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744|回覆: 6

[功法理論] 少林點穴術

[複製鏈接]
張啟功 發表於 2006-8-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點穴

點穴者,為擒拿術之冠,技擊法之妙,是少林家傳武技之寶囊也。

點穴者,系以星斗山河之象,沙蟲猿鳥之形,據其部位,仿其動作,而演變為拳法奇技,漸而豐增武林之彩。少林僧兵盛達兩千時,武技日益高妙,擊法日漸出奇。為了門戶,必精其術。得之皮毛者,可借新奇而自掩;得其真傳者,視其珍異而自秘。如此千年余,至日減奇技,漸而失傳。

後世武家,門派眾多。昔日僅少林、武當兩派。兩派之史,少林久遠。北齊稠禪師,是少林寺最早的一位武功超群之武僧,為少林拳法的奠基者。武當之祖是張三丰,張氏生於宋代徽宗年間,其武技精奧超群。少林武當,無分軒輊,友合一家,技擊有歧。今人評曰:外家少林,內家武當,外家主剛,內家主柔。實則兩家都剛柔兼備。凡武家皆含陰陽造化之機,具剛柔互濟之道,始足以致實用。否則,縱百鍊之鋼,亦必有折損之時。

點穴法,其理極精,得真技難。善此技者又互相慎秘而不外傳,所以後世能精其法者甚少。 

習武者,僅能拳技其名,而不知其法,實令人可惜。點穴法為制人之武技,與醫學緊密相關,其理深奧,非精心研練者,難通其術。歷代武僧告誡弟子曰:『練點穴之法,必高武德,立苦恆志,數十年如一日,方能獨得真功。』

凡習點穴術者,須深知:人之所以能生存,其理在氣血調和,陰陽平衡,生機勃勃,欣欣向榮,體皆健壯。若氣血失調,則死機潛伏,垂危欲絕。故前輩勸後生要常日習武,頻練體肢,使陰陽平衡,氣血暢通,骨壯筋柔,全身力宏,益壽延年。

氣與血,為人生養命之源,循行全身,永無靜止。而經行之道,亦有一定之規,經行之時,亦有一定之序,絲毫不爽,皆有所現。人身十二經三百六十五穴。氣血沿經絡循環一周,氣血必經行一度,其經行則以十二時為準。吾人若悉知比規,施其點穴法,皆能效驗。攻者心破,守者心堅,常勝也。

『習武者尚德不尚力』。力雖足以傷人,而人未必心悅誠服。唯德者,力雖遜於人,而人必帖然,此不易之理也。蓋武技之精者,一出手即可制敵亡命,而對於生命垂危之人,則略施手法,即可使其復甦。若能殺人,而不能生人者,則謂之死手,無可取也。故學武必先學治生人之道。『治傷非難勘穴難,用藥非難辨症難』。蓋治傷者必先認定其所傷之處,究屬何傷,究屬何穴,然後依其症而定其治法,或用手法而治其外表,或用藥物而治其內傷,藥到病除,手到復春也。

凡屬少室賢徒弟子,學其武,必先重武德。有技無德者,非少林之徒;偏守武德而無技者,蠢才,無用也。少林寺院武僧和寺外皈依門徒,雖武藝超群,卻永藏於暗處,從不無故傷人,眾人也不知其通武也。

切記先師訓 葆尚德朱心 少室真武技 莫傳惡歹人 英名芳千秋 歹徒臭萬年

宗旨

習點穴法,必先識諸穴所在部位,後辨明其起止循經路線,還須知曉各穴位與臟腑、腦顱、氣血、五行、陰陽之依存、生克、制約之關係,方能沿其道漸而習悉之。無分春夏秋冬,無分生計貧富,無分暢阻順逆,苦恆久之,方能學到真功,練成絕技也。

用途

一者生人也。偶被歹徒惡技所傷,因氣血停滯不能循環,四肢萎滯不能轉動,或致不動聲思,不省人事,此屬內傷。用點穴法醫治,能使君愈也。

二者護身也。君出門在外,若遭暴客歹徒之劫,危及生命,可用點穴法解之、破之,而轉危為安。

三者健身也。習點穴之方,雖表功在手,但力源在髒。內外發一點,皆動百節內外,全身動也。靜者積,積之必滯,疾也;動者通,通暢百節必活,健也。

少林寺習武戒約

1.習此技術者,以強健體魄為要旨,宜朝夕行事,不可隨意作輳

2.宜入佛門,悲憐為懷,縱於技術精嫻,只可習以自衛,切戒逞氣血之私,好勇鬥狠,犯者與違反朝規同罪。

3.平日對待師長,宜敬謹將事,勿得有違抗及傲慢之行為。

4.對待後輩,須和順、溫良、誠信,孝雙親,不得恃強凌弱,任意妄為。

5.遊行之時,如與俗家相遇,宜以忍辱救世為主旨,不可輕恃技術而逞強。

6.凡屬少林師法,不可逞憤相較,但偶而遭遇,未知來路,須先以左手作掌上與眉齊,如系同派則以右掌照式答之,則彼此相知,當互為援助,以示同道之誼。

7.飲酒食肉為佛門之大戒,宜敬謹遵守,蓋酒能奪志,肉可昏神也。

8.女色男風犯之必遭天譴,亦為佛門之所難容,凡吾宗門弟子,必嚴守戒規,勿毫違矣。

9.凡俗家弟子,不可輕以技術相授,以免危害於世,違佛氏之宗旨。如深知其人確性情純良,而又無強悍暴狠之行,始可傳之。但飲酒淫慾之戒須使其人誓為謹守,勿得以一時之興,而逞強鬥狠,此禪宗之第一要義,幸勿輕忽視之也。

