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教育網 古代漢語的詞以單音節為主,然而就虛詞而言,複音虛詞(包括虛詞性複音結構)在數量[(2)]、使用範圍和使用頻率上,並不比單音虛詞遜色。不少複音虛詞經長期演變發展,延用到現代漢語中,成為現代漢語虛詞系統中穩固的基石,如『否則』、『未必』、『假使』等。一些虛詞的構成模式還突破了實詞已有的結構方式,豐富了漢語構詞形式。 長期以來,人們對複音實詞的構成已有相當的研究,而對虛詞構成的研究相對來說顯得薄弱;對複音虛詞則是更多地着眼於用法的分析,而對其構成形式缺乏足夠的探討。弄清古漢語複音虛詞的結構模式,不僅可以彌補漢語詞彙學和語法學中對虛詞研究之不足,而且有助於現代漢語複音虛詞的考源,更重要的是可以發現一些在實詞研究中看不到的漢語構詞現象,總結其規律,從而豐富漢語詞彙理論。本文就此試作探討。
複音虛詞的形成與複音實詞的最大區別莫過於對具體語境的依賴性。
換言之,實詞中的合成詞很少甚至完全可以不依賴具體語境而按照一定的構詞方式構成新詞。而複音虛詞則有許多要依賴於特定的語境、特定的句式或句法結構而形成。這一重要區別的意義在於,對複音虛詞的結構模式的分析,必須在大程度上考慮具體語境的因素。事實上正是如此,我們對古漢語複音虛詞分析歸類時發現,不少虛詞孤立地看是談不上自身的結構類型的,只有在特定的語境中,才談得上相對的結構模式。
因此,古漢語複音虛詞的結構模式首先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相對獨立構成的;一類是依賴語境形成的。
(一)相對獨立構成的
由於可以相對獨立構成,而不必依賴具體語境,這一類複音虛詞的結構模式與實詞有不少相同類型。具體而言,有並列式、修限式、述賓式、介賓式、附着式、重疊式。
(1)並列式
構成並列式複音虛詞的語言單位不僅在詞性上相同,而且語法意義也相同或相近。它們之間在結構關係上處於平等地位,沒有主次輕重之別,也沒有主謂、修飾等句法關係。這一類型在複音虛詞中所占比重較大。
由代詞並列構成的如:孰何、誰何;彼其、夫其;此其、是其等。
由動詞並列構成的如:譬如、譬若等。
由副詞並列構成的如:乃遂、遂便;愈益、滋益;皆悉、咸悉、咸共;必將、必且等。
由助動詞並列構成的如:會當、會須;宜當、宜應、當須等。
由介詞並列構成的如:比及、比至、及至、逮至等。
由連詞並列構成的如:借使、借令、借如、假使、假設;當使、儻若、當若;如使、如令、設使等。
由於構成複音虛詞的語言單位是平等並列的關係,加之結合凝固得還不夠緊密,因而存在大量次序顛倒的複音虛詞。如:乃遂、遂乃;誰何、何誰;宜當、當宜;乃僅、僅乃;方且、且方;猶尚、尚猶;業已、已業;必將、將必。這些次序顛倒的複音虛詞在語法功能上完全相同,不因位置的變換而出現差異。
另外,此類型還有由複音虛詞與單音虛詞並列構成的多音虛詞。如:於是遂、於是乃、於是因、於是便。『於是』本身是表承接的複音虛詞,它再與表承接的單音虛詞『遂』『乃』等並列構成多音虛詞。這種情況雖不多見,但非絕無僅有,其他結構模式中亦時可見到。
(2)修限式
構成此類複音虛詞的前後兩部分是修飾限定與被修飾限定的關係。又可分為定中式和狀中式兩類。
a.定中式
定中式複音虛詞的兩個語言單位之間是定語和中心語的關係,但組成複音虛詞後不一定是名詞性的。例如:
何物;一日、一旦、一朝;一體;少時、少刻;何所、安所、何許、惡許等。
其中『何所』等有不同用法,這裡是『什麼地方』義。
b.狀中式
狀中式複音虛詞的兩個語言單位之間是狀語與中心語的關係。又可分為兩種:
副詞加動詞的:不如、不若、弗如;不意;何如、奚若;何事、安事;何意;唯恐、惟恐;無有、未有;壹似、一似等。
