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90|回覆: 0

[稗官野史] 曾鳴:晚清"四民"社會秩序逐漸解體-反政府勢力泛起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0-11-3 13: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869-1871,廣東,兩位商人和他們的助手。左邊的商人身穿當時只有王公貴族才穿的貂皮大衣。圖/fotoe)

 


 (1870年前後,上海,吸食鴉片的人。此為擺拍的照片,當中表現了當時中國人吸鴉片的幾種方式。圖/fotoe)


  中國傳統的社會結構,除了『官』之外,就是『民』了。所謂『民』,就是『士』、『農』、『工』、『商』,由他們組成傳統『四民』社會。其中,『士』為『四民』之首。


  清帝國晚期,『士』失其位,『四民』社會秩序逐漸解體,劣紳、紳商、學生、無產者等新的社會群體紛紛出現。尤其,傳統『別於四民之外』的『兵』,開始向社會權勢中心地位崛起。從傳統的各種會黨游兵,到大規模的造反之兵,到曾國藩時期的『紳軍』和『軍紳』,再到新式軍事學校之學生和士兵等等,以至於近代思想啟蒙大師嚴復乾脆以『兵』換『士』,而以『兵、農、工、商』作為國家社會的新的基本構成。


  事情的發展誠如梁啓超所言:『中國素未與西人相接,其相接者兵而已』。國際漢學大師費正清也指出,甲午戰爭以後,『軍隊越來越被奉為國家的楷模,甚至被視為先導。』及至辛亥首義,更是在清朝武昌新軍中打響的。                                


  以『民權』的名義,士紳走上反清道路


  士紳的特權


  如果你是清朝110萬名士紳中的一員,那麼,你不說,我也能看出來。


  是的,你彬彬有禮,飽讀詩書,但我從外貌上也能認出你來。你一般穿着長袍,留着長指甲--就像孔乙己力圖成為的那樣。除此以外,你要是生員,你冠帽上還可以別一枚純銀簪,你要是舉人或進士,你可以戴純金簪。要是你不僅是進士還當了官,那我也知道那金簪上面的更多名堂,比如添點花紋,上鑲寶石中嵌珍珠……


  你有特權。犯了事,縣官辦不了你--你被處置之前,首先要被褫奪紳銜,而縣官又幹不了這個,因為你在組織關係中是本省學政的人,而學政可與總督、巡撫分庭抗禮;其次,你不用勞役……每年交稅,你總能想方設法少交一些。


  你走到今天這步並不容易,要像練級打怪一樣逐層考試:每三年兩次的童試通過了,是『秀才』,成為『低級士紳』;鄉試通過了,是舉人;再連會試都通過,好,牛逼,你是進士了。全國年均新進士的人數不到三百,一旦中選,是絕對的成功人士。


  進士的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但考了一輩子什麼也考不上的人也是有的。曾國藩的爸爸就到43歲才考上秀才,然後他就把希望交給兒子去了。這種希望是社會流動的最大可能性,是窮人不造反就能改變命運的稻草。有37.2%的進士,祖上三代都是文盲。


  你是紳,不是官,但是比官還重要。那會兒一個州縣人口在20萬上下,可一個縣的官,連20人都不到。由於『迴避法』,這官肯定還不是本地人,所以,他全得靠你,你是官府和百姓之間的中間人。你在地方上的責任重大,鄰裏之間鬧事打架了你得勸,集資修路造橋疏通河道修繕廟宇,都交給你。


  趕上災荒,你要開粥鋪賑災,趕上兵災,你得組織鄉勇率隊赴敵。還有,你有文化,私塾的捐資和地方志的編纂什麼的啊,也都拜託你。你還是道德楷模,要組織村民進行思想學習,主要是傳誦康熙皇帝的『欽頒十六條上諭』--『第一條,敦孝弟以重人倫;第二條,篤宗族以昭雍睦……』記住了,每個月念兩次。


  如果說州縣官代表正式的權力,那你就代表非正式的權力。你是地方唯一有力量的集團,也是國家最重要的集團。你知道有人怎麼稱呼中國嗎?『士紳國家』。就如清末民初時賢熊希齡所說:『紳為人民之代表。』在近代中國『民權』倡行之初,『紳權』是最實在的內容。