10.戒恃強爭勝之心,及貪得自誇之習,世之以此自喪其身而兼流毒於人者,不知凡幾。蓋以技擊術之於人,其關係至為緊要;或炫技於一時,或凌弱逞暴而生意外之波瀾,為禪門之敗類,貽羞當世,取禍俄頃,是豈先師創立此術之本意也乎!凡在後學者宜切記之。

人體總穴概述

人體總穴有三六五處(秦朝以前)。其中有大穴一O八,小穴二五七(包括致命穴和主暈穴)。

諸穴大同小異,主暈穴雖不足以致命,亦可使暴客暫時失去抵抗能力;主傷穴可使歹徒斷肢、脫臼、出血,即致殘也;主死穴,即致命也,此法萬不得已勿施也。

習點穴之法,獲真功者雖少,但也並非萬難『鐵杵磨鏽針,功到自然成』。然而,失德者、無志者,從無成也。少室歷代先師遺訓:『勸君習武尚德葆俠,練體健身,切莫無故傷人也。』

十二經穴氣血流註解

1.手太陰肺經(左右共二十二穴)

穴歌:

手太陰肺十一穴 中府雲門天府訣 俠白尺澤孔最存

列缺經渠太淵涉 魚際少商如韭葉 左右二十二孔穴

流注線:此一經起於中府,終於少商。

脈起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端。其支者,從腕後列缺穴,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交手陽明也。多氣少血,寅時注此。

 樓主| 張啟功 發表於 2006-8-15 00:02 | 顯示全部樓層

少林點穴術

2.手陽明大腸經(左右共四十穴)

穴歌:

手陽明穴起商陽 二間三間合谷藏 陽溪偏歷溫溜長

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 臂臑肩顒巨骨當

天鼎扶突禾髎接 鼻旁五分號迎香

流注線:此一經起於商場,終於迎香。

其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終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終,以交於足陽明也。此經氣血俱多,卯時氣血注此,受手太陰之交。

3.足陽明胃經(左右共九十穴)

穴歌:

四十五穴足陽明 頭維下關頰車停 承泣四白巨髎經

地倉大迎對人迎 水突氣舍連缺盆 氣戶庫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 不容承滿梁門起 關門太乙滑肉門

天樞外陵大巨存 水道歸來氣沖次 髀關伏兔走陰市

梁丘犢鼻足三里 上巨虛連條口位 下巨虛跳上豐隆

解溪沖陽陷谷中 內庭歷兌經穴終

流注線:此一經起於頭維,終於歷兌。

脈起於鼻交頞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上入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其支別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終脾;其直行者,從缺盆下乳內廉,挾臍入氣沖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氣沖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入膝臏中,下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外間;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別,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以交於太陰也。多血多氣,辰時氣血注此。

4.足太陰脾經(左右共四十二穴)

穴歌:

二十一穴脾中州 隱白在足大指頭 大都太白公孫盛

商丘三陰交可求 漏谷地機陰陵穴 血海箕門沖門開

府舍腹結大橫排 腹哀食竇連天溪 胸鄉周榮大包隨

流注線:此一經起於隱白,終於大包。

脈起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踹內,循胻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循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俠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別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少血多氣,巳時氣血注此。

5.手少陰心經(左右共十八穴)

穴歌:

九穴午時手少陰 極泉青靈少海深

靈道通里陰郄邃 神門少府少沖尋

流注線:此一經起於極泉,終於少沖。

脈起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俠咽,系目;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廉,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多氣少血,午時氣血注此。

6.手太陽小腸經(左右共三十八穴)

穴歌:

手太陽穴一十九 少澤前谷後溪藪 腕骨陽穀養老繩

支正小海外輔肘 肩貞臑俞接天宗 髎外秉風曲垣首

肩外俞連肩中俞 天窗乃與天容偶 銳骨之端上顴髎

聽宮耳前珠上走

流注線:此一經起於少澤,終於聽宮。

脈起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循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貫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別者,別循頰上,抵鼻,至目內眥也。多血少氣,未時氣血注此。

7.足太陽膀胱經(左右共一三四穴)

穴歌:

足太陽經六十七 睛明目內紅肉藏 攢竹眉沖與曲差

五處上寸半承光 通天絡卻玉枕昂 天柱後際大筋外

大杼背部第二行 風門肺俞厥陰四 心俞督俞膈俞強

肝膽脾胃俱挨次 三焦腎氣海大腸 關元小腸到膀胱

中膂白環仔細量 自從大杼至白環 各各節外寸半長

上髎次髎中復下 一空二空腰髁當 會陽陰尾骨外取

附分俠脊第三行 魄戶膏肓與神堂 噫嘻膈關魂門九

陽綱意舍與胃倉 肓門志室胞肓續 二十椎下秩邊場

承扶臀橫紋中央 殷門浮郄到委陽 委中合陽承筋是

承山飛揚踝附陽 崑崙仆參連申脈 金門京骨束骨忙

通谷至陰小指旁

流注線:此一經起於睛明,終於至陰。

脈起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行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別者,從腰中下貫臀,入膕中;其支別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俠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 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端。多血少氣,申時氣血注此。

8.足少陰腎經(左右共五十四穴)

穴歌:

習點穴的三層功夫

第一層功夫

『點穴容易識穴難』。點穴之法主要在於熟知全身各穴,不但能言其所在,而且能瞑目撫之。否則,如盲人看馬。識穴必須認真準確,絲毫無差。具體練法是:

習點穴之法,必須先明確十二經之穴名,再熟悉各穴之位置,經絡與臟腑的關係。其具體練法是:取較堅硬的木材,刨光,制一木人,身上先繪標出某一經的諸穴,循其經絡點其穴位,每日三至五次,每次三至六回。熟悉之後,改為夜晚點之,繼練月余。若能在暗處點中,初藝則成,可另換一經,依上法習之,依次增加。將人身全部穴位練熟後,可合併通練,練到能在暗處準確地點中全身諸經百穴者,功則已就。

人身之穴位占面積極小,所點擊之面積只不過二三分也,所以初練時千萬不可疏忽大意,誤此為彼或誤彼為此。練時應由少到多,由簡到繁,着力應由輕到重,時間應由短到長,苦恆點練。

 樓主| 張啟功 發表於 2006-8-15 00:10 | 顯示全部樓層

少林點穴術

習點穴之法,無論制人或救人皆須身有真功,手有高技。否則,制敵人反而被敵所制,救人卻反而貽誤人。

古人云:

點者出手暴客殘 應指倒地一剎間 我若失技反被擒 他借我力殺人便

制人必先學救法 誤傷良君可復原 能制無解非真功 還須從頭把功練習點穴法,雖力在指,但要牢記"心與意合,意與力合,力與氣合,手與眼合,技與巧合";"陰陽歸一,五行求本,本為力氣";"力氣之本,仍為氣血,氣血密依";"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順血行快,血壯氣充盈"。所以,習點穴者還需增加營養以宜壯血,苦練以宜發力。

習點穴法,切要"識透穴理"。凡學者必須細心體會,隨時習練,不拘形式,如床頭、桌前、地邊、途中等均可練。經常摸索點穴之理,依理推之,逐穴求之,必有所得。如氣血之頭在某時應在何穴,在某時經流何穴,始自何時幾刻,又終止於何時等,皆須精推細摸,了如指掌。

習點穴之法,還須深知氣血循行,行之某經是逆行還是順行,是向上還是向下,是向左還是向右等等,都必須辨其明,知其詳,方能得心應手,點之即中。若誤其前後,或誤其左右、上下,則都不能奏效。習點穴法,還應熟知人體諸經的血液循行軌道及其變化,血液循行在何時經何經絡,注入何穴,順逆凝滯,緩急多少等。

點穴之妙,在於選中穴位,擊中要害,靈在眼疾手快,視其准,點其速,力之雄,無不妙也。百點百中,點中要害。若無真功,皆會點偏穴位,着手是空,不僅不能制對方,反而給對方開了一個缺口,被對方擊中。空穴之意另有一說,即"氣未到,血已過"。換句話說,就是未點在氣血頭上,任你指頭上很有功夫,也難奏效。因氣血之循行和氣血之頭所注入各經穴的時刻、路線,都是有一定規律的,所以習點穴之法應深知氣血循行的路線及氣血循行之頭,方可點之即效,制服敵人。

前輩云:"氣血頭者五枝也,上下兩枝,左右兩枝,正中前一枝。"以正中一枝諸穴者,最為要害。出手點時,應視准而力猛,中者必應。氣血還有正頭和直頭之說,氣血正頭為猛,氣血直頭為沖。其實都是指正中前一枝諸穴而言,僅說法不一。

歌訣曰:

點穴之妙在血頭 何時點打須追求 何時正頭注何處

何時氣血經穴流 五枝血頭須詳辨 絲毫偏誤不可有

更考時辰多幻變 悉知五枝血注頭 切記交手搶直頭

若失良機命要休 勸君切莫忘練氣 點穴無氣功白丟

習點穴法,應講實效,其秘法有三:一則精悉經絡、穴道和氣血循行之理;二則深知氣血流注與五行、天時的關係;三則熟讀並牢記點穴諸訣。

習點穴法,還必須採用考問法,來驗證自己所學之法。何者正,何者誤,何者優,正者持之,誤者改之,優者揚之。其考問之法有四:

1.考問穴位

制一木人,繪出人體全部穴位,用手指或教尺指點木人諸穴,學者一一答之。教者可先問致命穴,次問大穴,最後問小穴。也可先考問經穴,次考問經外奇穴,或任意考問。

2.考問經絡

仍以木人考之。在木人體表繪出經絡和奇脈,教者考學者:傷人者點何經絡?此經絡引連何髒?被點者當時有何症象?救治者用何手法、何藥?效果如何?等等,逐經逐穴逐日考問。

3.考問人體之氣血,諸穴與臟腑之關係

習點穴之法,必須深考人體的氣血循行、肢體百穴與五臟六腑的密切關係。對氣血某時循行流注何穴、路線,某穴與某髒某腑的生理關係,都必須了如指掌,對答如流,方能於出手點打時,選中要穴,百發則百中。

4.考問才德

拳譜曰:"對於不守寺規與門外無德之門徒,概不傳點穴之技,對一般徒眾雖可授點穴手法,但切不可傳致命要穴與制人之技。"

歷代武僧在授徒時都嚴行法規,慎重行事。凡對隨徒未經十年之考查和具備高尚德行的門徒,概不傳授點穴法技,亦免暴徒得技,損國害民。另對只有德而無真才的門徒,也不傳藝,亦免半途而廢或一知半解,無濟於事,名損山門武威。對久經考問確為德才兼備的賢徒,定誠懇授藝,扶植成才。

良師教徒要嚴守三則:其一,平日與人交手不可亂點要害穴位。其二,遇到死穴,點時要有分寸,不可貿點;其三,持之以恆,刻苦研練,不可半途而廢,困難再大也要堅持到最後成功。

第二層功夫

點穴之法,不同於拳打腳踢,克敵制勝,全靠一指之功。勁有硬度,觸於硬物,易於破傷皮肉,初學者,更是如此。奉勸初學練點穴之法者,不要心急,更不可無規亂練,應在良師訓教下,循序漸進。

歌訣曰:

初習點穴莫心急 循序漸進守規矩 不可無章亂點打

免得流血傷身體 尊師訓練即妙方 點穴真功名列一

習點穴者,經過對第一層功夫的學練之後,就要轉入第二層功夫的學習,即指功。

1.點木物

初練時,宜在較軟的物具上練,如桐木板、腐木等。其具體練法是:持金針指或金剪指緩緩點,每日三至五次,每次15~30下。三個月後,可逐漸加重指功的勁力,其點法由緩變猛,每日五至七次,每次30~50下。練三至五個月後,自感點指有勁而點物不痛時,可改為點練比較硬的木板,如杉木板、椿木板等。

2.點石物

經過一段苦練點木物之後,指端逐漸堅實,則可開始練指點石。以點指指端向平滑堅硬的石頭上點練,點勁由輕到重,點時由短增長,點次由少增多。若感到指頭疼痛或腫脹,可以酌情減力、減時、減次數,切不要終止練功。練至兩個月後,痛苦亦能日漸消除。此時可換在較粗糙而無芒角的堅硬石頭上點練,每天不少於300下。這樣苦練三至五年可獲顯效。

3.點沙袋

袋中填入散沙,約一尺二寸厚,以點指點插之,每天點插360下。練功三年,傾出散沙,填入小石粒,約五寸厚,再練功三年,改填入鐵砂,每天練點指單點380下;再練三年後,加至5OO下,繼續練三年,再去掉鐵砂,換成鐵屑,加倍研練。鐵屑多尖棱,易傷指頭皮肉,特別當心。但也不能因受皮肉之苦而停止研練。古人云"不惜流血痛,自能成真功","有志定成才,苦可育英雄"。

 樓主| 張啟功 發表於 2006-8-15 00:12 | 顯示全部樓層

少林點穴術

練點沙袋之功,約時三年,以肉指點打土塊、木材等硬物亦獲奇效,若去點打人身,功效令人驚讚。

4.練頂勁

運一臂之全力,貫注於指端去按點硬物者,為頂勁也。頂勁的練法仍由軟到硬。先運氣變力,再點打其物。用力時,由輕到重,逐漸增之,至力盡而略停,繼續進行。每天以300~500下為宜,天天點練,不可中斷。

體弱者,可以戴指帽(用三層白粗布製成)點練,先點五穀、砂粒,再更換成腐木,逐漸變成點練硬木、牆壁、石頭,甚至鐵物。

5.練抓勁

抓勁即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並用抓點制人的功法。其法是以食指為中點的重力,大拇指和中指先抓後點,輔助食指去點抓制人的方法,亦有獨特之處。其練法是:拇、食、中三指的末節向內稍屈,似鷹嘴狀,形如圓椎,銳如槍矛,盡三指之力,緊緊扣之,用至全身銳力盡也。每日練抓握實物三至五次,每次100~250握。依此苦練三至五年,即可成功矣。

苦練此功成就,出手抓住對方要害部位,彈指用力,可將對方觸處抓爛。初練者可先練抓土塊、水果,有一定功夫後,再研練抓握磚頭、石頭等硬物。體弱或可練抓砂、球(用白布縫成球形小袋,內填滿砂粒,縫好),每日二至三次,每次30~50握。體壯者可練抓木棒、鐵杆、酒罐等(內裝鐵砂或鐵片)。

