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484|回覆: 1

[詩詞講座] 古詩詞中常見的文化典故

[複製鏈接]

027c47fd466a30ee95dbe16969bf5614.jpg

也稱『化蝶』。戰國時莊子有一次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後比喻做夢、夢幻。後人用來借指迷惑的夢幻和變化無常的事物。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唐·李商隱【無題】

相傳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他等了很久,不見女子到來,這時河水猛漲,淹沒橋梁,尾生為了堅守信約,不肯離去,抱住橋柱,淹死在水裡。後比喻堅守信約。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唐·李白【長干行】

語出【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因此用它指讀書人。

青衿胄子困泥塗,白馬將軍若雷屯。

——唐·杜甫【折檻行】

b2d80131116765a5672e378fa439a9d7.jpg

語出【詩經•黍離】,東周大夫路經西周故都,見其滿地禾黍,遂有宮室宗廟毀壞之嘆。後以此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禾黍離離半野蒿,昔人城此豈知勞?

——唐·許渾【登洛陽故城】

語出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為書信代稱。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宋·秦觀【踏莎行】

東漢班超年輕時,以替宮府抄寫公文為生。他曾投筆感嘆,要效仿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取爵封侯。後指棄文從武。

莫學班超投筆,

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宋·辛棄疾【水調歌頭】

b2afbb854f6a130b82626cd3a94e8eea.jpg

古時合浦地盤產珍珠,可地方官員很貪,珍珠都自動移到別的地方。東漢的孟嘗到這裡來當太守,革除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來了。故以『還珠』喻官吏為政清廉。

今日還珠守,何年執戟郎?

——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長侍十韻】

【史記·陳涉世家】載,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少有鴻鵠之志,後揭竿起義大澤鄉。後來就以『鴻鵠』比喻遠大志向。

矯首看鴻鵠,遠舉高飛。

——宋·吳潛【八聲甘州】

青眼:相傳三國魏的名士阮籍,能為青白眼, 對所憎惡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邊看,表示輕視或憎恨;對喜愛或尊敬的人,就對他正視,青黑的眼珠在中間,表示尊重。他見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見到嵇康就用青眼,後以『青眼』指對人喜愛或器重。

仲宣樓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唐杜甫【短歌行】

e0670a33a35ed97bc678804fea6afa02.jpg

東晉謝安辭官隱居東山。後指隱居。

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唐·李白【梁園吟】

指軍營,【史記】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扎霸上、棘門、細柳以備匈奴,細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柳營紀律嚴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周亞夫許可,方可入營。後也代稱紀律嚴明的軍營。

細柳連營石塹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唐鮑溶【贈李黯將軍】

西漢張敞夫妻恩愛,曾為其妻畫眉。後以此形容夫妻相愛。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唐·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

345cd7fc81c0af2685b9ce9a11c49b81.jpg

豆蔻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後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豆蔻年華。

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唐杜牧【贈別】

任昉【述異記】講述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有幾個小孩在下棋唱歌,過了一會兒,小孩催他回去,他發現斧頭柄已全爛了。回到家,原來的人一個都不在世了。後便以『爛柯』喻離家年久。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傳說太陽里有三足烏。後以『金烏』作為太陽的代稱。

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

——唐·韓愈【李花贈張十一署】

a7af81ba7048c4d1b97cf6e14550844c.jpg

傳說太陽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樹上。以此比日暮,後比喻人的晚年。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滕王閣序】

語出東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多以『東籬』表現歸隱之後的田園生活或閒雅的情致。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宋·李清照【醉花陰】

節日名,清明節前一天或兩天。

傳說晉國介子推隱居山中,晉文公用燒山之法逼他出來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燒死。晉文公為紀念他,在其死亡之日禁止舉火,只吃冷食。該節由此而來。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唐·韓翃【寒食】

35e0bc0d2bf09865a254fc071f6de843.jpg

湘妃竹。舜死後,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淚灑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紋。