  士紳的出走


  你住在鄉裏,田園牧歌是農業社會的正道。但社會上層人物的都市化也是一種趨勢,畢竟城裏文化高雅,又熱鬧。你一般在城裏有另一套房,兩頭走,城裏饑荒時你就下鄉,鄉裏鬧兵災你就進城。


  19世紀中期,發生一樁大事,加速了你去城裏的步伐。就是太平天國起義,那仗打起來看上去是沒完沒了。你漸漸在城裏頭不回來。你的出走對農村造成了深刻影響:鄉村學堂少了資助;農業沒士紳關心了;每個月兩次的思想教育也沒人幹了,傳統禮教,漸漸崩壞。阿Q這樣的人物再調戲吳媽,就沒人主持公道。


  你走了以後最麻煩的事情在於,鄉裏沒有社會領袖。被你拋棄的農村社會失去了和官府聯繫的中介,農民兄弟們又不會寫字,再沒有人以書寫的方式來反映農民的利益和訴求……所以,農民的生活一旦陷入絕境,留給他們的出路就只剩下一條:造反。大清的統治基礎--鄉村社會,動搖了。


  在你離開以後,你和那些你曾經庇護的鄉民都發生了變化。你成了劣紳、軍閥、資產階級,或者地主寡頭;他成了貧民、無產階級、流民……你們在歷史的岔口分道揚鑣甚至反目成仇。『紳民衝突』出現了:1904年,廣東陽山民眾提出了『抗官殺紳』口號,1910年廣西全州民變時打出『官逼民反,紳逼民死』的旗號。在你們再次認識並和解之前,社會的秩序是缺失的。


  所以,辛亥革命作為一次城市起義,它的母親其實是農村。正是農村共同體的鬆散,社會發生了空前變化,導致這個古老的農業帝國轉而向西方尋求建立政治組織和新的技術。


  士紳的背叛


  也有的士紳仍然留在鄉間,還是在讀書和做學問。但作為讀書人的士紳也在起變化。


  1905年,朝廷廢科舉,士紳開始走向新式學堂或者留洋。清政府本來希望你們在學習了新知識以後,還是像以前一樣,能夠熱愛並維護舊體制。不幸的是,你們走向了反面。如史家余英時所說,『西方理論代表普遍真理的觀念』已經『深深地植根於中國知識分子的心中』。


  1905年7月,同盟會在日本成立,出席的70來個人全部都是留學生。這一年,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已經超過一萬人,他們大多成了民族主義者和革命者、反清運動的核心人物。


  國內的情況則是:1911年朝廷完蛋的時候,有現代學校87272所,學生近三百萬。新式學校除了傳統綱常,還強調集體努力和紀律,這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力量和集體行動的威力。於是,學生們學會罷課和抗議,在辛亥革命中衝勁十足,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消亡中的士紳集團也對清政府不利。在士紳不再作為傳統的特殊集團把持社會後,士紳們和朝廷不再因為支持同一種政治制度,或一致信仰儒家思想而團結在一起了。1909年,各地諮議局經選舉成立,諮議員中有89%的人是有舊功名的,以至於『興民權』變成了『興紳權』。


  按道理,『士紳』變成『權紳』,是對朝廷最保險的情況,誰知道他們幹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跑到北京去請願,要朝廷速開國會。當局部分妥協,宣佈將預備立憲從9年縮短為6年,接着,他們再次觸怒士紳:新成立內閣中11個部長只有4個漢族人……多為漢人的老派士紳遂也成為了他們的反對者。


  幾場叛亂,農民死亡七千萬之眾


  農民的傳統


  如果你是清朝的農民,我祝你生在雍正年間或者乾隆年間的上半葉(1723-1775)。據法國史學家謝和耐稱,這會兒你能比法國路易十五時期(1715-1774)的農民過得滋潤。


  首先,你吃的不錯。在西方進行工業革命時,中國正在進行一場農業革命。紅薯、落花生、高粱、玉米從美洲被引進,一年四季,它們都能在貧瘠乾旱的地裏種出來;康熙皇帝1712年免去丁稅(人口稅),你每年能省下8到9兩銀子,余錢很可能比法國農民要多一點。最後,那會你受教育的權利也較好,讀好了書能當官,不像法國政權都被貴族把持。