以上所談諸法,皆屬外層功夫,點指非粘人身者,難以奏效,凡有志者亦非難之事。但聞有點打不着人身者而能制人的內層功夫,此功夫僅聞而未見實,聞之就感難,練成功夫則是難上加難,極難也。

練點穴功夫,有時亦有誤傷或被別人無意致傷者,必須及時治療,用藥水洗之。如能在練功之前浸洗一次,可防意外。其藥方是:生半夏、生南星、羌活、青皮、辣椒各3O克,川芎、象皮、乳香、鹿角、茄皮、紫草、當歸各45克,大附子、黃蜂窩各6克,川椒一兩,鷹爪一對,青土120克,老醋五斤。

以上諸藥,置砂鍋內同煎去渣。放溫時,將兩手放入盆內浸洗之,待藥汁生效,自感溫氣在體內如蟻行之時,出手擦乾,然後練功。

此方可以防患,有舒筋活血和通絡之功,有壯血益氣和強髓健骨之能,為練點穴功夫的良方。適於練點石、插砂等外層功夫。

又方:鳳仙花草一株,桑枝一兩,桃樹枝一兩,鹿角一兩,象皮五錢,紅花、桃仁、赤芍各八錢,雲木香三錢,青皮、廣陳皮各三錢,草烏、川烏各四錢。煎法用法和效果同上方。

6.點打功夫

練點打之功,應結合認穴、識別經絡、氣血循行和氣功等基礎知識。先制一與真人大孝高低、模樣相似的木人,用墨法標明人體十二經絡和常用穴位。其中致命穴、要害穴要用不同顏色標出,宜於點打(如三十六致命穴用紅色,要害穴用黃色等)。但所標諸穴的位置必須準確,否則會導致錯點部位,反而被敵所制的惡果。

其具體練法是:練點打者,先熟記穴位,面對木人,相距一尺二寸,任選一穴,出點指向木人標穴點打,然後檢查是否準確。若無絲毫差位,再改點他穴,一一點打,遍至木人全身。此為一循,每日練點二至三循,練至閉上雙眼,也能點准諸穴時,可轉入點打。其法是:氣沉丹田,運至全身,調精銳之氣,貫注指端,對準木人要穴發指點打。用力時,先慢而後快,先輕而後重,出柔着剛,剛柔相濟。持之以恆,必能成功矣。

初練者:每日一至二次,每次5O~15O下,練至三個月後,指若未破,證明得法,可增至每日三次,每次15O~3OO下。

練點打之功,以每日早晨5~7時和晚間10~11時為宜,每天不能少於3OO下,中間可以適當修練。

少林點打名師汝靜法師曰:

點打奇功門 秘傳在少林 立志練真功 該有苦恆心

一練硬功底 氣功乃根本 氣壯推山河 四兩撥千斤

二練手指功 平日須專心 先練指點土 再練點桐椿

更練指點石 苦習五冬春 後練點鐵板 莫懼受苦深

食盡黃連苦 英名樹武林 練成妙指法 秘訣在眼神

先練視點處 次練開穴門 眼力練成准 暗室辨假真

夜間能點打 白日千百准 氣指眼之法 點打武藝真

三十苦 可得真功夫

湛舉和尚練點打歌訣:

點打要在點穴准 常用三法牢記心 其一刻制一木人

經絡俞穴詳標真 黑黃紅藍穴分色 眼了手疾點穴准

其二練氣合崩勁 一氣呵成火分金 初開點打輕柔緩

剛柔相濟循序進 其三墨室練點位 白灰染掌尋穴紋

暗宅發指若點中 光日點打皆精準 勸君練功莫怕苦

小樹日久必成林

7.練眼力

第三層功夫

拳譜曰:

點穴妙法貴三功 三層功夫步步生 唯有奇功第三層

十步之外製人痛 若遇良師能解救 何如巧用輕和重

制服於人不傷命 何需動手不留情

少林點穴法的第一、二層功夫,皆為普功,唯有第三層功夫技法較奇。凡練點穴者,在掌握第一、二層功夫之後,除認真研練,保持其技,永不退步外,還應苦練第三層功夫。

第三層功夫的要領是以勁推氣,氣變為力,遠能制人也。

1.摧棉功

用棉絮製成胡桃大的一個圓球,放在室內一個木架板上,木架板與練功者胸部同高。練功者距架一尺三而立,右手握掌,運氣三循,然後對準架上的棉球猛衝,每天3OO多下。當棉球能被沖拳所帶的風吹掉時,練者可距架二尺,依上法沖拳。當棉球被吹掉時,再距架三尺遠,依上法出拳沖之。若棉球能被衝掉時,可改為以拇、中、食三指相併而向前沖,以氣推動棉球,每天5OO下,久久練之,約10~20年,可告功成,遠能制人。

2.吹燈功

其練法與摧棉球功大同小異。取油燈或蠟燭點燃,置於桌上,練功者距桌三尺遠站立,運氣後向前對準燈焰沖拳。依上法退至丈余,沖拳後能滅燈時,改三指擊練,直到指出燈熄,方為成功。

