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89|回覆: 0

[儒家學說] 【顏氏家訓】卷18音辭篇詩解2古今言語時俗不同著述之人楚夏各異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1-11 10:2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顏氏家訓】卷18音辭篇詩解2古今言語時俗不同著述之人楚夏各異
題文詩:
南染吳越,北雜夷虜,皆有深弊,不可具論.
謬失輕微,則南人,以錢為涎,以賤為羨,
以是為舐;北人則,以庶為戍,以如為儒,
以洽為狎.如此之例,兩失甚多.至鄴已來,
唯崔子約,崔瞻叔侄,李祖仁與,李蔚兄弟,
頗事言詞,少為切正.李季節著,音韻決疑,
時有錯失;陽休切韻,殊為疏野.吾家兒女,
雖在孩稚,便漸督正;一言訛替,以為己罪.
云為品物,未考書記,不敢輒名,汝曹所知.
古今言語,時俗不同;著述之人,楚夏各異.
蒼頡訓詁,反稗逋賣,反娃於乖;戰國策也,
音刎為免,穆天子傳,音諫為間;說文解字,
音戛為棘,讀皿為猛;字林音看,為口甘反,
音伸為辛;韻集,成仍宏登,合成兩韻,
為奇益石,分作四章;李登聲類,以系音羿:
此例甚廣,必須考校.前世反語,又多不切,
徐仙民之,毛詩音反,驟為在砪,左傳音切,
椽為徒緣,不可依信,亦為眾矣.今之學士,
語亦不正;古獨何人,必應隨,其訛僻乎?
【原文】
而南染吳、越,北雜夷虜,皆有深弊,不可具論。
其謬失輕微者,則南人以錢為涎,以石為射,以賤為羨,以是為舐;北人以庶為戍,以如為儒,以紫為姊,以洽為狎。如此之例,兩失甚多。至鄴已來,唯見崔子約、崔瞻叔侄,李祖仁、李蔚兄弟,頗事言詞,少為切正。李季節[10]著【音韻決疑】,時有錯失;陽休之造【切韻】,殊為疏野。吾家兒女,雖在孩稚,便漸督正之;一言訛替,以為己罪矣。云為品物,未考書記者,不敢輒名,汝曹所知也。
【注釋】[10]李季節:名概,字季節。
【譯文】
然而南方的語言已經沾染了吳越地區的方言,北方的語言已經雜糅了異族的詞彙,兩者都有嚴重的弊端,在此不能夠一一加以評論。它們中錯誤差失較輕的例子,則如南方人把錢讀作涎,把石讀作射,把賤讀作羨,把是讀作舐;北方人把庶讀作戍,把如讀作儒,把紫讀作姊,把洽讀作狎。像這些例子,兩者的差失都很多。我到鄴城以來,只看到崔子約、崔瞻叔侄,李岳、李蔚兄弟,對語言略有研究,稍微作了些切磋補正的工作。李概所著的【音韻決疑】,時時出現錯誤差失;陽休之編著的【切韻】,十分粗略草率。我家的兒女們,雖然還在孩童時代,我就開始在這方面對他們進行矯正;孩子一個字有訛誤差失,我都把它視為自己的罪過。家中所做各種物品,沒有經過從書本中考證過的,就不敢隨便稱呼名字,這是你們所知道的吧。

【原文】
古今言語,時俗不同;著述之人,楚、夏各異[1]。【蒼頡訓詁】[2],反稗為逋賣[3],反娃為於乖[4];【戰國策】音刎為免,【穆天子傳】音諫為間[5];【說文】音戛為棘[6],讀皿為猛[7];【字林】音看為口甘反,音伸為辛;【韻集】以成、仍、宏、登合成兩韻,為、奇、益、石分作四章;李登[8]【聲類】以系音羿,劉昌宗【周官音】讀乘若承:此例甚廣,必須考校。前世反語,又多不切,徐仙民【毛詩音】反驟為在砪,【左傳音】切椽為徒緣,不可依信,亦為眾矣。今之學士,語亦不正;古獨何人,必應隨其訛僻乎?【通俗文】曰:"入室求日搜。"反為兄侯。然則兄當音所榮反。今北俗通行此音,亦古語之不可用者。璵璠[9],魯人寶玉,當音余煩,江南皆音藩屏之藩。岐山當音為奇,江南皆呼為神祇之祇。江陵陷沒,此音被於關中,不知二者何所承案。以吾淺學,未之前聞也。
【譯文】
古代和今天的語言,因為時俗的變化而有所不同,進行著述的人,因為地處南、北而在語音上表現出差異。【蒼頡訓詁】一書,把稗的反切音注為逋賣,把娃的反切音注為於乖;【戰國策】把刎注音為免,【穆天子傳】把諫注音為間;【說文】把戛注音為棘,把皿讀為猛;【字林】把看注音為口甘反,把伸注音為辛;【韻集】把成、仍和宏、登分別合成兩個韻,把為、奇、益、石卻分成四個韻;李登的【聲類】以系作羿的音,劉昌宗的【周官音】把乘讀作承。這類例子是很普遍的,必須對它們進行考校。前代人標註的反語,又有很多不確切,徐邈的【毛詩音】把驟的反切音注為在砪,【左傳音】把椽的反切音注為徒緣,那是不可以依憑的,這種情況也是很多的了。今天的學者,語音也有不正確的,古人難道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一定要依隨他們的謬誤呢?【通俗文】上說:"入室求日搜。"服虔把搜的反切音注為兄侯。如果這樣,那麼兄應當發音為所榮反。現在北方的習慣就通行這個音,這也是古代言語中不可沿用的。璵璠,是魯國人的寶玉,璠的反切應當發音為余煩,江南地區的人都把這個字發音為藩屏的藩。岐山的岐應當發音為奇,江南地區都把它呼為神祇的祇。江陵城陷落的時候,這兩個音就流行於關中,不知道是根據什麼語音來的,憑我膚淺的學識,還沒有聽說過。
【注釋】
[1]楚、夏:楚指春秋戰國時的楚國地域;夏指華夏,即中原地區。此處楚、夏泛指南、北地區。[2]【蒼頡訓詁】:書名。後漢杜林撰。【舊唐書·經籍志】著錄。[3]反稗為逋賣:反切稗字的音為逋賣,即用逋的聲母和賣的韻母拼讀出稗字。[4]反娃為於乖:段玉裁曰:"娃,於佳切,在十三佳,以於乖切之,則在十四皆。"[5]音諫為間:【穆天子傳】三:"道里悠遠,山川間之。"郭璞註:"間音諫。"【唐韻】諫古晏反,在諫韻,問古莧反(去聲),在襉韻。諫,襉韻不同類,故顏氏以郭注為非。[6]音戛為棘:【唐韻】戛音古黠反,在黠韻,棘音紀力反,在職韻。二音韻部不同,故顏氏以【說文】為非。[7]讀皿為猛:【切韻】音皿武永反,音猛莫杏反,同在梗韻,而猛為二等字,皿為三等字,音之洪細有別。故顏氏以皿音猛為非。周祖謨以為猛從孟聲,孟從皿聲,猛、孟、皿三字古音亦相近。[8]李登:三國魏人,撰有【聲類】一書,【隋書·經籍志】著錄作十卷,已佚。[9]璵璠(yúfán):美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