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82|回覆: 1

[詩詞講座] 民族英雄鄭成功

  [複製鏈接]
典故里的中國 發表於 2019-1-8 23: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歷史漫畫】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故事

作者 / 鏟史官

a376e5dbd44e8df2b9bd312f8f49a03a.jpg

fa417031752eefa317874f7fc62d5667.jpg

6e8025c6cef2158f37aa64ecd3fc4f9b.jpg

56c492033f46ebbdafef7f2b6e2bc755.jpg

0c63b2bad06312eca29667ee557a788b.jpg

83eb03362639d7ba1ab781a1bc26dcb8.jpg

067959a9bee5e0f7533b95471b2964b4.jpg

062582c69326c360bdb6722244d90e38.jpg

e9a8df982c91cae8c9fcf1aa76889df6.jpg

ecf9e3a86409706ab75459f197b70181.jpg

bf12c0c3a600b71c5956b96fd20d33bf.jpg

e12ebc4b33757f3b4922dec697ea4747.jpg

編後語

台灣的被占與收復,本質上是一個海權的問題。美國海權戰略家馬漢指出:『海上力量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軍事史。一個瀕臨海洋並要藉助海洋的力量發展自己的民族,海上力量就是一個秘密武器。』然而,作為陸地文明—農耕文明的近古中國,明朝政府的海上政策卻以消極防禦為主。

明皇朝雖然建立了龐大的海上官方貿易體系,經略了東南亞各國的海上關係,但鑑於倭寇的騷擾及與沿海部分中國商人的勾結,明代開始實施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海禁。朱元璋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便頒布了『片帆不得入海』的海禁政策,在一段時期內,明朝政府在廣州、寧波、泉州設立市舶司處理對外貿易;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大內氏與細川氏兩大集團的『寧波爭貢』事件,使得朝廷產生了『禍起市舶司』的判斷,並於當年撤銷了三個市舶司。

但弔詭的是,市舶司的撤銷並沒有平息倭寇的騷擾。相反,由於缺乏正常的獲利渠道,倭寇的侵襲變本加厲。抗倭明將譚綸指出:『禁之愈嚴則其值愈厚,而趨之者愈眾。私通不得則攘奪隨之。』曾任刑部主事的唐樞也說:『嚴禁商道,不通商人,商人失其生理,於是轉而為寇……海禁愈嚴,盜寇愈甚。』海禁或許可以將海盜拒之門外,卻難以禁絕中國沿海商人的趨利之心。

嘉靖年間的提督浙閩海防軍務朱紈堅決主張禁海,但在沿海工商及官員的反對和彈劾下憤而感嘆『去外國盜易,去中國盜難;去中國瀕海之盜易,去中國衣冠之盜尤難。』朱紈雖然無奈和偏頗,但他確實道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沿海商人的力量,在明政府的打壓下依然頑強生長,而鄭氏集團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海洋是洪水猛獸還是福地洞天,關鍵在於理性認識之上的駕馭和控制。也正是商人階層這種經濟理性,使得鄭芝龍等人可以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將海洋作為事業的中心。歐洲日漸成熟的商業文明,與中國具體而微的商人階層具有共同的視野,爭奪台灣便是他們在海上的遭遇交鋒。當然,我們不能說鄭成功收復台灣只是商業利益的交鋒,這首先應該是民族道義的對決。但民族道義藉助商業文明的智慧,有時可以取得意外的突破。雖然鄭成功與乃父鄭芝龍,一個是義薄雲天的士大夫,一個是唯利是圖的商人,但鄭成功的海洋視野確實是受益於乃父鄭芝龍。假如沒有海洋視野這一關鍵性甚至決定性因素,鄭成功也無法實現他的匡復延祚之志。主觀雖為自己,卻客觀利於民族。在這一點上,對鄭芝龍的歷史評價應該主客觀地一分為二。

朝代更迭已是過眼雲煙。鄭成功的堅決抗清與康熙後來的武力平台,都有各自的歷史邏輯和歷史價值。但鄭成功收復台灣最大的意義在於捍衛了國家的主權,維護了民族的尊嚴,開啟了海洋的視野,在曾是空白的海戰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蔚藍的大海,等待着我們去守護,去開發,去經略,而大陸與台灣,也等待着融為一體的那一天。

歷史遺蹟

66a8e1e7ba3c5529de46bb0ce0f44913.jpg

熱蘭遮城遺址(攝影:朱彥)

7d2f48e716b467c8a1d13d4b2aac5cad.jpg

遊客  發表於 2019-1-9 07:30
參考了那麼多史料,作者是下了真功夫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