 樓主| 張啟功 發表於 2006-8-15 00:15 | 顯示全部樓層

少林點穴術

湛化和尚練功歌曰:

七十二藝武藝絕 吹打功夫有妙訣 其一口吹小棉球

漸至增大到石鐵 若能口吹石滾動 接兵吹力似推雪

其二夜間吹蠟燭 輕口一呼燈可滅 先近後遠至三尺

日練吹燈五十訣 久日苦練不中斷 交手吹敵剎間滅

少林練功藥方

1.少林練功洗手法

功能:活血順氣,舒筋靈骨,壯膽柔節。適練手功,用於練掌。

處方:象皮(切片)、鮫魚甲(酒炒)、制半夏、制川烏、制草烏、全當歸、瓦松、皮硝、川椒、側柏葉、透骨草、紫花地盯海鹽、木瓜、紅花各3O克,鷹爪一雙。

用法:上十六味藥共入盆內,加陳醋七斤,清泉水八斤,浸泡一周,加上等白酒2OO克密封,每練功前取出藥汁250克,加沸水1OOO克,和勻後燙泡、擦洗雙手和雙臂。

2.少林運氣妙丹

功能:溝通氣血,調和陰陽,統攝三氣,氣隨意行。

處方:廣木香3O克、海縮砂30克、全瓜蔞一枚、赤降香3克、靈芝草6克、人參3克、參373克、箭芪3克、大熟地3克、全當歸15克、小茴香3克、紅花6克、益智仁6克、柏籽仁6克、陳皮6克、甘草3克。

用法:上十六味藥共研細粉用老陳醋和勻,製成綠豆大丸,晾乾密閉置乾燥處備用。

服法:每次運氣前取20克丸用黃酒一兩送服。

3.少林練功保筋通脈法

桑寄生、川斷、補骨脂、嵩蜂蛇、全蠍、虎脛骨、菟絲子、金毛狗、龍骨各三克共研細末為粉,以淡鹽開水泛丸如豌豆大,用百草霜掛衣晾乾,每次練功前吞服十粒,再喝黃酒兩口。練功時自感百節靈活,柔而似鋼,脈順氣從,渾身輕靈,強壯有力。

4.少林練功暢通氣血方

當歸3克、生地6克、熟地6克、白朮6克、山藥15克、黃芪6克、陳皮3克、木香3克、小茴香1.5克、萎仁3克、生甘草3克、敗沉香0.6克,以上十二味藥共研細末,裝入瓶內密閉,每練功前服二至三錢,用老白酒半兩送服,可舒氣血,橫順左右,上下暢通。

5.練功舒筋丹

主治:初練功所致的腰疼腿痛,筋傷氣滯,四肢拘攣,全身不舒等。

處方:當歸90克、紅花90克、木香30克、防風60克、舒筋草90克、木瓜90克、川牛膝90克、小茴香15克、白芷60克、陳皮30克、制馬前子6克。

製法:上十一味藥共軋研成細粉,用黃米粉打糊制丸,如梧桐子大,晾乾,成人每服一錢半,用黃酒送下,孕婦忌用。

6.練手功洗手"如意湯"方

象皮(切片)、鮫魚甲(酒炒)、半夏、川烏、草烏(薑汁制)、全當歸、瓦松、皮硝、川椒、側柏葉、透骨草、紫花地盯食鹽各90克,加鷹爪一對,共入盆內,陳醋七斤,河水八斤浸泡,用時取出沖滾湯洗,洗後甩幹練功。

7.劍仙十八羅漢練功藥酒

功能:調活氣血,振神舒筋,增力壯膽。

處方:石蘭花15克、淫羊藿15克、陽起石15克、白芍12克、桃仁12克、故紙15克、杞果15克、金櫻子12克、菟絲子12克、三七15克、杜仲12克、人參15克、青皮6克、沉香3克、海馬15克、碎蛇15克。

製法:上十六味藥,置入瓷瓶內,倒入上等白酒620克,將口密封,浸泡100天,濾出酒汁即成。

服法:每日服,每服飲核桃大酒盅半杯。內熱邪盛者禁用。

8。竹葉手練功方

川草烏3克、天南星3克、蛇床子3克、半夏3克、百部3克、花椒30克、狼毒30克、透骨草30克、藜蘆30克、龍骨30克、海牙30克、地骨皮30克、紫花地丁30克、地丁30克、青鹽120克、硫磺30克、劉寄奴60克、瓜蒂3克(如其中某些藥缺,可用性質相仿之藥代替)。

