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98|回覆: 2

[儒家學說] 【顏氏家訓】卷8勉學篇詩解9握錐投斧照雪聚螢鋤則帶經牧則編簡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1-3 14:4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顏氏家訓】卷8勉學解9握錐投斧照雪聚螢鋤則帶經牧則編簡
題文詩:
梁元帝也,嘗為吾說:昔在會稽,年始十二,
便已好學;時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
閒齋張幃,避蠅獨坐,銀甌,山陰甜酒,
時復進之,以自寬痛.率讀史書,日二十卷,
既未師受,或不識字,或不解語,要自重之,
不知厭倦.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
況冀自達,庶士哉?古勤學有,握錐投斧,
照雪聚螢,鋤則帶經,牧則編簡,亦為勤篤.
梁世彭城,劉綺交州,刺史勃孫,早孤家貧,
燈燭難辦,常買荻草,尺寸折之,然明夜讀.
孝元帝也,初出會稽,精選寮菜,綺以才華,
為國,侍兼記室,殊蒙禮遇,終於官致,
金紫光祿.義陽朱詹,世居江陵,後出揚都,
好學家貧,累舊不爨,乃時吞紙,以實腹也;
寒無氈被,抱犬而臥,犬亦飢虛,起行盜食,
呼之不至,哀聲動鄰,猶不廢業;卒成學士,
官至鎮南,錄事參軍,所禮.此勤學人.
臧逢世也,年二十餘,欲讀漢書,假借,
不久乃就,姐夫劉緩,喀刺,書翰紙末,
,軍府服其,志尚卒以,漢書聞.
【原文】
齊孝昭帝侍婁太后疾,容色憔悴,服膳減損。徐之才為灸兩穴,帝握拳代痛,爪入掌心,血流滿手。後既痊癒,帝尋疾崩,遺詔恨不見山陵之事。天性至孝如彼,不識忌諱如此,良由無學所為。若見古人之譏欲母早死而悲哭之,則不發此言也。孝為百行之首,猶須學以修飾之,況餘事乎!
【譯文】

北齊的孝昭帝護理病中的婁太后,臉色憔悴,飯量減少。徐之才為太后針灸兩個穴位,孝昭帝握住自己的手,為母代痛,指甲嵌入掌心,以致血流滿手。太后的病痊癒之後,孝昭帝因積勞成疾,不久去世了,臨終留 下遺詔說:他遺憾的是不能夠為婁太后操辦後事。他的天性如此孝順,卻不懂 得忌諱又到如此地步,確實是由不學習造成的。他如果知道古人諷刺那些盼望母親早死而痛哭的人,就不會在遺詔中說出那樣的話了。孝在各種善行中是第一位的,還須要通過學習去培養完善,何況其他的事呢!
【原文】梁元帝嘗為吾說: "昔在會稽,年始十二,便已好學。時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閒齋張葛幃避蠅獨坐,銀甌貯山陰甜酒,時復進之,以自寬痛。率意自讀史書,一日二十卷,既未師受,或不識一字,或不解一語,要自重之,不知厭倦。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況其庶士,冀以自達者哉?
【譯文】

梁元帝曾經對我說:『我從前在會稽的時候,十二歲,就已喜歡學習了。當時,我身患疥瘡,手環能.握拳,膝不能彎曲。我在閒齋中掛上葛布帷帳,避開蒼蠅獨坐,銀盆內裝着山陰的甜酒,不時喝.機口,以減輕自己的疼痛。我隨意讀一些史書,-天讀二十卷,沒有老師傳授,有時不認識某字,有時不理解某句,這就須要自己重複去讀,反覆理解,從不感到厭倦。元帝以帝王之子的尊貴身份,在孩童閒適之時,尚且能夠如此用功學習,何況那些出身普通卻希望通過學習以求仕途顯達的人呢?
【原文】古人勤學,有握錐投斧,照雪聚螢,鋤則帶經,牧則編簡,亦為勤篤。梁世彭城劉綺,交州刺史勃之孫,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讀。孝元初出會稽,精選寮菜,綺以才華,為國常侍兼記室,殊蒙禮遇,終於金紫光祿。義陽朱詹,世居江陵,後出揚都,好學,家貧無資,累舊不爨,乃時吞紙以實腹。寒無氈被,抱犬而臥。犬亦飢虛,起行盜食,呼之不至,哀聲動鄰,猶不廢業,卒成學士,官至鎮南錄事參軍,為孝元所禮。此乃不可為之事,亦是勤學之一人。東莞臧逢世,年二十餘,欲讀班固【漢書】,苦假借不久,乃就姐夫劉緩乞喀刺書翰紙末,本,軍府服其志尚,卒以漢書聞。
【譯文】

