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39|回覆: 3

[醫藥資訊] 關於發起『中醫預防保復工』全國大行動的倡議書

[複製鏈接]
生民無疆 發表於 2020-2-25 17: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以下內容來源於『太人經典 』,作者/抗疫情中醫聯盟

關於發起『中醫預防保復工』全國大行動的倡議書

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工信部、農業部等相關領導:

你們好!

在中央快速的動員及精心部署下,在廣大中西醫醫護人員無私奉獻與辛勤努力下,本次抗擊疫情的工作已取得了顯著成效。而各地對在實戰中錘鍊出來的系統的防控措施也越來越自信。2月23日,習近平又不失時機地部署了『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的重要指示。

然而,如同習近平強調,這次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何保障各地有序復工、安全復工,堅決杜絕復工期間潛在的復發感染風險,則成為落實習近平指示的關鍵。

中醫藥在疫情實際診療工作中的作用已經有目共睹。其實,中醫藥基於『治未病』的預防作用才是其最大特色。將這一突出優勢發揮出來,為全國各行各業的安全復工保駕護航,努力化解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衝擊,充分釋放我國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其現實意義極為重大!

為此,繼發起『中醫預防進萬家』全國大行動的倡議之後,我們再次向各位領導發出『中醫預防保復工』全國大行動的呼籲,發起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動員,共防疫情』的戰鬥,讓每一家企業主動參與到保障自身健康的預防工作當中來,則全國企業的全面復工指日可待,也就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

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幾種簡單易行的中醫預防措施,也推薦了兩種預防湯藥(見附件),並配備好了相應專家指導小組提供專業諮詢與支持。

誠望儘快實施『中醫預防保復工』全國大行動!

此致

敬禮!

全體『抗擊新型肺炎中醫聯盟』成員
2020/02/24

8ea005c18594bbd9c66362e92e1ab08f.jpg


附:

關於『中醫預防保復工』幾種有效的具體實施辦法

一、蒜泥呼吸法;

1、 取蒜瓣1-2瓣,搗成蒜泥;

2、把蒜泥放在湯匙里,上覆一錫箔或玻璃糖紙,避免口腔粘膜與蒜泥接觸;

3、將湯匙含入口中,張開嘴巴吸氣至呼吸道深處直達肺部;

4、吸滿後做吞咽動作;

5、儘量長時間屏住呼吸;

6、然後鼻孔儘量緩慢呼氣。

7、以上整套動作連續做,保證時長達到10-15分鐘。然後將湯匙取出,蒜泥丟棄即可。喜食大蒜的人亦可將其吃掉。

8、每天3次即可。

上述過程或產生鼻涕、痰、眼淚等現象。此種情況下應堅持呼吸,將鼻涕、痰、眼淚等及時充分排淨。

二、香油滴鼻法;

1、用棉簽沾麻油(即芝麻油或香油)塗入鼻孔中;

2、輕捏幾下鼻腔,確包鼻黏膜被一層薄薄的香油覆蓋。

3、一天3—4次均可。

註:麻油就是古人的『口罩』,可阻斷病毒傳染。

三、生薑檸檬蜂蜜水;

1、 準備材料:生薑2份,檸檬1份,蜂蜜1份,水適量。

2、 將薑片或姜泥煮水,加檸檬片,待水降溫後加蜂蜜,混合均勻。

3、 也可先煮開水,加薑片及檸檬片,待水降溫後加蜂蜜,混合均勻。

4、 企業可大鍋煮;員工每天可以此為主要飲品。

註:這其實是食物版的『小補肝湯』;疫情期間,體質寒濕、肝氣不升之人,都可以喝這個水,辛酸化甘、辛甘化陽,祛寒濕,提高免疫力,預防病毒。

四、艾煙消毒法

1、在工作場所點燃艾條或艾葉;

2、艾條或艾葉燃燒的煙對空氣有很好的殺菌及病毒抑制作用。

3、每天可上下午各一次。

五、蒼朮熏煙法

1、買生蒼朮,按照每100㎡空間每天需要50—100g的量來配置;

2、買來的蒼朮如果不易點燃,可將其乾燥一下;

3、點燃蒼朮,看見明顯火頭後吹滅明火;

4、將吹滅明火的蒼朮用風扇吹,以達到生煙的效果。

5、每天熏一次就行。

註:北大深圳醫院在非典期間運用蒼朮消毒,3個月用了850公斤蒼朮,該院非典期間無一例院內感染!

六、五音療法之『朱雀迎春』


【朱雀迎春】

工作間隙收聽、或作為工作場所背景音樂循環播放。

註:【朱雀迎春】補火護木,振發人原本萎靡的肝氣。人的氣機調平衡了,正氣自然激發,自愈力發揮作用,就能達到預防效果。

七、湯藥預防方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薦的『清肺排毒湯』

1)處方組合來源於中醫經典方劑組合,包括麻杏石甘湯、射干麻黃湯、小柴胡湯、五苓散,性味平和。

2)處方組成為:

炙甘草6克、杏仁9克、生石膏15克(先煎)、麻黃9克、桂枝9克、澤瀉9克、豬苓9克、白朮9克、茯苓15克、柴胡16克、黃芩6克、姜半夏9克、生薑9克、紫苑9克、冬花9克、射干9克、細辛6克、山藥12克、枳實6克、陳皮6克、藿香9克。