副詞(或代詞)加助動詞的:寧能、豈能;焉能、何能;何足、奚足、安足;寧當、豈當;安可、焉可、何可;豈敢、庸敢;何敢、安敢;不得、勿得;不敢、弗敢、弗能、亡能;不克、未克等。
助動詞在句中也是修飾動詞的,但它又有相對的獨立性,能受副詞的修飾,組成狀中式複音虛詞後,再修飾動詞。因此,上面兩種複音虛詞在句中的語法作用和結構關係是不一樣的。
(3)述賓式
述賓式複音虛詞由述和賓兩部分構成。由於古代漢語中述賓關係存在着兩種語序,因而此類複音虛詞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賓前述後;一種是述前賓後。
a.賓前述後
關於賓前述後的語序,國內外漢語言學家都有人論及,認為遠古漢語語序為賓前述後,後來才逐步演變為現在這樣述前賓後[(3)]。而古漢語中所謂賓語前置,實際是遠古漢語語序的殘留痕跡。這種觀點在同語系的其他語言中可找到佐證。此種語序也影響着古漢語複音虛詞的構成。
例如:
何有、奚有;何如、何若、奚如、奚若、胡如、曷若、何似。
由於是遠古語序的殘留,『賓語前置』在古漢語僅限於有特徵或曰有條件的語境中,如否定、疑問。複音虛詞的構成亦不例外,大都與『疑問』語境有關。其中『有』、『如』、『若』為述語動詞,『何』、『奚』、『胡』、『曷』為疑問代詞作賓語。『何有』即『有何』,『何如』為『如何』。
b.述前賓後
這種類型是後來漢語的正常語序,所以這種結構模式的複音虛詞數量比『賓前述後』的多,且不受特殊或條件語境的制約。
例如:
移時;有間、為間、有頃;要之、總之、統之;無何、無幾、亡幾;若是、如是、若此、如此、若彼、如彼、若斯等。
其中『移』、『有』、『總』、『若』等是述語動詞,『時』、『日』『間』、『是』等是其賓語。
(4)介賓式
漢語中的介詞大都由動詞虛化而來,許多同時兼有動、介的語法功能。由此,介賓式複音虛詞在結構上與述賓式有不少相似之處,其中最突出的相似表現在語序上,即介賓式複音虛詞的結構模式也有兩種對應形式:一種是前賓後介;一種是前介後賓。
a.前賓後介
與『前賓後述』的複音虛詞略有不同的是,前賓後介的複音虛詞數量比前介後賓的多,而且其構成雖然也受特殊或條件語境的制約,但似乎條件更為寬泛。
例如:
何當;何為、奚為、胡為、曷為;何以、何用、奚以、胡以;何自、何由、何從、胡自;是以、是用、此以、茲用;孰與、何與;惡乎、烏乎等。
上面『何』、『胡』、『是』、『此』等為代詞作賓語;『當』、『為』、『自』、『從』等為介詞。
其中『是以』等不是否定或疑問語境,而屬代詞作賓。
b.介前賓後
例如:
以故;以是、以此、以斯、用是、用此、由是;於是、於此、於何;從此等。
此類複音虛詞有較強的穩固性,有的沿用到現代漢語,有的更換了構成要素後傳了下來。如『於是』、『從此』至今仍用;『以』、『用』與『因』相同,『以此』、『用此』在現代漢語中演變為『因此』。
(5)附着式
此類複音虛詞由一個較虛的語言單位附着在一個較實的語言單位上構成。這個較虛的語言單位是怎樣演化並附着的,情況不一而足,有的則不甚清楚。同附着式的實詞一樣,此類虛詞也可分有前附和後附兩種。
a.前附式
較實的語言單位前面附上一個較虛的語言單位。例如:
疇昔、誰昔、疇@①(不清);有似等。
『疇』在古漢語中常作疑問代詞,但此處無義,為助詞。至於『誰昔』,【詩經】鄭玄箋云:『誰昔,昔也。』朱熹注云:『誰昔,猶言疇昔也。』『有似』的『有』亦為詞頭,無義。『有似』即『似』,『好象』義。
b.後附式
較實的語言單位後面附着一個較虛的語言單位。此類型比前附式稍多一些。
例如:
意者、抑者;、至夫、及夫;何等;云爾、雲耳;俄爾、俄然;間者、比者;久之;乃者、日者、昔者、往者;少焉;頃之、頃者等。
(6)重疊式
此類型是由兩個完全相同的語言單位重疊構成。
例如:
比比;各各;每每;稍稍、浸浸、瀰瀰;時時;數數;往往;一一;云云等。
這類複音虛詞同單個的相比,意思一般要發生變化。如『每』是『每次』、『每逢』義,而『每每』則為『常常』義。有的重疊以後在程度上發生變化,如『稍』為『緩慢』義,而『稍』和『稍稍』相比,後者『緩慢』的程度上則有所加強。
(二)依賴語境形成的
這類複音虛詞實際上都可視為從句中截取某些部分凝固而成,因而對語境有很大的依賴性,其結構模式與實詞的結構類型也有很大差異。有的看似可用實詞的某種結構類型來分析,但實際上是形同實異。有的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就很難看出其結構,因而必須在一定的句型句類中考察其形成由來,才能弄清其結構形式。由此,對這類複詞結構模式的探究也最有價值。其具體類型有連用式、連修式、句子凝固式、截取式。
(1)連用式
如上所述,對語境有着極大依賴性的複音虛詞不同於相對獨立形成的複音虛詞,連用式複音虛詞亦如此,它看似兩個語音單位並列,實際上只是先後連用的關係。這種類型主要限於語氣詞。
例如:
乎哉、哉乎、也哉、矣哉、焉哉;焉爾、焉耳;也已、也矣;矣夫、也夫;矣乎;也乎、也與;已矣等。
兩個語氣詞相互之間沒有語法結構上的緊密聯繫,它們各自與全句發生關係。從語法意義上看,它們各自仍表示自己的語氣,而語氣的重點一般落在最後一個語氣詞上。正因如此,可以出現三個語氣連用構成的複音虛詞,如:也乎哉、焉耳矣、也已矣。嚴格地說,這些複音虛詞都不能算虛詞,甚至連『結構』也算不上,只是人們習慣上把它們視為虛詞而已。所以,古漢語複音虛詞中其他各類『結構』經演變發展,到現代漢語有不少凝固為虛詞,而此類則一個也沒有。
(2)連修式
構成這類複音虛詞的語言單位之間好象存在着修飾與被修飾的關係,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並非如此。修飾關係當然存在,不過不是在它們之間,而是它們與句中別的成分先後連續構成修飾關係。這類虛詞一般處在狀語的位置上,通常由兩個副詞組成。
例如:
不唯、非唯;非徒、非但、不獨;豈特、豈徒、豈但;未必、不必;未嘗、未曾、不曾;不復;豈必等。
這類虛詞先後與句子成分發生修飾關係,在具體句子中,通過比較可以清楚看到這一點。如:
(1)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史記・孫子列傳】)
(2)問其所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孟子・離婁下】)
通過與例(1)比較可知,『嘗』修飾『有』,然後『未』修飾『嘗有』,或者說『未』否定整個謂語,而非『未』修飾『嘗』。不可否認,我們今天無論從語感還是從語音停頓上看,都覺得『未嘗』結合得更緊密些,但語法關係卻非如此。儘管現在『未嘗』早已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虛詞了,但我們在這裡討論的卻是另一個問題,即它是怎樣成為一個複音虛詞的。
(3)句子凝固式
此類複音虛詞實為一個分句凝固而成的。它們雖可獨立為句,但必須與別的句子配合使用,否則會使人感覺句意未完。例如:
不然、不爾、非然;雖然、雖爾;若然、若爾;若是,如此;何也、何哉、何邪、何與、何乎等。
『不然』意為『不這樣的話』;『雖然』意為『雖然如此』、『即使這樣』;『何也』意為『為什麼呢』。這些虛詞的作用與語境緊密相連,其分析和理解對語境的依賴顯而易見。
(4)截取式