  你當然知道皇帝,但他對於你只是一個符號。你若不去趕考或造反,村鎮就是你生活的全部。


  你熱愛趕集。一個健康的農民,幾年的時間一般會趕千把次集。你們去那裏購買生產生活必需品,參加廟會,逛燈市,或者去找媒婆以物色外村的老婆。


  太平年代裏,子孫繞膝是件幸福的事情。從16世紀引進紅薯那些美洲作物開始,到1800年,中國的人口從一億半增長到三億,人口密度明顯高過同時期的歐洲。可是禍兮福所倚,中國古代在財產繼承上通行諸子平分,子孫一多,田土就不夠,危機遂慢慢出現。1661年到1766年,全國耕地只從5.49億畝增加到7.41億畝--人口翻番了,田土的增長不給力啊,連一半都不到。


  從此往後,除了頭髮,你的生活裏就很難再找出長過法國農民的東西了。


  農民的破產與農村的瓦解


  當人口的壓力超過了土地能夠承受的範疇時,好日子就到了盡頭。1799年,乾隆眼看着要跨世紀的時候駕崩了,留給嘉慶一個和珅和三億子民。嘉慶賜死了和珅,卻拿吏治的敗壞沒法,他更加不能解決人口的壓力。


  按照中國的歷史傳統,這時除了移民,死一批人在所難免。1796年,白蓮教造反,成為清代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之後三合會暴動和苗民造反什麼的都來了,嘉慶皇帝治下的25年間國無寧日。


  這麼着,進入19世紀了。鴉片開始影響農民的生活。千萬不要以為你不抽這東西,它就和你沒有關係。


  抽鴉片要花錢,雖然不花你的錢,但一個客觀事實是,1828年到1836年,鴉片貿易導致3800萬兩白銀外流。再加上其他原因,銀價開始上漲,銅錢跟着貶值。農民手裏差不多全是銅錢哇,交稅時一換成銀子,立馬虧死。1820年,一兩白銀值1000銅幣,到1845年,就值1600銅幣了,再往後,還創下過1∶2400的新高。這25年間,就算政府不多收一分錢稅,你的負擔也增加了至少60%。


  朝廷決定打仗,當然打輸了。簽下的【南京條約】又跟你有何聯繫呢?上海成了五個通商口岸之一,貿易中心從廣州轉移過去。從1845年到1858年,廣州茶葉出口量從7600萬斤降到了2400萬斤。茶農、船民、販夫紛紛破產。


  1850年,太平軍起義了,數萬叛軍多數是破產農民和失業的船民、販夫。從此時到1878年,捻軍、貴州苗族、雲南回族、陝西甘肅回族、新疆回族紛紛叛亂。他們都由過不下去日子的貧民組成。這幾場叛亂死亡的總人數約七千萬之眾。


  大流血減輕了人口壓力,農村的缺地問題得以緩解,而同治年間的農業稅收也較太平軍反叛前平均減少了30%,如此,到19世紀末以前,再沒有農民騷亂。


  平安裏潛伏着新的危機:農村共同體繼續鬆散,大量農民流入城市。他們在無家可歸、無以為生後,半無產階級產生了。1902年四川七八十縣遭受旱災,破產的饑民達幾十萬。農村傳統的互助體系和政府的救濟對此都無濟於事,他們被鄉村拋棄的時候也擺脫了政府的控制網。保甲和鄉約制度不能再約束他們,這些農村苦力、遊民、乞丐,成為鴉片、賭博、賣淫等社會公害的犧牲品,並成為秘密會社和民眾運動的後備軍。如三合會就主要吸收農村中的半無產階級。


  在大量士紳和農民都離開農村後,傳統社會體系就這樣從上、下兩個方面一起瓦解。不僅上層階級經歷了變化,一個邊緣的平民階層也戲劇出現:他們不受法律管轄,不受社會控制,不受秩序制約。這種力量又反過來對社會機構進行衝擊,加速它的瓦解。


  工人慢慢和民族主義先進詞彙扯上關係


  清朝的工人分兩種:傳統的手工業者和新興的無產階級--產業工人。你是前者的可能性非常大。上海西南部的松江,有20萬棉紡織工人;鄱陽湖東的景德鎮,有好幾萬陶瓷工人;散佈在長江流域的茶莊,僱工動輒達幾百人。更多的手工業者是家庭個體戶。事實上,大部分產棉區的紡紗和織布都是由個體戶進行的。


