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星島環球網 有明一代,凡戶三等:曰民,曰軍,曰匠。民有儒,有醫,有陰陽。軍有校尉,有力士,弓、鋪兵。匠有廚役、裁縫、馬船之類。瀕海有鹽灶。寺有僧,觀有道士。畢以其業着籍。人戶以籍為斷,禁數姓合戶附籍。漏口、脫戶,許自實。【明史】的這段記載,說明了明代戶籍分等的原則,『畢以其業着籍』、『人戶以籍為斷』。民戶、軍戶、樂戶等,確以職業斷分,亦以職業為名。
明史學界對戶籍的研究,主要側重於民戶、軍戶以及鹽戶等幾類大戶種之戶民,而對賤民階層的小戶種戶民研究則有待進一步展開,只有樂戶、漁戶、戶曾有學者作過探討。賤民階層中陵戶、墳戶、海戶等皆少有問津。
『海戶』一詞,較早出現在唐代。【全唐詩】載陳陶【古鏡篇】曰:『海戶山窗幾梳綰,菱花開落何人見。野老曾耕太白星,神狐夜哭秋天片。』陳陶詩中提到的『海戶』,指的是嶺南海邊的居民。
明代『海戶』中之『海』,非指東南沿海,而是指明代京師北京城南的皇家苑林南海子之『海』。明清兩代海子有多處。皇城內有海子,得名緣於城北積水潭之水經過德勝橋東下,『稍折而南,直環北門宮牆左右,汪洋如海,故名海子。』又有南海子,是明清兩代的南苑,屬皇家苑囿,內亦有海子。
明人張爵說:『南海子在京城南二十里,其周一萬八千六百六十丈,乃育養禽獸、種植蔬果之處,中有海子三處,因京城中亦有海子,故名南海子。』
明代的海戶,是南海子內的一種特殊戶民。南海子是明清兩代的皇家苑囿,又稱南苑,位於北京城南二十里,『方百六十里,開四門,繚以崇墉。中有水泉三處…』。明人彭時曰: 『籍海戶千餘守視,每獵,則海戶合圍,縱騎士馳射其中,亦所以訓武也。』明末劉侗亦云: 『南海子,……元舊也。我朝垣焉。四達為門,庶類蕃殖,鹿、獐、雉、兔,禁民無取,設海戶千人守視。』
清代沿襲明代於內設海戶,【日下舊聞考】載:『我朝因之,設海戶一千六百人,各給地二十四畝。春搜冬狩以講武。』由此可知,海戶乃明清兩代皇家對苑囿南海子內所設一特殊戶民之稱呼。
明代南海子,即是上林苑。【大明會典】卷225載:上林苑監,設於永樂五年。當時共置良牧、蕃育、嘉蔬、林衡、川衡、冰鑒及左右前後十署對南海子實行分區管理。按東南西北方位分成四圍,每面四十里,總共二十四鋪。宣德十年,裁併十署為四署。此四署,即蕃育署,負責養殖雞鴨鵝;嘉蔬署,負責栽種蔬菜之事;良牧署,專門從事豬牛羊的豢養;林衡署,專門負責果樹等栽種。不論是雞鴨鵝豬牛羊等家禽的養殖,還是蔬菜果樹的栽種,皆有專門的勞動人戶。根據動、植物之區別,將專門的勞動人戶分為養戶和栽戶兩類。
南海子內海戶與養戶、栽戶的關係,據【大明會典】載曰:『凡牧養牲口、栽種果蔬等項,永樂間,用北京效順人充役。後於山西平陽、澤、潞三府州,起撥民一千戶,俱照邊民事例,給與盤纏、口糧,連當房家小,同來分派使用。』
【明會典】這段記載表明:永樂間,南海子內的主要勞動者是從北京附近地區的效順人充當的,『後於山西平陽、澤、潞三府州,起撥民一千戶』。這裡的『起撥民一千戶』,與彭時、劉侗二人所說『籍海戶千餘守視』、『設海戶千人守視』中的人戶數相去不遠。而張爵又說『(南海子)乃育養禽獸、種植蔬果之處』。由此,我們可以說海戶不過是南海子內勞動充役者的總稱而已。
南海子海戶至遲在明憲宗時期開始,就有大量的淨身男子混充。大量的淨身男子混充海戶的轉折點是在正德年間。此前,混入海戶內的淨身者數量並不是很大,成化十一年,僅是將收押的四五百人的中部分編發入海戶,服役於南海子。而至正德元年時,首次收錄淨身者就是千餘,因此被指責為十大失政之一。
明武宗在位期間,南海子海戶中淨身人數猛增。正如明人汪f曰:『…宣德、正統以來,宦臣收入漸多,及武宗之世,日益昌熾,錦衣玉食之榮,上擬王者;為之弟侄者,往往坐獲封拜,……是以閭閻小民朵頤富貴,往往自殘形體,以希進用,當時收充海戶者幾萬人……。』
這裡所指『收充海戶幾萬人』,無疑是正德在位期間所收淨身者的總體數字。從嘉靖元年五月南海子海戶萬人詣闕自陳請用來看,『幾萬人』絕非虛誇之數。明代內廷一系列收納淨身人入南海子的記錄表明,收錄次數非常頻繁,數量也相當龐大,這些充分說明了南海子已變成了淨身者的收容所。從人數來說,已是一個有幾萬人的特殊人群了。
作者: 黃阿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