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57|回覆: 0

老官山漢墓出土織機模型 填補蜀錦織機史空白

[複製鏈接]
濟世 發表於 2013-12-20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成都晚報
 
此次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的重要文物,除扁鵲學派醫簡外,4部竹木製織機模型也是在我國考古歷史上首次發現。考古專家初步判斷,這些織機模型是帶有提花功能的丁橋織機模型。成都博物院院長王毅介紹,『織機的發現,填補了中國乃至世界紡織史上的史料缺憾。』此次織機的發現,可以印證成都就是歷史上南絲綢之路的起點。
【模型或將還原 原型可達數十平米
據介紹,這4部織機模型是在編號為M2的墓室底箱內發現的,墓主人是位50歲左右的女性。4部織機中,一部織機略大,高約50厘米,長約70厘米,寬約20厘米;另外3部織機則略小,大小相近。『我們第一眼看到它時,有種被震撼到的感覺。』市考古研究院謝濤興奮地說,『可以確定,織機隨葬的時候,上面還掛滿了各種絲線。』與織機模型同時出土的還有15件彩繪木俑。漢時成都蜀錦織造業十分發達,朝廷在成都設有專管織錦的官員,因此成都有了錦官城這一稱謂。當時,人們在江邊洗濯蜀錦,環繞成都的江也因此被稱為錦江。『這些木俑或立或坐,手臂的姿勢也各不相同,根據木俑形態來推斷,整個狀態就是再現了一幕紡織工勞作的圖景,其中還有一名「監工」正在監督工作。』
『如果按木俑與現代人的身高比例還原織機到原來的大小,應達到3米多高,4米多長,所有部件組合起來,或有一間數十平米房間大小。』市考古研究院江章華向記者透露,目前,文保人員對織機模型進行修復保存後,他們可能會按原比例復原再現織機原本模樣,並組成課題組進行進一步研究。
【出土織機模型 填補蜀錦織機史的空缺
蜀錦提花機模型的出土,在蜀錦中心成都引起了各方關注。『應該是我國發現的唯一有出土單位、完整的西漢時期織機模型。』謝濤說,對於研究中國乃至世界絲綢紡織技術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蜀錦機的發展大致經歷了踞織機(腰機)、斜織機、丁橋織機、花樓手工提花機這樣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戰國以來雖已出現了束綜提花機,但普遍採用的仍是多綜多躡織機。據考古人員初步推斷,此次出土的織機模型或為斜織機,而這樣的織機此前只在東漢一號墓葬(成都曾家包)內出土的畫像石上的織造圖上出現過。『這將填補蜀錦織機發展中的空缺部分。』
成都古蜀蜀錦研究所副所長胡光俊在看過模型後表示,此次出土的模型應該只是完整蜀錦織機的一部分。從外形來看已經大致具備成熟的織機結構,但缺少了蜀錦工藝中重要部分『花樓』,應該在織機的中間位置,像高高聳起的樓宇。『如果沒有花樓的織機,大多用來織錦緞,就是軟綢。』
而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庫專家王君平更是推斷,此次出土織機模型的原型應該就是文獻中的古綾機。『綾機的特點就是多綜多躡和一個綜對應一躡,這兩個特點在丁橋織機上得以保留。』王君平說,織機模型上有用來懸掛綜框的繩索,『織機有兩個綜就可以織平紋,有三個綜就可以織斜紋,綜越多織的紋飾就越複雜。』他進一步推斷,此次出土的模型所表現的織機就是丁橋織機的鼻祖。
【出土織機將印證 成都是絲綢之路南起點
南方絲綢之路,也稱蜀身毒道,是一條起於現今中國四川成都,經雲南,到達印度的通商孔道。其總長大約2000公里,是中國最古老的國際通道之一。早在距今兩千多年的西漢時期就已開發。與西北『絲綢之路』一樣,『南方絲路』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以往,蜀錦在絲綢之路沿途屢屢被發掘出來,這次在成都發掘出用於生產蜀錦的工具,印證了成都在絲綢之路中的重要作用,證明了成都就是絲綢之路的南起點。』成都博物院院長、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毅說,絲綢之路橫貫歐亞大陸,絲綢作為特殊的貿易品,是其最重要的載體。而蜀錦,則是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支撐。王毅介紹,歷史上,蜀錦出川主要有三條線路,可大致分為北線、東線和南線。東線自成都至重慶,順江而下通往湖北荊州及長江中下游。南線自成都經邛崍至雅安,後分為多條線路,其中包括經攀西前往雲南。而北線,則是經廣漢、綿陽、廣元出川,翻越秦嶺通往關中的蜀道。其中,北線可能是蜀錦連通絲綢之路最重要的通道。
相關鏈接
中國絲綢或最早出自巴蜀
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任乃強、鄧少琴等曾提出中國絲綢最早出在巴蜀的看法,任乃強又於上世紀80年代論述了中國西南通印度、阿富汗的『蜀布之路』,認為年代遠遠早於北方絲綢之路。王毅表示:『織機的發現,讓這些跨越2000年的文物,填補了中國乃至世界紡織史上的史料缺憾。』
四大名錦之蜀錦
蜀錦,又稱蜀江錦,是指起源於戰國時期中國成都所出產的錦類絲織品,有兩千年的歷史,大多以經線彩色起彩,彩條添花,經緯起花,先彩條後錦群,方形、條形、幾何骨架添花,對稱紋樣,四方連續,色調鮮艷,對比性強,是一種具有漢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的多彩織錦。它與南京的雲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一起,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名錦。
成都晚報記者 滕楊 攝影 王浩儒

        來源:成都晚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