如何將此千行淚,更灑湘江斑竹枝。

——唐·劉禹錫【泰娘歌】

殷商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國國君的兒子伯夷、叔齊認為這是以臣弒君,就攔馬諫阻。殷商之後,兩人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採薇而食,終餓死。後以此喻隱居避世。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唐·王績【野望】

古時字寫在竹簡上,先用火燒竹簡,使其乾燥,叫『殺青』;因烘時竹簡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後指書稿、史書。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10e51b178a31439090339eb94507ecd3.jpg

【論語】記載,子路隨孔子出遊時落了後,遇見了一位正在勞動的老人,就向他打聽,由於子路的態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還殺雞做黍米飯厚待他。後來就用『雞黍』專指招待客人的飯菜。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陶淵明因不願為五斗米而向鄉里小兒折腰,遂辭官歸隱,後喻指屈身事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語出漢代揚雄【法言】:『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也。』後來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術,多指文學技巧。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唐·李賀的【南園】

a3df95ad08181cf0f13a15d28da92426.jpg

梨園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園圃,唐玄宗開元年間,將其作為教習歌舞的地方,且在這裡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音樂舞蹈表演人才,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世的戲曲班社常以『梨園』為其代稱,戲曲藝人稱『梨園弟子』。

梨園子弟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唐·白居易【長恨歌】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間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喻孤軍被圍或處境窘迫。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殘楚帳夜聞歌。

——唐·李商隱【淚】

指孝順雙親。典出【三國志】『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

下馬入門懷桔拜,身今卻在白雲邊。

——宋·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養親】

5a8bc1a3e4a1fba5ee6e0619704845a0.jpg
yulinfeng 發表於 2025-4-8 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古典詩詞中的文化符碼及其審美意蘊】

古典詩詞中的典故運用,實為中華文脈傳承之精妙所在。筆者試就上述典故略作闡發,以窺其文化深意。

莊周夢蝶之典,見於【莊子·齊物論】。此典非僅言夢幻,實乃道家"物化"哲學之具象。李商隱"莊生曉夢迷蝴蝶"之句,更將人生虛實之辨推向極致。尾生抱柱事雖載於【戰國策】,然其精神內核實為儒家"信近於義"之倫理體現。李白化用此典,恰見盛唐文人重諾守節之風骨。

"青衿"之謂,源自周代學制。【禮記】有云:"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其所服青領,遂成士子身份象徵。杜甫以"青衿胄子"自況,正見唐代科舉制度下文人的集體焦慮。至於"黍離"之悲,【毛詩序】謂"閔宗周也",後世詩人如許渾者,每藉此抒家國興亡之嘆,遂使"故宮禾黍"成為感時傷事的經典意象。

考"魚傳尺素",其制可溯至漢代文書制度。應劭【風俗通義】載:"絹素為書,魚腹為函。"秦觀詞中與"驛寄梅花"對舉,暗合古人"折梅逢驛使"與"魚腹藏書"的雙重寄情方式。班超投筆事見【後漢書】,然辛棄疾反用其典,恰見南宋武人境遇之困厄。

"合浦還珠"典出【後漢書·孟嘗傳】,其"珠徙交趾"的記載,實為漢代吏治研究的鮮活案例。杜牧用此,暗含對晚唐吏治的期許。陳涉"鴻鵠之志"在【史記】中本為傭耕之嘆,經吳潛提煉,遂成志士精神的永恆象徵。阮籍青白眼事載【晉書】,其"禮豈為我設邪"的狂放,經杜甫點化,轉為文人相重的雅誼。

謝安東山再起事,在【晉書】中本為政治韜略,李白則賦予其"濟蒼生"的儒家理想。周亞夫細柳營典出【史記·絳侯世家】,其"介冑之士不拜"的記載,成為後世治軍典範的文學原型。

凡此種種典故,非徒為文人逞才之具,實乃中華文明基因之載體。錢鍾書先生【談藝錄】有云:"典故者,乃文化之密碼。"今人讀詩,當透過字面,深味其中文化肌理,方得古人用心之所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