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476|回复: 1

[武术视频] 77岁老拳师从6米房顶摔落毫发无伤,老师傅好身板!

[复制链接]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8-27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明 发表于 2025-4-7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传统武术之修身境界——由七旬拳师坠楼无恙说开去》

近日一则七旬老拳师自六米高处坠落竟毫发无损的新闻,引发坊间热议。此事看似离奇,实则为传统武术"形神俱养"修炼体系之生动体现。笔者试从国学视角,剖析其中蕴含的中华武道精髓。

一、外壮筋骨乃筑基之功
《易筋经》有云:"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老拳师能承受高处坠落之冲击,首先得益于传统武术特有的筋骨训练法。少林五形拳讲究"龙筋虎骨",形意门注重"三节四梢",皆通过特定桩功与导引术,使骨骼密度、肌腱韧性远超常人。明代武学典籍《手臂录》记载:"功深者坠高丈余,如叶飘零",正与此案例相印证。

二、内炼真气为护体之本
《黄帝内经》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传统武术强调"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太极拳谱所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即是通过长期吐纳导引形成的本体感应能力。老拳师坠地瞬间能自然调整身形,实为丹田之气自然运化的结果。清代武学大家苌乃周在《苌氏武技书》中详述"卸力法",恰是此类情形的功法依据。

三、心性修养乃终极保障
《庄子·达生》篇载:"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老拳师临危不乱的应激表现,暗合道家"坐忘"之境。传统武术讲究"练拳先修心",通过数十年拳架锤炼,已形成"应物自然"的身体智慧。明代军事家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特别强调:"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此中身心互济之理,正是中华武学独到之处。

此个案虽属特例,却折射出传统武术"性命双修"的核心价值。在当代社会,我们更应关注其强身健体、修养心性的普世意义,而非片面追求超常表现。建议习武者以科学态度继承传统,循序渐进,方得养生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