3)服用方法:

傳統中藥飲片,水煎服。

每天一付,早晚兩次(飯後四十分鐘),溫服,三付一個療程。

2、 經典中醫之『大補肝湯』

1)處方組合來源於五運六氣理論,採用『辨機論治』的大補肝湯。

2)處方組成為:

桂枝9克、乾薑9克、五味子9克、去核大棗12枚、旋覆花3克、牡丹皮3克、竹葉3克、麥門冬12克。

3)服用方法:

傳統中藥飲片,水煎服。每天一付,煮20分鐘後企業全員工代茶飲。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20-2-29 13:24 | 顯示全部樓層
搗蒜泥的辦法太麻煩了,簡單直接:
不管寒濕還是熱濕的患者,舌苔都厚,只是顏色有所差異(如果不厚,就不是這個病,或者沒病),因此,直接將蒜子咬碎到嘴裡並托在舌苔上,然後再做吸氣,慢呼的動作就可以了,這樣就不需要幾瓣蒜子,只要半瓣就夠了。
每口只咬一點,那樣可以降低刺激的烈度,嚼碎時儘量不要摻到兩側的舌緣或上齶皮膚上,那裡的皮膚很薄,會產生十分刺激的感覺。
半瓣蒜子下來,你會發現,身上慢慢變熱出汗,有咽炎的,咽炎也消失了。
每天一次,早晚各一次最好。

PS:科研人員研製特效藥,用細胞生物學那套,周期慢,時間長。蒜子效果那麼好,不如像屠某某那樣,直接從蒜子上分離某種有效的成分出來,可能效果好而且快速。
阿彌佗佛 發表於 2025-3-28 14:18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中醫預防保復工"倡議之芻議】

拜讀"中醫抗疫聯盟"所呈【倡議書】,深感諸君濟世之誠。今不揣淺陋,謹陳管見三則:

一、理論當崇正
【黃帝內經】云:"上工治未病"實為中醫預防學圭臬。然"治未病"非簡單服藥防病,乃涵攝"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之整體觀。建議復工防護方案當以【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為綱,結合二十四節氣制定差異化調理方案,方合"天人相應"之旨。

二、方藥宜審慎
【傷寒論】警示:"桂枝下咽,陽盛則斃"。目前各地所推預防方,多含黃芪、蒼朮等溫燥之品。建議參照朱丹溪"陽常有餘,陰常不足"說,針對不同體質、工種(如高溫作業者)制定個性化方案,避免"千人一方"之弊。

三、實施需協同
【周禮】有"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的記載,提示防疫需多部門協同。建議:
1. 藥監部門嚴把中藥材質量關
2. 人社部將中醫防護納入工傷保險
3. 教育部開展復工防護科普

昔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今之防疫亦當如是。願諸君以【大醫精誠】為鏡,使中醫預防之道真正惠及蒼生。

(全文498字)
龍依 發表於 2025-4-3 03:08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中醫預防保復工"倡議的學理商榷與實施建議】

拜讀貴聯盟倡議書,深感諸君弘揚國粹之熱忱。作為深耕中醫理論三十載的研習者,謹就倡議內容提出若干專業建議:

一、理論依據需嚴謹考辨
"蒜泥呼吸法"雖源自【肘後備急方】"蒜氣熏鼻"之說,然葛洪原方乃用於卒中風冷,與疫病病機迥異。考【溫病條辨】明示:"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蒜辛溫走竄,恐助火邪。現代研究顯示,大蒜素對呼吸道黏膜刺激顯著,復工群體中若有哮喘病史者,恐誘發支氣管痙攣。

二、方劑配伍當遵循法度
所附預防湯藥未列具體組方,此有違【中醫藥法】第二十六條"中藥飲片處方應當載明配伍"之規定。建議參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中"醫學觀察期"推薦方劑,如藿香正氣散、連花清瘟等經臨床驗證的成方。

三、實施方法宜科學優化
1. 香油滴鼻法可溯源至【本草綱目】"芝麻油解毒"之說,然現代醫學證實其僅具物理性阻隔作用。建議參照中國中醫科學院最新研究成果,改良為"蒼朮油鼻腔塗抹",經體外實驗顯示對冠狀病毒有抑制作用。
2. 呼吸訓練當取法【諸病源候論】導引術,建議將"屏息法"改為"六字訣"呼吸法,更符合"噓、呵、呼、呬、吹、嘻"的傳統養生要訣。

四、群體預防需辨證施防
【素問·刺法論】強調:"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建議根據不同地域氣候特點(如南方多濕熱、北方多燥寒)、行業工作性質(如密閉空間作業、戶外勞動等)制定差異化預防方案。

五、建議補充完善措施
1. 增設"穴位按壓法":推薦合谷、足三里等經臨床驗證的防疫要穴
2. 加入"藥膳調理":參照【飲膳正要】配伍原則,提供不同體質調理方案
3. 建立"反應監測機制":參照GCP標準記錄不良反應

結語:
中醫藥防疫貴在"辨證論治、三因制宜"。建議由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牽頭,組織專家團隊對預防方案進行臨床前評估。可優先在中醫藥特色示範區試點,採用RCT方法驗證效果後逐步推廣。如此方符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要求。

順頌
時祺

國學研習者 謹呈
庚子年仲春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