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09|回覆: 1

[文學研究] 感受唐風宋韻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2-6-5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徐志偉

  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5年審查通過的蘇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選修教科書【唐詩宋詞選讀】,其編寫意圖是:旨在精選唐宋不同時期重要詩詞流派和詩人、詞人的代表作品,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創意和構思、意境和意象、語言技巧等方面對唐詩宋詞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在個性化閱讀、多元化鑑賞中努力開拓創新閱讀鑑賞的空間。
  本教科書根據新課標精神和中學審美教育的需要,結合篇幅、時代、作者等諸多因素,精選了31首唐詩、32首宋詞其中39首精讀,24首自讀,分為『風神初震』的初唐詩、聲律風骨兼備的盛唐詩、豪放飄逸的李白詩、沉鬱頓挫的杜甫詩、創新求變的中唐詩、詩國餘暉中的晚唐詩、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詞、『格高韻遠』的北宋詞一、『新天下耳目』的東坡詞、『格高韻遠』的北宋詞二、『極其工』、『極其變』的南宋詞、『龍騰虎擲』的稼軒詞等12個專題編寫。
  每個專題由[專題名]、[導言]、[正文]、[注釋]、[品讀與探討]、[積累與應用]六部分組成。其中,[導言]是從詩歌史的角度,以優美的語言點出本專題的意蘊或鑑賞重點,調動學生的欣賞情緒。如『聲律風骨兼備的盛唐詩』的導言:
  經過初唐詩人的開拓創新,唐詩迎來了它的全盛時代。高昂雄渾、闊大恢弘的盛唐之音成為詩歌的主流。唐人殷[【河嶽英靈集序】稱:唐詩至此『聲律風骨始備矣』。高m、岑參的邊塞詩,王維、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開拓了唐詩的題材。豪放飄逸的李白詩、沉鬱頓挫的杜甫詩,形成了唐詩的巔峰。他們的詩歌充滿了蓬勃的朝氣,青春的旋律,生動的形象,豐富的想像,閃耀着詩意人生的光輝。
  [正文]選用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權威出版社出版的通行文本,文後附繪畫、書法、篆刻等名家精品,力爭圖文並茂。[注釋]重點是解釋語典、事典和古今意義差別較大、學生容易望文生義的字詞。原則上力求簡練,不引古人原文。[品讀與探討]着重設計鑑賞話動,讓學生通過誦讀涵泳,感受作品的內涵,體驗情感品質,產生心靈共鳴,並初步掌握從創意、構思、意境、意象、語言等角度來欣賞唐詩宋詞的基本技巧。或直接針對詩詞文本作活動體驗、文本研習、問題探討,或利用古代詩話、詞話以及現代名家的重要而生動的賞析、評論作活動體驗、問題探討。強化個性化閱讀、多元化鑑賞,力爭創新解讀鑑賞。其中,有的側重鑑賞詩歌語言,如:
  鍊字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煥然生色的效果。誦讀張先【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想一想,為什麼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是一首深摯感人的傷別之詞,詞人將個人的人生體驗,上升到了人類的生命共感。請反覆誦讀作品,談談『無奈』和「自是」這兩組虛詞在上下片中的作用。
  有的側重鑑賞意象、意境,如:
  月亮是李白詩中經常出現的意象,結合你讀過的李白有關月亮的詩歌,說說這些詩中月亮意象的不同意蘊。
  誦讀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仔細體會『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的優美意境。想一想,詞人是如何高明地寫出了閒愁的連續性的呢?
