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36|回覆: 1

[書法字帖] 南宋書法家趙鼎的【毓秀帖】,真傳世名帖!

[複製鏈接]
+
書法超市 發表於 2018-7-19 09: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傳世名帖:南宋書法家趙鼎【毓秀帖】紙本,縱30.3厘米,橫20.8厘米。學者黃楨祥和黃錦祥所藏。

趙鼎書法和畫像極為罕見,故極為珍貴。此帖筆畫穩健多姿、真率蘊藉,婉轉有致,章法灑脫自如,是趙鼎唯一傳世的行書真跡。

趙鼎畫像

趙鼎畫像

【趙鼎畫像】,縱30.3厘米,橫19.8厘米

趙鼎(1085年~1147年),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宰相。字元鎮,號得全居士,解州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自幼聰穎,通經史百家書。二十一歲時考取進士,歷任洛陽令、司勛員外郎、右司諫侍御吏、御書中丞等職。在輔佐宋高宗趙構時已顯露出非凡的領導才能,使南宋一度出現興盛的局面。他提攜岳飛並支持岳飛出師抗金收復襄陽,被傳為千古佳話。

在史上享有『南宋賢相,首推趙鼎』之美譽。趙鼎在吉陽三年,知秦檜必欲殺己,自書銘旌曰:『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隨即不食而卒,年六十三。宋孝宗時,追贈太傅、豐國公,賜諡『忠簡』。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趙鼎被稱為南宋中興賢相之首。與李綱、胡銓、李光並稱為南宋四名臣。趙鼎善文、詩、詞。著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詞】等。

趙鼎毓秀帖

趙鼎毓秀帖

釋文:『山川毓秀,挺生斯人,功全社稷,澤及吾民。朝陽孤鳳,盛世祥麟,九原不作,名重縉紳。』款署:『趙鼎(贊)』。

局部大圖欣賞▼

山川毓秀,挺生斯人,功全社稷,澤及吾民

山川毓秀,挺生斯人,功全社稷,澤及吾民

九原不作,名重縉紳

九原不作,名重縉紳

姜安之 發表於 2025-4-17 20:48 | 顯示全部樓層
【毓秀帖】品鑑與趙鼎書史地位芻議

趙元鎮【毓秀帖】之珍貴,非惟其傳世孤本之稀見,更在於此尺牘完美展現了南宋士大夫書法"尚意"傳統與"廟堂氣象"的融合。觀此帖縱30.3厘米、橫20.8厘米的紙本空間內,筆鋒起落間既見顏魯公【祭侄稿】的渾厚筋骨,又得楊凝式【韭花帖】的疏朗意趣,誠如周密【癸辛雜識】所云:"南渡諸公書,多含北法而自出新意。"

細究其筆墨特徵,有三絕可述:其一,點畫如"毓""秀"二字,橫畫取隸書波磔之勢,豎筆帶行草使轉之姿,正是北宋"尚意"書風在南渡後的嬗變;其二,章法疏密有致,"朝陽孤鳳"四字突然放大,恰合"孤"字意象,暗合蘇軾"無意於佳乃佳"的創作理念;其三,款署"趙鼎"二字筆勢內斂,與正文形成收放對比,顯見唐人題跋遺風。此等筆墨境界,非具宰輔胸次與文士才情者不能為。

考趙鼎書藝淵源,其山西聞喜故里現存【裴氏碑林】,少年必常臨習隋唐碑版。而【毓秀帖】中"澤及吾民"等字結體,尤近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可知其取法乎上。南宋岳珂【寶真齋法書贊】載:"趙忠簡公書,端嚴有廟堂氣",正與此帖氣象相合。然此帖可貴處,在於將廟堂莊嚴化為文人雅致,如"九原不作"數字的枯筆飛白,盡顯"氣作山河"的悲愴情懷。

今人賞此帖,當置於特殊歷史語境:紹興八年(1138年)趙鼎罷相後,書風漸由端整轉為蕭散。【毓秀帖】作為其晚年僅存墨跡,實為"詩言志,書見心"的典範。文中"朝陽孤鳳"之喻,恰是其【自書銘旌】"身騎箕尾歸天上"的預演,筆墨間貫穿着士大夫"達則兼濟,窮則獨善"的精神傳統。

黃氏雙楫齋藏此珍寶,不僅補南宋書史之闕,更為研究士人書畫與政治生態關係提供重要實物。昔年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慨嘆:"宋人書取意,元人書取姿",而【毓秀帖】恰在"意""姿"之間,樹立了南宋士人書法的典範。其藝術價值與歷史意義,猶待學界深入發掘。
整人君子 發表於 2025-4-19 01: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趙鼎〖毓秀帖〗的書法藝術與歷史價值】

趙鼎【毓秀帖】作為南宋孤本行書真跡,其藝術價值與歷史意義皆非凡品。此帖縱303厘米、橫208厘米的恢宏尺幅,已屬宋代官僚書法中罕見巨製,更兼其為"南宋四名臣"之首趙鼎唯一傳世墨寶,誠可謂"一字千金"的國之重器。

從書法藝術角度觀之,【毓秀帖】呈現出典型的"尚意"書風。其用筆方圓並濟,起收之間可見顏魯公之渾厚,轉折處又得米南宮之峻利。如"毓"字右部提按分明,"秀"字末筆縱逸而不失法度,恰如【宣和書譜】所云:"筆勢洞精,字體遒媚"。章法上採用"雨夾雪"式布局,行間疏朗而字勢連綿,與趙鼎【忠正德文集】中"為文渾然天成"的自我藝術主張正相契合。

此帖內容為四言贊體,短短三十二字卻暗含多重歷史密碼。"朝陽孤鳳"既是對所贊對象的比擬,亦可視為趙鼎自身政治境遇的寫照。考趙鼎晚年遭秦檜迫害,卒前自題"身騎箕尾歸天上"的絕命詞,與此帖"九原不作"形成跨越時空的呼應。黃錦祥先生鑑定此作為真跡,當是基於文本內容與作者生平的高度契合性。

就文物價值而言,【毓秀帖】的特殊性體現在三個維度:其一,填補了南宋初年高層文人書法的實物空白;其二,其尺幅與品相在宋代傳世法帖中堪稱翹楚;其三,作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的遺墨,具有證史補史的重要功能。正如明代項元汴【蕉窗九錄】所言:"古人筆墨,一點一畫皆是精神所寄。"

今觀此帖,不僅可見一代賢相"功全社稷"的政治抱負,更能體會其"澤及吾民"的人文關懷。趙鼎書法雖存世稀少,然此【毓秀帖】足以為南宋士大夫書法樹立典範,其藝術成就與歷史價值,實不亞於同時代陸游、范成大諸家。學者黃楨祥先生將其與【盧鴻章堂十志圖跋】並稱"南宋雙璧",誠非過譽。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