上藥加水、醋各五大碗,熬至七碗量。洗手時將藥水置爐火上,待其微溫,將手放入,熱極取出。每三十三日按原方重配換藥一次,共三劑,用百日。

9.臂腿練功方

紅花2.4克、枳殼4.5克、牛膝6克、五加皮4.5克、杜仲4.5克、青皮3克,上藥煎湯浸洗局部,如鐵臂功、鞭功、鐵掃帚之類練功時均可用之。

10.抓鐵砂洗手方

川烏、草烏、天南星、半夏、蛇床子、百步草、狼毒、藜蘆、龍骨、透骨草、海淨石(研末)、地骨皮、花椒、紫菀、地丁各60克,大青鹽120克,硫磺60克。

用法:以上諸味藥加醋五碗、清水五碗,煎至七碗,用時溫熱,每練功前洗手一次。

11.行功內壯方

練壯之法,外資於揉,持內資於藥力。行功之時,先服藥一丸,即可生壯內資揉於外,促益行功之效。藥用:蒺藜(炒去剌)、白茯苓(去皮)、白芍藥(焙)、地黃(酒蒸焙)、甘草(蜜炙)、辰砂(水飛)各3克,人參(去蘆)、白朮(土炒)、全當歸(酒洗)、川芎(醋炒)各0.6克,上十味藥共研成極細粉末,煉蜜為丸,丸重3克,每次練功前內服一丸,溫開水或酒送下。

12.行下部功湯洗方

蛇床子、生甘草、地骨皮各等份,煎湯,先溫後熱,漸之大熱,每日功前湯洗之。

按:此方可調和陰陽,促進血液循環,暢通經絡,滋潤肌膚,亦可軟堅導滯,調盈宗氣益於行功。

13.行王拳功洗方

地骨皮、象皮、蒺藜、全當歸各等份,食鹽少許,煎熬,每行功前浴洗全身。

此藥可疏通氣血,養潤肌膚,調盈三氣,軟堅去滯,甚益行功。

穴位解

致命三十六穴歌訣

致命穴位三十六 代代武僧刻顱首 悉知穴位在何處

點中穴位致命休 得真技者尚武德 除暴安良美名留

少林點穴招法妙 三十六處神鬼愁 三十六穴點法妙

不可隨意傳人間 少林致命穴法源 六六三十六處點

一在頭額前中線 二在兩眉正中間 三在眉外兩太陽

四在枕骨腦後邊 五在腦後藏血穴 六在耳後厥陰言

七在華蓋心口上 八在黑虎偷心眼 九在巨厥心口處

十在水分臍上緣 十一臍下氣海穴 十二關元下腹間

 樓主| 張啟功 發表於 2006-8-15 00:19 | 顯示全部樓層

少林點穴術

十三下腹四寸處 亦名中極斷陰泉 十四左乳上六寸

亦名左膺窗命關 十五右乳上寸六 右膺窗穴位當然

十六左乳下寸六 左乳根穴連命關 十七右乳下寸六

右乳根穴牽命連 十八十九兩期門 乳下寸六旁寸然

二十臍下左幽門 巨闕之旁五分算 二十一在右幽門

若能點中斷肺源 二十二即左商曲 亦名血門主命關

二十三即右商曲 點中五月喪黃泉 二十四並二十五

左右章門定為然 二十六亦左腹結 二十七右腹結眼

二十八為命門穴 十四腰椎下中間 二十九即左腎俞

命門兩旁一寸半 三十亦名左志室 點中三日歸西天

三十一亦氣海俞 三二鶴口刻心間 三三陰囊後海底

三四足底是湧泉 三十五亦右志室 又名一計害三賢

三十六在右腎俞 點傷絕氣閉雙眼 三十六穴切記牢

點打不可半絲偏 此為少林真絕技 切莫輕易向外傳

按:上述三十六穴,拳譜原記載為致命三十六穴,實際是過分誇張。雖然三十六穴都是要害部位,但受擊後絕非可致死。

但不可否認,此三十六穴是擊之有效、甚至可把人致殘的要害部位。

致命三十六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於兩眉之間。

2.頭額前穴:位於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陽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與眼外眥之間後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腦戶):位於枕骨粗隆上方。

5.厥陰穴(又名頭竅陰):位於腦後兩邊,乳突後當浮白與完骨之間。

6.華蓋穴:胸骨柄與胸骨體聯合的中點,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於臍上三寸正中。

8.巨闕穴:臍上六寸,即鳩尾穴下一寸。

9.氣海穴(又名丹田穴):臍下一寸五分。

10.關元穴:臍下三寸。

11.水分穴:位於臍上一寸。

12.中極穴:臍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當於第五肋間。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當於第五肋間。

17.左期門穴:左乳下二肋,相當於七.八肋間。

18.右期門穴:右乳下二肋,相當於七.八肋間。

19.左幽門穴:巨闕穴左開五分。

20.右幽門穴:巨闕穴右開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臍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臍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門穴:左腋中線第十一肋端下際。

24.右章門穴:右腋中線第十一肋端下際。

25.左腹結穴(又名左七勞):臍左側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結穴(又名右七勞):臍右側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側一寸五分。

28.右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側一寸五分

29.命門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於命門穴左旁三寸。

31.氣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32.鶴口穴(又名尾宮穴):位於尾骨宮下兩腿骨盡處。