  有的則側重鑑賞藝術手法,如:
  詩歌抒發情感,可以含蓄地象徵暗示,也可以直率地抒寫胸臆。請比較溫庭筠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和韋莊的【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談談不同的抒情方式形成的不同藝術效果。
  運用典故是古代詩文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藝術手法。引用以往典籍中的原話或據原話稍作修改的,叫做語典;引用某件史實而高度概括的,叫做事典。請從【永遇樂】千古江山和【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中各找出一個語典和事典,說說它們在抒情言志上的作用。
  [積累與應用]是在提出各專題誦讀積累要求的基礎上,或將課內的閱讀鑑賞向課外拓展,或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性活動,或進行想像文、鑑賞文、評論文等文體的寫作實踐。如:
  在本專題中,我們學習了李商隱的【安定城樓】、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趙嘏的【長安晚秋】等詩,作者或登樓遠眺,或登高懷古,其情感基調總給人以『落日餘暉』之感。請選取其中一首或幾首與以前學過的初、盛、中唐詩中相同題材的作品進行誦讀,體會其中不同的藝術境界和情感特徵。
  晏椎賴200多首詞,幾乎全是以夢境寫戀情的。其中,直接點出『夢」字的就有53首,占全部詞作的五分之一。有條件的同學請選擇部分晏椎來首鶻行探究性閱讀鑑賞,並以『淺談戀情與夢境交織的【小山詞】』為話題和同學交流。
  比較閱讀杜甫【石壕吏】與【兵車行】,體會詩人同情人民苦難的情懷,並根據【兵車行】的內容,以紀實報道的形式,用杜甫的口吻寫一篇時事報道。
  
  二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編寫組從語文課程的特點出發,十分重視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變革,在必修本教科書的呈現方式上進行了大膽創新,設計了『文本研習』、『問題探討』和『活動體驗』三種着眼於學習過程的結構方式,明確提出了對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建議。在選修課教學中,這三種以探究為核心、各有側重而又相互融通的教學方式和學習萬式,依然可以遷移運用。
  ――『文本研習』提供經典性的閱讀文本,創設閱讀對話情境,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對話,表達交流閱讀的體驗、感受和思考,側重於提高學生解讀文本、鑑賞作品的能力。如『「風神初震」的初唐詩』專題針對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文本研習』的設計是:
  誦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請結合你對本詩的理解,圈出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關鍵詞,並說說它的妙處。
  ――『問題探討』着眼於培養發現問題,探討問題的意識,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問題驅動下進入專題學習,在探討中發展理性思維和批判意識。如初唐詩專題針對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問題探討』的設計是:
  【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是一首離別詩,詩人是如何通過空間和景色的轉換來表達離情別意的?
  ――『活動體驗』引導學生圍繞專題人文內涵和學習要求結合學習材料,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探究,在活動中提高綜合的語文素養。如初唐詩專題針對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活動體驗』的設計是:
  誦讀有條件的話可配琴曲【春江花月夜】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體會詩中深沉、寥廓、寧靜、惆悵的藝術境界,並和同學交流。
  側重點不同,但又是彼此交叉互相交融的,往往『探討』、『活動』中有『研習』,『研習』中有『探討』、『活動』,而『探討』是核心,『研習』是基礎,貫穿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
  從單篇作品具體的教學過程來看,我們認為應該以『讀』為核心,從參讀到誦讀,到美讀,到比讀,到議讀,再到研讀,根據教學要求,選擇不同『讀』法一種或數種,力求每『讀』一次,對作品的賞析便每進一層。
  ――參讀,就是教學生學會查閱與選讀、鑑賞詩歌有關的各種資料,以便正確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為進一步鑑賞作品打好基礎。如蘇軾詞專題,我們要求學生以『我看宋詞中的「豪放派」和「婉約派』」為主題進行探究性學習,我們對學生作出了參讀建議:
  可參看專著如劉揚忠的【唐宋詞流派史】,論文如詹安泰【宋詞散論】或【詹安泰詞學論文集】中的【宋詞風格流派略談】,吳世昌【詩詞論叢】或【吳世昌全集】中的【宋詞中的『豪放派」與『婉約派』】,【文史知識】1984年第2期施議對的【宋詞研究概述】;也可登陸『國學網•蘇軾研究』網址是http://www.guoxuecom/sushiyanjiu/ssyj-1htm,收集信息。注意:從網上下載資料後一定要核對權威的紙質文本。
  
 樓主| 沙舟 發表於 2012-6-5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誦讀,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用朗讀的方法,反覆熟讀作品,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誦。這是前人學習古詩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對於培養語感,進行語言、情感、思維的積累大有好處。如李白詩專題: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評價【夢遊天姥吟留別】詩時說:『詩境雖奇,脈理極細。』請誦讀全詩,想像奇妙瑰麗的詩境,梳理詩歌的情感脈絡。
  ――美讀,就是學生在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礎上,通過反覆誦讀,有聲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傳達出來。關鍵要做到情隨聲出,聲情並茂。學生可以通過對語音輕重、高低、長短的把握,『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葉聖陶語,曲曲傳達出作品蘊蓄的美感。如南宋詞專題中【鬲溪梅令】好花不與香人的教學設計能使學生通過美讀較好地體驗詩歌的聲情之美:
  請將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與香人中的雙聲字、疊韻字和疊字圈出來,再反覆誦讀全詞,想一想,詞人是如何通過這些動聽的字詞將全篇構築成一個詞情聲情令人神迷的境界的?
