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73|回覆: 0

[儒家學說] 【第299期】【論語·子路篇第24章】為什麼鄉人『皆好之』...

[複製鏈接]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8-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頻學【論語·子路篇第24章】為什麼鄉人『皆好之』或『皆惡之』的人不足為憑?

13·24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子貢問道:『全鄉的人都喜歡他,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還不足為憑。』子貢又問:『全鄉的人都厭惡他,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還不足為憑。不如鄉里的善人都喜歡他,鄉里的壞人都厭惡他。』

為什麼說『鄉人皆好之』或『鄉人皆惡之』的人不足為憑呢?本章談如何通過眾人的評價識別人。孔子說『鄉人皆好之』或『鄉人皆惡之』的人『未可也』,這是因為在考察和識別人的問題上,不能簡單地以眾人的好惡作為依據。孔子把『鄉人皆好之』的人,也就是全鄉人都說好的好好先生,稱為『鄉愿』,並斥之為『德之賤也。』(【論語·陽貨】)孔子說:『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論語·衛靈公】)認為這兩種人的行為都超乎尋常,因而一定要仔細地考察、辨別。孔子告訴人們:『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對人對事才有是非標準,才敢于堅持原則,既能對符合道義的人和事表示支持,給予幫助;又能對違背道義的人和事表示反對,加以阻止。因此,『鄉人之善者』才會『好之』,『其不善者』才會『惡之』。這樣的人,才是值得肯定的。 孔子關於如何識別人的這些思想,深邃而透徹,對於我們聽取意見,考察識別各類人,有重要的借鑑意義。聽取眾人意見是必要的,但絕不能盲目從眾,而要堅持是非標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對待。盲目從眾,不足以明是非,識真偽,辨善惡。

附:

【原文】

13·24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譯文】

子貢問道:『全鄉的人都喜歡他,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還不足為憑。』子貢又問:『全鄉的人都厭惡他,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還不足為憑。不如鄉里的善人都喜歡他,鄉里的壞人都厭惡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