的确蕴含复杂、多重、微妙的歧义。》

  但是事实上,很明显,惠子在这里发问庄子“子安知”的意思,是取的第一种否定的语义,“你非鱼不能知道鱼的快乐”?!——其本意是以反诘来表达否定——你不是鱼,那你不可能知道鱼是否快乐。

  庄子很清楚惠子的这种本意,起初庄子回答说:“那你也不是我——你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于是惠子说:“我不是你,我肯定不能知道你的感受;那么你不是鱼,所以你也不能知道鱼的快乐,这就说明白了!”

  惠子的这个答复实际是基于一种类比推理:既然人不是鱼,不可能知道鱼的情感,那你庄子是人不是鱼,所以你也不可能知道。这也是这个语句的实质蕴含意义。

  至此为止,这个讨论都是涉及实质即本体问题的讨论。在这一层面的讨论中,惠子采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我不是你,所以我不可能了解你,而你也不是鱼,所以你也不可能了解鱼,驳倒了庄子。

  机灵的庄子为了辩倒惠子,就钻起了语言歧义的空子。

  于是在下一轮讨论中,庄子把关于本体的讨论(作为人类,我们本体非鱼,我们无法知道鱼的体验),转换为语言层面即语义分析的讨论。

  庄子说:“让我们回来从头说起——请循其本”,你惠子刚才说的“汝安知鱼乐”这个命题(“云者”),究竟是什么意义?

  于是庄子进行语义分析:你所说的“安知”,不是包括这样一种形式语义吗——你在问我是如何知道,或者从何处知道鱼儿很快乐吗?好吧,那让我告诉你——我是站在濠水的堤岸上——从这里知道鱼们很快乐的!

  这样一来,庄子巧妙地把讨论这个语句的实质蕴涵转化为分析语句的形式蕴涵。

  《庄子利用“子安知”这个语式包含“你如何知道”以及“你从何知道”的语言歧义,偷换了惠子语句的本体内涵;把“怎能知道”(本意否定,即“你不可能知道”),转变为“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由此而假定惠子已承认庄子知道鱼很快乐,只是疑惑他是如何——以及从什么地方(空间)而知道的?从而庄子就把惠子本没有的语意强加给对方,然后驳倒了惠子。》

  其实庄子在这里玩的是一种转移论题的诡辩术。

  一般来说,机灵的诡辩都是某种有趣的语言游戏。但是庄子故意扭曲(曲解)对方本意而后反驳之的手法,虽然取得了辩论的胜利——使得惠子无言,有口难辩,但这种辩论的技术是邪恶的。

  利用歧义,偷换概念及语义,也就是违背了逻辑的同一律。庄子此术,即以”遁词”或曰“游词”转移论题而取得辩论胜利,是一种诡辩之术。

  战国时期,后期墨家、公孙龙、惠施、庄周都以善于名辨知名,被称为名家即语言逻辑学家。

  《庄子》中有不少涉及名辩即语言逻辑分析的命题。所以《天下》篇云庄子:“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濠上之辩就是《庄子》中一个著名的语言游戏。

  中国人自宋元以后,由于程朱儒学的兴起,语录体盛行,直述式、非逻辑的独断论思维大行其道。哲学思维、逻辑思维、语言分析思维皆发生钝化。因之此后的近千年来,欣赏庄子这个诡辩及语言游戏的人很多——却竟然没有人从语言及逻辑角度,分析庄子“谬悠之说”(即大忽悠)的诡辩以及逻辑错误究竟发生在哪里。

  现在的互联网上辩论,玩弄这种转移命题之诡辩术的也仍很多,只是既不巧妙,也不聪明,纯粹只是无聊讨厌的饶舌之辩而已。

《附释》

  1、濠水,古水名,或曰在安徽凤阳县境内,为楚地。

  2、焉,鸟也,燕之同源字。焉通安,《玉篇》:“焉,安也,疑也。”亦通何,《广韵》:“焉,何也。”

(2015-05-07)

谢谢阅读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