  ――比讀,即比較閱讀,是把兩篇或兩篇以上彼此有某種聯繫的詩作放在一起,要求閱讀者對於詩作的主題、結構、表達技巧及語言風格等項中的若干點進行比較,指出同異,進行鑑賞或分析。如李白詩專題有這樣一個比讀的活動設計:
  李白描寫名山大川的詩篇中,他往往將自己胸中噴薄的豪氣融入自然景色,以出神入化的想像駕馭着情感,展現出絢麗多彩的詩歌境界。請將【蜀道難】與【夢遊天姥吟留別】對比閱讀,說說雜言和七言樂府歌行對表達這種詩歌境界的作用。
  ――議讀,是把一些容易產生歧義的內容或看法提出來,組織學生自由討論,鼓勵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在認真鑽研的基礎上,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這樣對活躍思維,開發智力,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創造精神,大有好處。如蘇軾詞專題中對【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設計了議讀的話題:
  清人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中對【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有『以曲筆直寫胸臆』的評語。請反覆誦讀作品,想一想,作品抒發了蘇軾怎樣的『胸臆』?作者又是如何『以曲筆直寫胸臆』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研讀,即研究性閱讀,是同學們根據興趣性、典型性、創造性、可行性等原則,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確立『小』且『好』的選題,儘可能全面地收集資料,並運用歸納法、演繹法、類比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方法處理信息,去偽存真,去粗存精,得出『創造性』的結論,最後以感想文、小論文等方式呈現研究結果。這裡所說的『創造性』,不一定是首創,但必須是學生自己以前所未曾有過的感受和理解。如中唐詩專題中,我們設計了這樣的研究活動:
  劉禹錫的懷古詩如【西塞山懷古】、【石頭城】、【烏衣巷】等,語言淺切而含蘊深厚。請收集相關資料;以『劉禹錫的歷史情懷」為題進行探究性學習,並和同學交流你的成果。
  在依託蘇教版選修教科書【唐詩宋詞選讀】教學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關於淺教和深教。校情、師情和生情不同,教學策略和教學設計也應該隨之而作變化調整。對同一首詩詞,我們在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中分淺和深兩個層次精心地設計了具有選擇性的教學建議,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加以選擇,進行教學。譬如溫庭筠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我們在教科書中提供了淺教的教學設計:
  誦讀溫庭筠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把詞句的韻腳圈出來,想一想,詞作是如何構成聽覺之美的?再把全詞的物象找出來,想一想,作品又是如何營造視覺之美的?你從作品美妙的聲音和美好的形象中體會到了抒情女主人公什麼樣的情懷?
  而在【教學參考書】中我們則提供了深教的教學設計:
  歷來對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的評賞與接受,見仁見智,頗為紛紜,焦點集中在是否有寄託上。主張有寄託者攀比屈原的【離騷】,認為有以美人香草比君子賢德的寓意。如張惠言【詞選】卷一曰:『此感士不遇也。』『「照花」四句,【離騷】「初服」【離騷】:『退將復修吾初服。』『初服』是說我原來穿的衣服。之意。』主張無寄託者則以溫氏『有才無行』的人品為依據,否認有忠厚纏綿之思,以為不過侈陳服飾、描摹美人圖而已。如李冰若【花間集評註•栩莊漫記】云:『統觀全詞意,諛之則為盛年獨處,顧影自憐;抑之則侈陳服飾,搔首弄姿。』至於藝術表現,或譽之為章法綿密,冷靜蘊藉;或貶之為鏤金錯彩,堆砌晦澀。解讀本篇,可指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和多元解讀。可以參看【文學遺產】1999年第1期葉嘉瑩【從文本之潛能與讀者之詮釋談令詞的美感特質】一文。
  第二,關於共性閱讀和個性閱讀。作為基礎教育的語文選修課教學,必須既注意達成共性的教學目標,又注意學生個性的審美差異。就【唐詩宋詞選讀】而言,既要使學生對作品在創意和構思、意境和意象、語言技巧等方面進行共性化閱讀,也要提倡個性化閱讀。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是讀者與文本、與歷史、與人生的對話。文學作品作為一個立體多維的美的世界,從不同的角度、層次切入,能獲得不同的美感;文學作品在審美中也存在着許多審美的『未定點』,完全可能因為讀者不同的素養、體驗而獲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審美感悟。因此,在選修教學中,我們應該讓學生在貼近文本的基礎上,嘗試個性化、多元化的閱讀鑑賞: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傾聽他們發出的自己的聲音,開拓創新閱讀的空間。要允許學生『誤讀』,『誤讀』可以通過機智的引導轉化為止確的解讀。要重視學生的『創造性誤讀』,有些貌似錯誤的解讀可能就是新穎獨特的發現!如北宋詞專題二,我們設計了多元解讀、個性閱讀的問題探討:
  對於賀鑄【橫塘路】凌波不過橫塘路的主旨,有人認為是抒發對某位女子的眷戀之情,有人認為是寄寓孤寂自守、追求理想的深摯情懷。你是如何理解作品的主旨的呢?
