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北方教育 2 隱涵性
隱涵性是指反問句語義和說話人意圖具有隱涵性。反問句不是直截了當做出一個陳述或者一個斷言,而是通過問句的形式曲折地表達一個陳述或斷言。發話人的真意隱藏在問句之中,受話人必須通過說出來的問句,經過推導才能把握髮話人的真實含義和真實意圖。反問句的字面意義和語用含義都具有隱涵性,為了稱說方便,我們把它們統稱為『隱涵義』。例如:
(18)魯貴:老爺催着太大去看病。
周蘩漪:沒有人陪着克大夫麼?(【雷雨】)
對魯貴的話的最合適的回應應該是:我這就去;我等會兒就去;我現在忙不能去;等等。蘩漪的反問表面上看與魯貴的話不相關,其實是相關的。蘩漪知道,也知道魯貴知道,有人陪着克大夫。所以,她的明知故問,其答案只能是『有人陪着克大夫』;既然有人陪,那麼我有事就不必急着去,老爺就不該催。蘩漪的真意隱藏在反問之中,魯貴必須通過這個問句,經過推導才能獲得相關性,才能領悟到其含義,把握蘩漪的真實意圖。反問通過迫使受話人投入更多的認知努力去推導從而獲得了更好的表達效果。
有時候反問句的含義和說話人的意圖隱藏很深,受話人一時領悟不過來,如:
(19)方達生:我不是給你說煤,我要你跟我走。(取出車票)車票就在這裡。要走,天亮以後,坐早
十點的車我們就可以離開這兒。
陳白露:(很大方地)你有多少錢?
方達生:(沒想到)我不懂你的意思。
陳白露:不懂?我問你養得活我麼?
達生驚愕得說不出話來。(【日出】)
對陳白露的反問『你有多少錢?』方達生已經意識到不是在詢問他真的有多少錢,而是另有他意,但這個隱涵義究竟是什麼,方達生一時沒弄明白,直到陳白露再反問『你養得活我麼?』他才領悟到了陳的真實意圖。於根元舉過的一個例子:
(20)(拐子衣服破了)一天,蓮嫂叫住拐子:『拐哥!』『嗯!』『你那媳婦的手長疔瘡?』『啥?』趙拐子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隱涵性與誘導性具有內在的聯繫。因為說話人要用反問來誘導受話人,既然是誘導,那就不能把結論直接告訴對方,只能讓受話人自己去推斷說話人的真實意圖。既然不能直接告訴對方,那麼就只能把話語的含義和自己的說話意圖遮掩起來,但又不能讓對方完全領悟不到,所以,就只能以隱涵義的方式傳達。
反問句表意的隱涵性會造成兩種相反的結果。
第一,說話人可以逃避責任。
Brown和Levinson認為說話人將許多可辯解的解讀留給他自己,以便讓他自己『不在場』;他被認為不必對他自己的這個交際行為僅具有一種特定的解讀作出承諾。因此,如果說話人想要實施一個『面子威脅行為』而又想避免負責任,那麼他就可以採用『隱晦的』方式說話,讓受話人自己去決定如何理解他的這句話。這段話說的就是反問句表意的隱涵性帶來的第一種結果。例如:
(21)語境:老大娘鑰匙丟的屋裡,進不去,小伙子自告奮勇爬三樓幫老大娘取鑰匙。
甲:這個小伙子真不錯!
乙:不錯?我看,說不定從前就是這樣偷東西的吧7
丙:是呀,不然,誰能爬得上去呢?哈哈!
小伙子已經爬到二層橇耍聽見乙和丙的話,就爬下來。他沒有說話,也沒看大家,要走。
丙的反問雖然一個字都沒涉及偷東西的內容,但確實具有『這個小伙子從前是偷東西的』的含義,所以小伙子聽見了,就爬下來,要走。從語境看,小伙子並不是小偷,確實是在做好人好事。那麼小伙子為什麼不去質問丙呢?小伙子不好去質問丙,因為丙既沒提小伙子的名字,也沒明說小伙子是小偷。如果真的去質問的話,丙很可能會抵賴:『我提了你的名字了嗎?我說你是小偷了嗎?』反問句表意的隱涵性讓丙有機會逃避責任。再如,陳振舉的例子:
(22)由於乘客擁擠,一乘客不小心踩了旁邊人的腳,被踩人來了火,說:『你長眼睛沒有?』對方也不甘示弱,回說:『你怎麼開口罵人?』『誰罵你了?』『你罵了還不承認?』『誰叫你踩我的?』『我是故意踩你的嗎?』
乘客甲想逃避罵人的責任,但乙不依不饒,他也沒有辦法,只得承認罵人了。
第二,受話人不接受說話人的隱涵義,從而使得說話人的目的達不到。
反問句表意的隱涵性讓說話人有機會逃避責任,但同時也給受話人提供了對其隱涵義置之不理的機會,從而取消了隱涵義,使得說話人的目的達不到。如:
(23)魯四鳳:……太太,您吃藥吧。
周蘩漪:誰說我要吃藥?
魯四鳳:老爺吩咐的。(【雷雨】)
(24)語境:蘩猗跟周萍吵架,正在氣頭上,魯貴悄悄走進來。
魯貴:(彎了彎腰)太太,您好。
周蘩漪:(略驚)你來做什麼?
魯貴:(假笑)給您請安來了。我在門口等了半天。(【雷雨】)
(25)米春輝在加氯間工地砌『一步架』,黃明明給他供料。一時沒供上,米春輝在磚上敲開了大鏟。供料的人最忌諱這個,黃明明馬上喝問說:『你敲什麼!』
『我敲磚哪!』米春輝嬉皮笑臉地說。(轉引自於根元(1984))
例(23),針對四鳳的『您吃藥吧』的請求,蘩漪的反問『誰說我要吃藥?』,意思是『沒人說我要吃藥』,你叫我吃藥是不合理的,表達了對四鳳的斥責。由於這些意思都是隱涵的,不是明說的,四鳳的答話『老爺吩咐的』,坐實了反問句中的『誰』,結果取消了『沒人說我要吃藥』的字面意義,從而也取消了『你叫我吃藥是不合理的』語用含義,使得蘩漪斥責的語用目的落空。其他例子也是如此。(作者:胡德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