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華文史網 中國史學史研究是20世紀初才開始受人注目的。元明史學尤其是明代史學,向來是中國史學史研究的薄弱環節。有關的中國通史、明史、中國史學史著作和教材,寫到明代史學,總覺得沒什麼好寫。學者們多沿清人惡習,厚誣明人,對明代史學的認識顯得相當浮淺。可喜的是,近20年以來,明代史學的研究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到目前為止,明代史學的研究水平已上到一個比較高的平台。為便於讀者的理解與判斷,先對現有明代史學研究的成果及存在的問題做一概述 。
1.20世紀80年代前的明代史學研究
20世紀80年代以前,明代史學的研究相當薄弱,不僅專題論著少,即便專題論文也不多。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學者們對明代史籍有所注意。李晉華撰【明代敕撰書考】,系統地考察了明代官修諸書的經過,這是第一部專門研究明代官修史學的專著。謝國楨作【晚明史籍考】(此書解放後又出了增訂本,稱【增訂晚明史籍考】)梳理了研究晚明史的有關史籍,且摘錄了大量的書序題跋資料,為後人研究明代史學史省略了大量的抄寫與研究功夫,對後人進行明代史學研究貢獻尤大。而且,謝國楨在研究中,提出了不少精闢的論斷,如『有明一代,史學最盛』,又如『明代史學,自陳氏【通紀】流傳宇內,人各操觚,遂成一時風氣』。這些論斷,對明代史學的研究有着較強的指導意義。此外,20世紀60年代,劉節顯然注意到了明代史學文獻的豐富,所以,他在【中國史學史稿】中,曾建議編一部【明代史籍考】。
明代史學的專題研究有一些,關於李贄,有吳澤【儒教叛徒李卓吾】、容肇祖【李卓吾評傳】、朱謙之【李贄】。關於胡應麟,有吳晗【胡應麟年譜】,開胡應麟研究之先河。此外,吳晗於談遷、錢謙益,容肇祖於陳建,包遵彭於王世貞,柳詒徵於【宋史質】,皆有專題論文。此期的中國史學史著作也有關於明代史學介紹的內容。劉節的【中國史學史稿】,對明代史學着墨不多,但信息量很大,重要的明人史著大部分提到了。
德國學者傅吾康的【明代史籍匯考】(1965),是一部比較全面介紹明人史籍的史料學著作。可惜此書沒有中文版,大陸不易覓到此書 。不過,【劍橋中國明代史】第12章【明代的歷史著述】是傅吾康撰寫的,大體上可以一窺此書的輪廓。日本學者對明代史學也比較注意,淺野忠允有【明實錄雜考】,今西春林有【關於明代起居注】和【明季三代起居注】,間野潛龍有【祝允明的史學】。對明代起居注、祝允明的【罪知錄】,國內一般人不注意,日本人開了研究的先河。日本學者內藤虎次郎的【中國史學史】(1967),專列【明代史學】一章,下分11節,依次為【元史】的編纂、大規模的編纂作品、掌故學之一變、李贄之史論、楊慎之學、歸有光的史記評點、胡應麟的筆叢、正統論、王光魯的沿革地圖、焦f的目錄學、金石學、經世文的編輯、類書。現在看來,作者對明代史學的認識並不科學、全面,有輕重失倫之感。不過,他開拓了不少新的專題,如王光魯的沿革地圖、經世文的編輯,國內學者就不注意。
總體上來看,20世紀80年代前,國內外學者對明代史學的研究是很不夠的。明代史學研究不受人重視的原因何在?台灣學者吳智和認為,前人輕視明代史學的原因有三:一是國人所著史學史在通論明代史學部分時,所述多失之浮泛粗略,不然就是厚誣明人。二是明末清初諸人批評明人之史學著述時,過於嚴苛,以至於泯滅一切既有成就。三是清修『四庫全書』諸人在有意無意間,似乎有否定明人成果之嫌疑,尤其是在筆記史料方面 。我也有類似的看法。在【傳統史學史研究的若干反思】 一文中,我對以前人結論代替自己研究的惡劣學風進行了批評,明確指出『前人所得出的每一個結論,都是特定時代、階級、學識的產物。在引用前人結論時,一定要先作具體分析,切忌斷章取義地搬用前人現成的結論,來代替自己的具體研究』。
明代史學受人冷落,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從內部來說,明代史學在某些方面確不如唐宋史學,但更主要的還是外界片面和不正確的認識推波助瀾所致。歷史上曾有兩個否定明代史學的高峰,第一個時期是清初。清初學人若張岱、錢謙益、黃宗羲、顧炎武、吳炎、萬斯同、朱彝尊等,都發表過不少偏激的議論 。第二個時期是乾隆時期。乾隆時期編【四庫全書】,其指導思想之一,便是清算和極力貶低明代學術文化,『寓禁於徵』,這使明人大量重要著作得不到廣泛流傳,乃至失傳。【四庫提要】把著作分成正目和存目兩檔,將絕大部分明人著作貶入存目,使人們無形之中產生一種不重要印象。影響最深遠者,莫過於通過【四庫提要】,對明人著作分別進行肆意攻擊。【四庫提要】是清人對清以前著作尤其是明人著作進行了秋風掃落葉式清算以後產生的一部目錄提要著作。【四庫提要】貶低明人著作的方式,主要有三種:(1)以偏概全。以個別缺點,否定全書內容之價值,是它慣用的伎倆。(2)給明人扣上『學無根柢』帽子。四庫館臣皆是一群樸學家,他們最拿手的做學問方式是考據,因此,他們在評價明人史著時,慣於從考據學角度衡量其價值:凡是考據着力者,便稱是『學有根柢』;反之,則是『學無根柢』。『明代史論至多,大抵徒侈游談,務翻舊案,不能核其始終』 。『明人學無根柢,而最好著書,尤好作私史』 。這些恐怕是後人否定明代史學時,引用頻率最高的『名言』了。(3)謾罵有夷夏之防或有啟蒙色彩的史著。王洙【宋史質】,李贄的著作,四庫館臣的抨擊最烈。稱【宋史質】『荒唐悖謬,縷指難窮,自有史籍以來,未有病狂喪心如此人者。其書可焚,其版可斧。其目本不宜存,然自明以來,印本已多,恐其或存於世,熒無識者之聽,為世道人心之害,故辭而辟之,俾人人知此書為狂吠,庶邪說不至於誣民焉』 。思維定勢一旦產生,後人遂不加細察,耳食先賢之言,於是訛以傳訛,明代史學受到冷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