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35|回覆: 0

[醫藥臨床] 扶助運化呵護小兒『後天之本』

[複製鏈接]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4-25 14: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大凡帶着孩子在江蘇省中醫院兒科就診過的家長,都會有這樣的感觸,不僅被該院中醫兒科泰斗江育仁教授的兒科團隊精湛醫術所折服,更對該科蘊藏着幾十年心血的寶貝秘笈推崇備至。

這些寶貝,因其獨特療效,成為眾多寶寶成長過程中的良方。其中,該院院內製劑『調脾合劑』便是被這些家長們追捧的『寶貝』之一。

『我們一家四代都用過調脾合劑。我今年78歲,50年代初期,當時我十來歲,脾胃功能差,瘦的皮包骨頭,是江老為我開的中藥調理,看好了。後來我兒子、孫子,一生病都在省中醫院兒科治療,現在有了重孫子,頭疼腦熱也到這裡看兒科。』王奶奶一家就是江蘇省中醫院兒科『調脾合劑』的受益者和追捧者。

中醫素有『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之說。按中醫理論,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將後天通過飲食納入的水谷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吸收、轉輸至全身的作用。如果把健康的人體比喻成作戰的軍隊,脾就是不斷向前線運輸輜重彈藥的後勤部隊,其作用之重要不言自明。

小兒各個器官及功能尚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而供給這些器官功能發育成長的原料加工廠脾自然十分重要。所以小兒為病,『脾常不足』。健脾助運化,自然也應該是首要考慮的問題。江蘇省中醫院這個『調脾合劑』正有此功。

中醫理論講『脾喜燥惡濕』,『調脾合劑』正是在此理論基礎上,選用炒蒼朮燥濕以健脾,配以苦溫燥濕而能健脾行氣的陳皮,使脾濕得消,並借陳皮之力醒脾開胃,恢復運化,脾運得倡。同時佐以健胃消食的焦山楂、炒雞內金,達到調理因運化失司、濕阻中焦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口乾甜膩、噁心嘔吐等小兒常見病症,以期護佑好小兒的『後天之本』。

『調脾合劑』口感好,無副作用,療效確著,尤其適合不願意配合服藥的小兒使用,被很多家長推崇。

提到『調脾合劑』,自然要談其研製者江育仁。

中國醫界自古有『寧醫十男子,莫治一婦人;寧醫一婦人,莫治一小兒』的諺語,而江育仁教授卻是個偏向虎山行的人。江育仁1916年出生於常熟,幼時因大病後立志學醫,17歲跟師於晚清秀才、江南『儒醫』李馨山。李馨山擅內、婦、兒科,他訓徒極其嚴格,約法三章,熟背經典。四年學習,5個徒弟,2人退學。江育仁堅持隨師侍診,深得真傳,自行獨診。後深造於『上海中國醫學院』,跟師著名醫家徐小圃專攻兒科。

江育仁窮其一生研究中醫兒科,被業界稱為中醫兒科泰斗。他治學嚴謹,收學生重質量而不重數量,一生只收徒14人。他的大徒弟汪受傳教授在他的言傳身教下,目前已成為全國兒科界舉足輕重的領軍人物。『我是汪教授的學生,我們兒科學術思想、學術理論可謂江老一脈相承,且已枝繁葉茂。』江蘇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袁斌說。

在兒科臨床工作中,江育仁師古而不泥古,求古訓,走新路。針對小兒脾胃病,特別是春夏多發的厭食症,他提出『脾健不在補而在運』的理論。他認為,歷代醫家在治療小兒脾胃病上,重補輕運,而隨着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條件的改善,治療方法上也要有所改變。他提出,小兒體質特點之一是『脾常不足』,對脾胃運化功能的需求相對比成人更為迫切,小兒運化功能未曾健全,是否能健康發育成長,與其脾主運化的功能狀況有直接聯繫。脾健則運,脾運則健。因此,提出調和脾胃,扶助運化的治療原則。

上世紀50年代初江育仁就運用這一理論指導實踐,針對小兒『脾常不足』之症,辨證開方。70年代末期,中藥湯劑改良,為了更適合小兒服藥特性,更利於攜帶,江育仁從現代小兒脾胃病病因特點『飲食不足者少,傷於飲食者多』入手,提出『運脾法,屬於汗、和、下、消、吐、清、溫、補八法中的利法,補中寓消,消中有補,補不礙滯,消不傷正者謂之運』,並依此改良中藥劑型,研製出兒科院內製劑『調脾合劑』。

湯勺 發表於 2025-4-2 20: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調脾合劑"對小兒後天之本的養護要義】

江蘇省中醫院江育仁教授團隊所創"調脾合劑",實乃深諳【內經】"脾主運化"之要旨,融匯錢乙【小兒藥證直訣】"脾常不足"之論的精妙製劑。觀其組方,以炒蒼朮為君,取其辛香燥烈之性,正合【本草備要】"蒼朮健脾燥濕,宣陽散郁"之訓;佐以陳皮理氣醒脾,暗合【醫宗金鑒】"氣行則濕化"之機;更配焦山楂、雞內金消食導滯,深得【本草綱目】"山楂化飲食,消肉積"之妙。此三方共奏,恰如行軍布陣,主次分明,攻守兼備。

江氏制方之妙,尤在把握小兒生理特點。小兒"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顱囟經】),其脾土猶若新墾之田,既需疏浚溝渠(燥濕),又當培土施肥(健脾),更忌壅塞不通(消食)。調脾合劑以"燥、運、消"三法並施,較之單用補脾之品,更合"六腑以通為補"之旨。現代研究證實,方中蒼朮所含揮髮油能促進腸蠕動,陳皮橙皮苷可調節消化酶分泌,與中醫理論竟有不謀而合之妙。

江育仁教授師承脈絡尤值玩味。其師李馨山乃儒醫典範,要求弟子"晝臨證,夜讀書",這種"以文養醫、以醫證文"的治學方式,使江氏既得傳統醫道精髓,又能融會新知。其後再從徐小圃專攻兒科,徐氏"維護陽氣"的學術思想,在調脾合劑中亦可見端倪——雖側重運脾,卻始終顧護中陽,避免過用苦寒戕伐生氣。

此方歷四代患兒檢驗,其價值已非僅限方藥本身。它啟示我們:兒科製劑當如"春雨潤物",既要見效於無形,又需防峻烈傷正;組方需"執簡馭繁",以尋常藥物成就不尋常之功;更貴在"尊古而不泥古",將經典理論與臨床實踐熔於一爐。江氏一生收徒不求其多,但求其精,此等治學精神,恰是當代中醫傳承最應珍視的寶貴財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庚辰月癸卯日|黃帝4722年三月初七日卯時|(清明) 2025/4/4/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