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新浪 1998年10月下旬,上海特級教師錢夢龍到湖北襄樊講示範課,上第一節課時,他知道學生們已經預習過,就請全懂的、半懂的和不懂的學生分別舉手,結果竟無一人舉手。
學生為什麼不願舉手?舉手就意味着會被老師叫起來『說』,而他們卻常常不願當眾『說』,更不願在陌生的老師和眾多聽課的老師面前說。他們往往習慣於聽老師講,而不願張口回答問題;習慣於抄老師寫的答案,而不願張口回答問題;習慣於抄老師寫的答案,而不願闡述自己的觀點;習慣於看老師的表演;而不願站起來『說』,去積極參與……。學生的說話能力正逐步削弱、萎縮,語文課堂中學生不能『說』起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就不能充分地得到體現。
怎樣才能讓學生『說』起來呢?
首先,應該認識到『說』在實施語文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葉聖陶先生說:『「語」是口頭語言,「文」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結合在一起就是語文。』而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的基礎,說與寫、思、聽、讀等的關係均十分密切:說與寫,說得清、道得明,寫起來就得心應手,寫得流暢清楚;說與思,『說』把無形的思維表層化,變成了有聲的語言,想清楚了才能說清楚,想周全了才能說周全;說與聽,它們是語言鏈中兩個相互制約的環節,聽得懂才能答得對,說得清才能聽得明,反之,就無法交際、交流;說和讀,二者更是融為一體,它們都是有聲語言的表達形式,讀助說,說促讀。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強調以『說』為突破口,以此推動語文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其次,應認識到學生不願『說』的原因,主要在教師身上。一是教師愛唱獨角戲,不給學生『說』的機會,一上課就滔滔不絕地從字詞句篇講到語邏修文,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被譽為『曠世奇才』『當代孔子』的特級教師魏書生對此種現象有精闢論述,他說:『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學生能講明的知識儘可能讓學生講。』二是教師愛做課堂主人,不能尊重學生的『說』。若學生發言時聲音小或結結巴巴,或語無倫次,有的教師往往對此大為不滿,或者怒斥一番。他卻不想一想,學生畢竟閱歷淺,考慮問題膚淺,當着老師和同學的面,還有膽怯心理,這些現象應視為正常。怎能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呢?老師這樣做,往往使這類學生的自信心幾乎降到零點。錢夢龍曾說: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讓怯懦的人勇敢,讓無能的人有能,讓無知的人有知。錢老師在襄樊授課期間,雖說一開始無一人舉手,課堂氣氛十分沉悶,但他仍不斷鼓勵學生積極舉手發言,還對學生說:『不要怕說錯,說錯了有功。』在他的激勵下,學生願『說』了,氣氛也活躍起來,到第二節課時,教師教得輕輕鬆鬆,學生學得主動活潑,師生關係十分融洽,教學效果極佳。
其三,應着手逐步提高學生『說』的能力。第一步,讓學生敢說。給每一個學生都創造說的機會,由在座位上說到在講台上說,由有準備地說到沒準備地說,由回答一個問題短時間地說到口頭作文較長時間地說……逐步增加學生敢說的自信心。第二步,讓學生想說。教師應巧妙設計所提的問題,叫學生想說;精心設置語言環境,令學生願說。山東泰安六中校長程翔在教【傷仲永】一課時,曾問學生:『方仲永有天賦,是個奇才,但「泯然眾人矣」,原因在誰身上?』學生一聽,紛紛舉手發言,闡述自己的看法:有說在其父,有說在其鄰,有說在其母,有說在他自己,並都說明了理由,氣氛異常活躍,因為這個問題刺激了學生非說不可的興奮點。第三步,讓學生善說。教師應根據學生個人實情,個別指導,力爭讓每個學生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第四步,讓學生多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教師應利用諸如課前三分鐘演講,講故事比賽,介紹學習經驗,開辯論會等形式為學生創造說的機會,增加說的信心,滿足說的欲望,從而逐步提高說的能力。
教師『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葉聖陶語),教師『說是為了達到不需要說』(作者語)。語文課堂應讓學生『說』起來,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真正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語文教學與研究】1999年第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