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醫藥報 魯迅說【本草綱目】『留給後人很大的益處』
新文化革命的先驅者魯迅,一生用自己的筆堅持社會正義,反抗強權,培育新生力量,同時,他在【南腔北調集·我怎麼做起小說來】中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人們中,意思是提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所以,長期以來,許多人都誤會魯迅對治療身體疾病的祖藥典籍,是從不感興趣的。其實不然,因為他也曾說過:『我後來也看看中醫的醫藥書。』
這『也看看的醫藥書』,主要是指【本草綱目】。『偶然翻翻【本草綱目】,不禁想起了這一點。這一部書,是很普通的書,但裡面卻含有豐富的寶藏,自然,捕風后捉影的記載,也是在所難免的,然而大部分的藥品功用,卻出歷久的經驗,而尤其驚人的是關於毒藥的敘述』(【南腔北調集·經驗】)。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里,舉出令人信服的實例,否定了積久相傳的『神農嘗百草』的說法,肯定了醫藥也是由『歷來的無名氏所逐漸的造成』。
對李時珍這位『搜羅百氏,採訪四方』、『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我國古代著名的醫藥學家,魯迅先生是讚賞有加的。許廣平在【關於魯迅的生活】中,寫道:『他說「中國沒有肯下死功夫的人,無論什麼事,如果繼續收集材料,積之十年,總可成一學者。」』在【而已集·讀書雜談】中,魯迅曾說:『這是的確的,實地經驗總比看、聽、實想確鑿。』【南腔北調集·經驗】中,魯迅又說道:『如【本草綱目】就是。而且這書中的所記,又不獨是中國的,還有阿拉伯人的經驗,有印度的經驗。』
許廣平在【略談魯迅對祖國文化遺產的一二事】中回憶道:『記得他在上海活着的時候,常常和周建人先生相見,兄弟倆在茶餘飯後,總要談話,談話內容,其中就會從植物學談到【本草綱目】。』由此可見,魯迅先生對這部祖國醫學典籍極為重視。
魯迅先生對【本草綱目】的大力推崇,反映出他對祖國文化遺產的珍視,他一再強調人們現在能夠懂得許多藥物的性能,乃是古代勞動人民付出血的代價而取得的經驗。1933年6月,魯迅先生寫道:『古人所傳授下來的經驗,有些實在是極可寶貴的,因為它曾經費去許多犧牲,而留給後人很大的益處。』而這『留給後人很大的益處』,正是李時珍及【本草綱目】給予世界人民的偉大貢獻。
解讀郭沫若之李時珍題詞
郭沫若先生在1952年,為李時珍題詞:『醫中之聖,集中國藥學之大成,本草綱目乃1892種藥物說明,廣羅博採,曾費30年之殫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偉哉夫子,將隨民族生命永生!』
『李時珍乃16世紀中國偉大的醫藥學家,在植物學研究方面,亦為世界前驅。』
這不但是對李時珍的豐功偉業作了高度評價,亦說明了李時珍撰寫【本草綱目】的艱辛。
郭沫若先生,時任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國科學院院長,受周恩來總理委託,寫下了上面的傳之後世的精典題詞。郭沫若先生不愧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字學家,學貫中西、博古通今,集中國傳統文化理念與現代科學文明於一詞。先以『醫中之聖』來奠定李時珍的歷史地位,繼以樸素的語言敘述李時珍在攀登藥物科學的高峰過程中,廣羅博採,數十年殫精竭慮,歷經千辛萬苦,終以頑強的毅力編纂了集中國藥學之大成的【本草綱目】,造福生民,為人類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並以生動感性的語言來表達對李時珍的無比崇敬——『偉哉夫子,將隨民族生命永生!』
李時珍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驕傲,【本草綱目】是世界人民共有的寶貴財富。郭沫若先生為此作了補記:『李時珍乃16世紀中國偉大的醫藥學家,在植物學研究方面,亦為世界前驅。』
郭沫若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僅用92個字便對李時珍的不朽功勳作出了生動貼切的描述,此題詞與明代著名文學家王世貞的【本草綱目】序交相輝映,各得益彰,從而使他們成為在李時珍中醫藥文化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推動者。
今天,我們有些專家學者,尚未完全理解郭沫若先生的李時珍題詞,認為『醫聖』當是張仲景,藥王即為孫思邈,李時珍不應稱為『醫聖』。其實不然,郭沫若先生作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字學家,怎麼會不知道這個道理呢?郭沫若先生所稱的『醫中之聖』,與封建社會古代帝王的封聖有着本質的區別,因為李時珍是集中國藥學之大成者,【本草綱目】則被譽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廣泛尊重,與【傷寒論】、【千金方】並稱為中醫的三大學說。郭沫若先生出於對科學文明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尊李時珍為『醫中之聖』,恰於其分,彰顯了郭沫若先生洞悉歷史古今的睿智,他沒有稱李時珍為『醫聖』、『藥聖』,而是尊他為『醫中之聖』,即是一種廣義上的尊稱,凡我國醫藥界最傑出的醫藥學家、對人類有偉大貢獻的醫藥學家,皆都可稱之為『醫中的聖賢』。
1963年12月10日,郭沫若先生在湖北省博物館參觀後,欣然為李時珍再次題辭,以表達對李時珍的崇敬。
『李時珍是偉大的自然科學家,他在藥物學中尤其有特出的成就,他的本草綱目記載藥物近兩千種,具有總結性與創造性的特色,使中國醫術得以推進,人民健康有所保障,他已被公認為世界第一流科學家中一位顯著的人物,當永遠向他學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