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柴胡,中藥名。為【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部位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莖葉及泥沙,乾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藥。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有和解表里,疏肝昇陽之功效。 別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鬱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垂、月經不調。 從古至今,柴胡皆是中醫臨床常用的一味中藥。【傷寒論】用柴胡15次,入7方。用於和解少陽,疏肝解郁,透郁陽。
柴胡植物
柴胡植物圖片
南柴胡圖片
南柴胡根莖圖片
北柴胡圖片
北柴胡根圖片 柴胡簡介藥材名:柴胡 別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的乾燥根。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採挖,除去莖葉及泥沙,乾燥。 北柴胡主產河北、河南、東北三省、陝西。此外,內蒙古、山西、甘肅亦有分布。其生長於沙質草原、沙丘草甸及陽坡疏林下。南柴胡(紅柴胡)主產東北三省、陝西、內蒙古、河北、江蘇、安徽等省。柴胡為常用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具有和解退熱,舒肝昇陽的功能。為醫家常用之品。中醫認為,柴胡的性味苦、辛、微寒,在人體當中可以歸入膽經以及肝經,具有和解退熱、升舉陽氣、疏肝解郁等功效。 性狀: 北柴胡: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6~15cm,直徑0.3~0.8cm。根頭膨大,頂端殘留3~15個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纖維性,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根較細,圓錐形,頂端有多數細毛狀枯葉纖維,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頭處多具細密環紋。質稍軟,易折斷,斷面略平坦,不顯纖維性。具敗油氣。 化學成分:根含揮髮油、柴胡醇、油酸、亞麻酸、棕櫚酸、硬脂酸、廿四酸、葡萄糖及皂甙等。皂甙中有柴胡皂甙a、c、d,柴胡甙元F、E、G,龍吉甙元。另有報道,根和種子中分出柴胡甙,這是多種甙的總稱。 性味:苦,微寒。 歸經:歸肝、膽經。 關於柴胡的性味歸經和作用,有一段很美好的文字。柴胡,味苦,氣平,微寒。氣味俱輕,升而不降,陽中陰也。無毒。入手足少陽、厥陰之四經。瀉肝膽之邪,去心下痞悶,解痰結,除煩熱,尤治瘡瘍,散諸經血凝氣聚,止偏頭風,胸脅刺痛,通達表里邪氣,善解潮熱。傷寒門中必須之藥,不獨瘧症、鬱症之要劑也。婦人胎產前後,亦宜用之。目病用之亦良,但可為佐使,而不可為君臣。蓋柴胡入於表里之間,自能通達經絡,故可為佐使,而性又輕清微寒,所到之處,春風和氣,善於解紛,所以用之,無不宜也。然世人正因其用無不宜,無論可用不可用,動即用之。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禁忌:真陰虧損,肝陽上升者忌服。大葉柴胡的乾燥根莖,表面密生環節,有毒,不可當柴胡用。 遠古,神農氏品味百藥,柴胡被列為上品,歷百千年而不衰,是歷代醫家最常用藥味之一。小柴胡湯為【傷寒論】中治少陽病的和解之方,本方寒熱並用,攻補兼施,調暢氣機,疏理三焦,適用範圍極廣,本方又叫三禁湯,是因為它所主的證候,一禁發汗,二禁瀉下,三禁催吐,故應注意。 柴胡為少陽經藥,病在太陽,服之太早,則引寇入門。如邪只在表尚未入里,過早使用小柴胡反倒可能把邪氣導引入里。柴胡輕清氣薄,升散而燥,故真陰虧損、肝陽上亢、口舌糜爛者忌長期大量服用。柴胡能降低血壓,減慢心率,故低血壓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宜大量或長期應用。柴胡可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慎用。服用柴胡應注意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臨床存在極少數過敏體質者應慎用。 柴胡的功效 和解表里,疏肝,昇陽。