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少複音虛詞都是從句子中截取一些部分組成的,如相對獨立的述賓式、介賓式、修限式中的不少虛詞,依賴語境的連用式、連修式的不少虛詞。然而截取式中這一特點更為突出,尤其從這些虛詞形成的探究中便可得知。根據這類虛詞中語言單位的結合情況又可分為附前式、附後式、聯結式和准陳述式四種。
a.附前式
這類複音虛詞由一個較實的語言單位和一個較虛的語言單位組成。它與前面分析的前附式的不同之處在於,附前式對具體語境的依賴性極強,它實際上是一個與句中其他成分有語法關係的語言單位在淡化這種關係之後,向前附着在前面較實的語言單位上,成為一個相當於詞尾的構詞成分。當然,它與前面分析的後附式也有明顯區別,因為後附式的後附成分是本身便相當詞尾而不與句中其他成分構成語法關係的虛詞。
附前式虛詞如:
因而、用而;可而;繼而;隨而;俄而;既而、已而;得以、可以;足以;賴以;殆乎、幾乎、幾於;難以、難乎;卒以、終以、終於;在於、在乎;至於、至乎等。
這種虛詞大致從以下幾類語法結構中截取出來。第一類是『狀語・而(以)・中心語』的結構關係,如『繼而』、『因而』、『俄而』、『卒以』、『終以』等。『而(以)』為連接狀語與中心語的連詞,脫離與中心語的關係後前附於狀語。第二類是『狀・以・中心語』的結構關係,如『得以』、『可以』、『難以』等。『以』本為表憑藉、工具的介詞,它本來與後面的賓詞組成介賓短語修飾中心語,但由於介詞賓語的脫落,便前附於狀語。第三類是『述語・於(乎)・賓』的語法結構。『於(乎)』是介詞,它與後面的賓語組成介賓短語充當補語,後來前附於述語。
b.附後式
這類複音虛詞也由一個較虛語言單位與較實語言單位組成。與前附式、後附式的區別同附前式。這類虛詞數量甚少。
例如:
而已;則已、即已。
『已』本為動詞,為『完結』、『停止』等義,由『而』、『則』、『即』等與前面的動詞性成分連接起來。後來『而』等喪失連接作用而向後附於『已』,演變為語氣詞。
c.聯結式
這類複音虛詞由兩個各有關聯作用的連詞組成,它們往往在句首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相互之間的結構關係不緊密,而與上下句子的聯繫密切,實為從句首截取而成。
例如:
而況、又況;而又、而且、亦且、又且;縱令、縱使等。
有人認為它們之間是並列關係,其實不然。並列構成的兩個語言單位一般而言可以顛倒語序而不影響表義或語法作用,但上面的虛詞要麼根本不能調換語序,要麼調換後關聯意義會改變。它們實際上有點象實詞中連述式構詞,不同的是它們與句子的聯繫密不可分。
d.准主謂式
這類複音虛詞的『主』由否定性無定代詞『莫』充當,『謂』的部分不完整,實為截取主謂之部分構成,故稱准主謂式。
例如:
莫如、莫若;莫不、莫非、莫弗。
『莫』可以泛指人或事物,充當主語。『莫』前面如果有先行詞,『莫』就指代先行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果沒有先行詞,『莫』就泛指。『如』、『若』為謂語動詞,『不』、『非』為否定副詞,屬謂語的一部分。『如』、『不』都不是謂語的全部,故『莫如』、『莫不』為截取部分主謂構成。
以上是複音虛詞結構模式的類型分析,關於複音虛詞的成因及其規律,將另文探討。
註:
(1)複音虛詞是習慣的說法,就其內容而言,實際包括了不少短語乃至慣用句式。本文沿用習慣說法,但分析對象不包括慣用句式。(2)何樂士等【古漢語虛詞通釋】收虛詞639個,楚家安【文言複式虛詞】收複式虛詞1241條。因此,就數量而言,複音虛詞超過單音虛詞。(3)參見日本漢學家橋本萬太郎【語言地理類型學】、張清常師【上古漢語的SOV語序及定語後置】(載【語言教學與研究】1989年第1期)等論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