33.海底穴(又名會陰穴):前陰與肛門之間。

34.湧泉穴:位於第二.三趾跖關節後方,蜷足時所現的凹陷處。

35.右志室穴:位於命門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於腦後右玉枕穴下五分。

致暈十一穴歌訣

致暈十一穴位詳 腦顱囟門上星當 前後兩頂風府位

頭維耳後啞門綱 通天玉枕譜冊注 點中應辰入夢鄉

輕易莫把暈穴點 因小傷人是呆郎

致暈十一穴部位

1.腦戶穴:位於百會穴後四寸五分。

2.囟門穴(又名囟會):位於百會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髮際上一寸陷中。

4.前頂穴:百會穴前一寸五分。

5.後頂穴(又名頂門穴):位於百會穴後一寸五分。

6.風府穴(又名天星):項後枕骨下兩筋中間。

7.頭維穴:位於額角,入髮際角尖處。

8.耳後穴:位於耳後靜脈中。

9.啞門穴:位於風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於前頂穴後五分,再外開一寸處。

11.玉枕穴:位於腦戶穴旁一寸三分。

致殘一百零三穴歌訣

人體俞穴三百眼 點中致殘百零三 殘穴亦有殘身意

莫可輕糾胡亂點 少室祖師有銘訓 點藝不傳敗徒般

賢徒德技貫雙峰 僅為健體守門院 有德無藝非英傑

亦須百倍破武壇 飽咽三旬黃連苦 定闖八方擂台關

致殘103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鳩尾):胸劍突骨下緣。

2.對門穴(又名不容):巨闕穴旁開六寸。

3.扇門穴:即男者左對門穴,女者右對門穴。

4.京門穴(又名氣俞):第十二肋游離間處。

5.五定穴(又名天樞):平臍中旁開三寸。

6.伯勞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8.膽中穴:平第四肋間隙,兩乳頭之間正中。

9.對心穴(又名至陽):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風門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環跳穴:股骨大轉子後上方,當大轉子與胝骨裂孔連線的內三分之二處。

12.蓋膝穴:即膝蓋骨。

13.膝眼穴:臏骨尖兩旁凹陷處。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脛骨內側緣內側。

15.腳住穴:腳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開腔穴:即兩耳。

17.喬空穴:即兩耳後根部。

 樓主| 張啟功 發表於 2006-8-15 00:19 | 顯示全部樓層

少林點穴術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溝正中。

23.駕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兩個鼻孔。

25.牙關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將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於風膊下處。

30.精靈穴:即兩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時肘橈側橫紋盡頭處。

32.中脘穴:臍上一寸。

33.六宮穴(又名臍中.神闕):即肚臍。

34.氣關穴(又名氣門):左乳下二橫指處。

35.血瘦穴(又名血關):右乳下二橫指處。

36.掛膀穴:血瘦穴下一分處。

37.肚角穴:位於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宮穴:位於血關穴之下,氣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點。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八分。

41.糞門穴:即肛門口。

42.沖陽穴:足背的最高點,動脈旁。

43.血囊穴:右側十二肋骨下緣。

44.氣囊穴:即小腹左邊。

45.淨瓶穴:即臍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點。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對口穴:項後的風府與啞門之間。

49.氣隔穴:臍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門穴:右側十二肋下三橫指。

51.膈門穴:左側十二肋骨下緣。

52.氣舍穴:鎖骨內側端上緣。

53.開氣穴:即氣舍穴偏右。

54.轉喉穴:即氣舍穴偏左。

55.血倉期門穴:右側鎖骨下八分處。

56.氣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脈穴:枕骨正中。

58.正額穴:頭額前正中。

59.後海底穴:腎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攢竹穴:眉內端陷中。

61.正氣穴:左側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側乳上一寸三分。

63.氣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與建里之中點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處。

67.泰山穴:離梭子骨四寸處。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緣凹陷中。

69.勞宮穴:第二.三掌骨之間。

70.神門穴:尺側腕關節橫紋頭。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頰車穴:下頷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側腕上五寸。

74.下關穴:顴弓下與下頷關節切跡間凹陷處。

75.足三里穴:犢鼻穴下三寸,脛骨粗隆外側陷中。

76.犢鼻穴:屈膝,臏韌帶外側陷中。

77.肩井穴:肩頭高處,當大椎與肩峰之間。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緣。

79.風市穴:大腿外側膝上七寸。

80.陽陵泉穴:腓骨小頭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膕窩中動脈外。

82.承山穴:委中與跟腱之間。

83.崑崙穴:外踝與跟腱連線的中點。

84.血海穴:屈膝,臏骨內上緣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後骨下,兩筋間陷中。

86.尾宮上穴:即尾宮上一分許。

87.鶴頂穴:位於膝蓋骨上緣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點。

89.內踝尖穴:即足內踝最高點。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淚孔穴:(又名睛明):目內眥頭外一分。

92.所聞穴(又名聽宮):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間隙外側近噱突處。

94.絕骨穴(又名懸鐘):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97.太淵:腕關節橫紋上,橈動脈外側。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處。

99.曲骨穴:臍下五寸處。

100.大都穴:足拇趾內側本節後。

101.魄戶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

102.天窗穴:頸側.胸銷乳突肌後緣。

103.箕門穴:大腿內側,血海穴上六寸。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