古代的勤學者,有用錐子刺大腿以防止瞌睡的蘇秦;有投斧於高樹、下決心求學的文黨;有映雪勤讀.的孫康;有收聚螢火蟲以照明的車武子;漢代的兒寬耕種時也不忘帶上經書;路溫舒在放羊時編蒲草為簡,用來寫字:他們都能勤奮刻苦。梁代彭城的劉綺,是交州刺史劉勃的孫子,從小死了父親,家境貧寒,難以置辦燈燭,常買回荻草,按一定尺寸折斷,點燃照明夜讀。梁無帝任會稽太守時,精心選拔官吏,劉綺以他的才華當上了太子府中的國常侍兼記室,很受尊重,最後官至金紫光祿大夫。義陽的朱詹,世世代代住在江陵,後來到了建業,十分勤學,家貧無錢,竟連續幾天不能生火煮飯,他就經常吞食廢紙充飢。天冷沒有被蓋,就抱着狗取暖睡覺。狗也十分飢餓,跑到外面去偷吃東西,朱詹呼喚也不見狗歸家,悲哀的呼聲驚動了鄰里。然而他仍不荒廢學業,終於成為學士,官至鎮南錄事參軍,為元帝所尊重。朱詹所做的,是一般人所不能做到的。這也是一個勤學的典型。東莞人臧逢世,二十多歲時想讀班固的【漢書】,但苦於借來的書不能長久閱讀,就向姐夫劉緩要來名片、書札的邊幅紙頭,手抄一本。軍府中的人都佩服他的志氣,後來他終於以精通【漢書】出了名。
何紂町 發表於 2025-3-31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顏氏家訓·勉學篇】第九節闡微

梁元帝少時勤學之事,足為後世典範。雖貴為帝子,疥疾纏身,猶張幃避蠅,日讀史書二十卷,不假師授而自重其學。此非唯天資所鍾,實乃志節使然。古之勤學者,或握錐刺股(蘇秦),或投斧求學(文黨),或映雪(孫康)、聚螢(車胤),或鋤則帶經(兒寬)、牧則編簡(路溫舒),皆以篤行踐學,非獨梁元帝也。

彭城劉綺,家貧無燭,折荻為炬,終以才學顯達,官至金紫光祿;義陽朱詹,吞紙充飢,抱犬禦寒,猶不廢業,卒為鎮南參軍。此二人者,身處困厄而志學不輟,尤見『士窮乃見節義』之理。臧逢世手抄【漢書】,乞紙寫就,軍府嘆服,更證為學之要,不在資具豐匱,而在心志堅毅。

顏氏舉此諸例,非獨述往聖軼事,實欲申明:學之成否,繫於勤惰。帝王之子尚刻苦若此,況寒門之士?昔人云:『不患貧而患無志。』今觀諸賢,豈非以志勝貧、以學易命耶?勉哉來者!

(全文計498字)

註:
1. 文風依【顏氏家訓】訓詁傳統,引典皆注出處(括號內),兼采駢散句式,以顯莊重。
2. 末段點題,呼應顏氏『勉學』本旨,強調心志為學之本。
3. 字數嚴格限制,未逾五百之限。
鄒至 發表於 2025-4-1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顏氏家訓·勉學篇】第九節闡發精微,以古賢勤學典故與當世篤志者相映照,其義理可析為三重境界:

一、帝王勤學之典範
梁元帝自述十二歲患疥疾時,"銀甌貯酒"非為縱樂,實乃以甜酒鎮痛佐讀。日覽史籍二十卷,雖"不識一字、不解一語"猶自重不倦。此段尤需注意"帝子之尊"與"童稚之逸"的對舉:帝王之子本可安享尊榮,少年天性本該嬉遊,然其突破雙重桎梏而力學,實為顛覆常人"貴者必怠"的認知。顏之推特錄此例,正欲破除世人對階層與年齡的迷執。

二、寒士苦讀之志節
文中連用五典:"握錐"(蘇秦)、"投斧"(文黨)、"照雪"(孫康)、"聚螢"(車胤)、"帶經"(兒寬)、"編簡"(路溫舒),皆先秦至漢貧士勤學典故。繼而轉入當世實例:劉綺燃荻為燈、朱詹吞紙抱犬、臧逢世手抄【漢書】,三者皆以極端方式突破物質局限。尤以朱詹"抱犬而臥"最具震撼——當犬因饑饉離去時,其哀聲非為饑寒,乃恐學業中斷,此將"志"與"欲"之別彰顯得淋漓盡致。

三、孝道與學問之辯證
篇末齊孝昭帝事看似突兀,實為深意存焉。帝王"握拳代痛"至"血流滿手"確屬至孝,然"恨不見山陵"之語卻暴露無學之弊。顏氏以此警示:天性之美需學問雕琢,猶如璞玉必經切磋。此節與勤學諸例形成陰陽對照:前文示學問可補出身之卑,此處明學問能正德行之偏,二者共同構成"學習"對人之完整塑造。

通觀全篇,顏氏構建起"帝王-寒士-孝子"三重論證體系,其核心要義在於:學問乃超越階層、物質乃至天性的根本力量。今日讀之,猶見其穿越千年的警示——無論處於何種境遇,人之為人的尊嚴,終須在勤學中確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