治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利脫肛,月經不調,子宮下垂。 柴胡一藥用途超級多。【中國藥典】概括的比較好:柴胡具有輕清升散,又能疏泄的特點。既能透表退熱、疏肝解郁,又可用於升舉陽氣。因此,它在臨床上是一味既可用於實症,又可用於虛症的藥物。由於配伍不同而可發揮它各種不同的功效,如:配葛根、羌活,則發汗解表;配黃芩、青蒿,則透表泄熱;配常山、草果,則截瘧退熱;配香附、鬱金,則疏肝解郁;配黨參、黃耆、白朮、升麻等,則升舉陽氣。但陰虧津少及肝陽上亢者不宜應用。柴胡與葛根,輕清升散的功用相近似,故在解表退熱時常同用。但各有特長,柴胡能疏肝解郁,配益氣藥可昇陽舉陷,用於子宮脫垂、脫肛,然無生津解渴之功;葛根有生津止渴作用,能生發清陽,用於水瀉,然無疏肝解郁功能。 柴胡的作用 1、解熱作用 早年證明,大劑量的柴胡煎劑(5克生藥/公斤)或醇浸膏(2.5克生藥/公斤)對人工發熱的家兔有解熱作用。對用傷寒混合疫苗引起發熱之家兔,口服煎劑或浸劑(2克/公斤),也有輕度的降溫作用。 2、鎮靜、鎮痛作用 柴胡甙口服,對小鼠有鎮靜作用(爬杆試驗),並能延長圜己巴比妥的睡眠;它有良好的鎮痛作用和較強的止咳作用,但無抗驚厥作用,也不降低橫紋肌的張力,有人認為,柴胡甙可列入中樞抑制劑一類。 3、抗炎作用 柴胡甙口服(600毫克/公斤)可顯著降低大鼠足踝的右旋糖酐、5-羥色胺性水腫。在大鼠的皮下肉芽囊腫(巴豆油及棉球法)試驗中,確定柴胡甙有抗滲出、抑制肉芽腫生長的作用。 4、抗病原體作用 曾有人報告,北柴胡注射液對流行性感冒病毒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從此種注射液餾出的油狀未知成分對該病毒也有強烈抑制作用。對結核桿菌的某一菌株據稱有效。 5、對心血管作用 北柴胡醇浸出液能使麻醉兔血壓輕度下降,對離體蛙心有抑制作用,阿托品不能阻斷此種抑制,北柴胡注射液則雖用較大劑量對在位貓心、血壓皆無影響。柴胡甙對犬能引起短暫之降壓反應,心率減慢;對兔亦有降壓作用,並能抑制離體蛙心、離體豚鼠心房,收縮離體兔耳血管。 柴胡的用法 內服:3~9g。--【中國藥典】 內服:煎湯,0.8~1.5錢;或入丸、散。--【中藥大辭典】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中華本草】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中華本草】 柴胡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1、治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 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食,心煩喜嘔,或渴 ,或腹中痛,或脅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生薑各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上 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小柴胡湯) 2、治邪入經絡,體瘦肌熱,推陳致新;解利傷寒、時疾,中暍伏暑 柴胡四兩(洗,去苗) ,甘草一兩(炙)。上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同煎至八分,食後熱服。(【本草方】柴胡散) 3、治外感風寒,發熱惡寒,頭疼身痛;痎瘧初起 柴胡一至三錢,防風一錢,陳皮一錢半 ,芍藥二錢,甘草一錢,生薑三、五片。水一鍾半,煎七、八分,熱服。(【景岳全書】正柴胡飲) 4、治肝氣,左脅痛 柴胡、陳皮各一錢二分,赤芍、枳殼、醋炒香附各一錢,炙草五分。 (【醫醫偶錄】柴胡疏肝飲) 5、治肝經鬱火,內傷脅痛 柴胡、黃芩、山梔、青皮、白芍、枳殼。(【症因脈治】柴胡清肝飲) 6、治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忪頰赤,口燥咽士,發熱盜汗,減食嗜臥,及血熱相搏,月水不調,臍腹脹痛,寒熱如瘧;又療室女血弱陰虛,榮衛不和,痰嗽 潮熱,肌體羸瘦,漸成骨蒸 甘草半兩(炙微赤),當歸(去苗,銼,微炒)、茯苓(去皮,白 者)、白芍藥、白朮、柴胡(去苗)各一兩。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煨生薑一塊切 破,薄荷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渣熱服,不拘時候。(【局方】逍遙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