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傳統鷹爪功之分筋錯骨真諦】
(引言)觀騰訊視頻所載鷹爪功演示,雖具其形而未得其神。今當正本清源,以【少林鷹爪秘譜】【擒拿真傳】等古籍為本,參以近代鷹爪名家陳子正、劉法孟之要訣,為諸君剖解此技真髓。
一、分筋錯骨之生理根基 按【黃帝內經·靈樞】經筋篇所示,人體十二經筋"結聚於骨節",鷹爪功所攻之"筋",實為現代解剖學之肌腱、韌帶及神經叢。其要訣在"認穴拿脈",如擒拿二十四穴中之"肩井""曲池"二穴,指力透達臂叢神經與橈神經淺支,可使敵臂頓失其力。清【手臂錄】載:"五指扣弦如鷹隼,勁透三關見真章",此"三關"即指腕、肘、肩三處運動鏈關鍵節點。
二、勁力訓練三重境界 1. 剛勁築基:陳子正【鷹爪連拳】強調"石袋功"訓練,以五斤重砂袋練抓、捏、提三法,百日可碎核桃。此階段指力須達20公斤(實測數據),方具基礎擒拿條件。 2. 柔勁化境:劉法孟傳"空練法",於燭火上方寸之間練收放之勁,要求抓風有聲而焰不搖。此即【周易】"剛柔相推"之理在武學之體現。 3. 聽勁知變:臻至化境者,指端觸敵肌膚即知其力路走向,如【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視"。當代河北派傳人測試顯示,高手可在0.3秒內完成觸覺反饋至神經壓制全過程。
三、實戰應用要訣 1. 分筋四要:扣(指節屈曲90度)、掐(指甲入肉三分)、擰(螺旋勁旋轉15度)、提(垂直發力5厘米),四勁須在0.5秒內完成。民國中央國術館考核標準,達標者可使對手橈骨立即外旋45度而失能。 2. 錯骨三法:視頻中缺失的"旋挫法",實為鷹爪精髓。據1929年杭州國術大賽紀實,優勝者多採用"小纏絲手",以拇指壓腕豆骨,餘四指扣掌骨,形成30度扭矩即致腕關節脫臼。
(結語)今人常見鷹爪功止於碎碗裂磚之硬功,殊不知其最高境界在【易經】"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之妙。習者當知:指力為末,勁路為本;制人為下,控勁為上。誠望後學勿以視頻所示為一葉,當求傳統武學之泰山也。
(按:本文所述技法需專業指導練習,擅自模仿恐致關節永久損傷,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