  第三,倡導獨立思考。『鑑賞』包括『鑑別』和『欣賞』兩個層面。我們中學階段的文學鑑賞側重於『欣賞』這個層面――能『看好處』、『說好處』。但往往易於形成思維定式、審美慣性,因而人云亦云、生搬硬套。詩歌鑑賞同樣強調獨立思考。比如,蘇軾的【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歷來備受讚譽,但有人卻提出了不同意見:
  靜安以為東坡『楊花詞』『和韻而似元唱,章質夫詞元唱而似和韻。才之不可強也如是!』此說甚謬。東坡和作擬人太過分,遂成荒謬。楊花非花,即使是花,何至擬以柔腸嬌眼,有夢有思有情,又去尋郎。試問楊花之『郎』為誰?末句最乏味,果如是則桃花可為離人血,梨花可為離人發,黃花可為離人臉,可至無窮。此詞開宋――乃至後世――無數詠物惡例。但歷來評者一味吹捧,各本皆選入,人云亦云,不肯獨立思考。吳世昌【詞林新話】
  我們在【教學參考書】中鏈接了這則詞說,希望學生通過探討吳世昌自出機杼的觀點,有意識地培養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從而對詩詞之美有一雙『自己的』像水銀一樣發亮的眼睛!
  
  三
  
  從高層次的教學要求和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學校圖書館和語文教研組應該配置【全唐詩】[清]彭定球等編,童養年、王重民、孫望補、【全唐詩補編】陳尚君編著、【全唐五代詞】張璋、黃畲編著、【全唐五代詞】曾昭岷、曹濟平、王兆鵬、劉尊明編著、【全宋詞】唐圭璋編、王仲聞校、孔凡禮補和【中國歷代詩話全編】宋代卷、遼金元卷、明代卷吳文治主編、【詞話叢編】唐圭璋編著、【唐詩匯評】陳伯海主編、【唐宋詞彙評】王兆鵬、吳熊和主編等工具書,應該收集【李白集校注】瞿蛻園、朱金城校注、【杜詩詳註】仇兆螯注、【李清照集校注】王仲聞校注、【稼軒詞編年箋注增訂本】鄧廣銘箋注等名家精心整理的唐宋詩詞別集和【月輪山詞論集】夏承燾著、【龍榆生詞學論文集】龍榆生著、【靈G詞說】繆鉞、葉嘉瑩著、【宋詞散論】詹安泰著等詞學名著,應該訂閱【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文學】、【文學遺產】、【文學評論】、【文史知識】、【古典文學知識】等期刊雜誌。
  為了配合蘇教版選修教科書【唐詩宋詞選讀】的教學,我們建議學生可從以下兩類推薦書目中各任選一兩種閱讀:
  一唐詩類
  1【唐詩選】,馬茂元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2 【唐詩選注】,葛兆光着,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3 【唐人七絕詩淺釋】,沈祖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4 【唐詩雜論】,聞一多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二唐宋詞類
  1 【唐宋詞選釋】,俞平伯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
  2 【唐宋詞簡釋】,唐圭璋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3 【宋詞賞析】,沈祖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4 【人間詞話新注】,王國維著,滕咸惠注,齊魯書社1986年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