  鴉片戰爭前,手工業在對外貿易中所向披靡。1571年到1821年,歐洲從南美和墨西哥進口的4億銀圓,有一半花在了中國,全買了手工業產品。到19世紀80年代,手工業佔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


  鴉片戰爭以後,外國的手工業所向披靡。1880年後的二十年,中國變成了手工業產品的進口國,英美的棉織品和煤油橫掃城市與鄉村。由於印度、錫蘭、日本茶葉的挑戰,1887年時,中國八成的茶山被荒棄。


  如果你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手工業者,我祝願你在火柴廠、肥皂廠、捲菸廠、玻璃廠或者絲織品廠做工,這是為數不多效益還算好的行業。千萬不要辭職,找工作的人太多了--1912年,你的隊伍已經增加到了1300萬。哪來的?農村破產者。


  產業工人是新鮮事物,鴉片戰爭後才出現,主要分佈在廣東和浙江,還有香港,那裏洋人的造船廠和修理廠需要大量工人。1894年的時候產業工人只有10萬人,到了1912年也只有66萬。產業工人很辛苦:每天吃一頓飯,工作11個小時,兩周休一天。不過賺的還可以,1867年的江南製造局,工人收入是農民的四到八倍。


  工人們沒有任何權利,但是可以爭取。在1900年到1910年,有案可查的罷工有47次,有時候為了更高的工資罷工,有時候則因為百日維新、義和團、抵制美貨這樣的事情。工人慢慢地和民族主義這些先進詞彙扯上關係,但總的來說其人數還太少,力量還太弱,加上親屬,也不到全部勞動人口的百分之一。


  『買辦』與『紳商』步入『官洋夾道』


  我想你不會是商人,你怎麼願意做一個清朝的商人呢?有錢不僅不是大爺,反而是社會最底層的人。士農工商,老末。只有外國人才羨慕你,比如馬可·波羅,他說中國的城市是怎麼熙熙攘攘的時候,對你的感情顯然是正面的。


  但你可以買個尊重。比如捐個功名,甚至捐個一官半職。在清代,有一半的官員,都是買來的。1890年以後,政府每年出售官爵的收入穩定在500萬兩左右,佔總收入的4%。


  其實,大家還是很願意做一個商人的。原因很簡單,人口在增長,科舉名額卻沒有跟着增加。『棄儒就賈』出現了,社會上就已流行一種說法:『士而成功也十之一,賈而成功也十之九。』


  到鴉片戰爭前後,你開始與外國人打交道,並有了新身份。好聽一點,叫『買辦』,難聽一點,叫『漢奸』。1839年12月,林則徐宣佈禁止同英國通商,就斥責那些繼續從事貿易的人為『漢奸』。他在1840年春季的奏摺中認為,最壞的敵人不是英國人,而是和英國人來往的商人、水手、苦力等等。林則徐輕蔑地對你的同夥--怡和行第五代人伍崇曜說:『本大臣不想要你的錢,只是要你的命,如此而已。』嚇得伍老闆向北京送了大批錢財,才撿回一條小命。


  1895年,清朝輸掉甲午戰爭之後,朝廷終於意識到國家需要實業,在政府鼓勵之下,士紳從商的情況大增,陳璧、沈雲沛、陸潤庠及張謇都投入商人陣營。他們可都是進士出身,其中陸潤庠和張謇還是狀元。--甚至,連皇帝的老師翁同龢(也是狀元),也安排兒子和侄孫去從商。等到1900年,你又有了一個新名字,叫『紳商』。


  不過,紳商裏,從事實業的並不多。直到清朝滅亡的1911年,全國做製造業和礦業的商人,也不過600人左右。但如果你以為做回傳統的手工業商人更保險,那你就錯了。


  以紡織業為例:你的難題首先來自於籌措資金,日本企業能拿到充足的貸款,年利率3%,而中國銀行要10%;然後,日本企業由於和輪船公司達成了協議,印度運來的原棉價格比你要低30%;最後,等這些資金和原料做成成品在中國銷售時,日本產品還不用交厘金。結果就是,你的棉織品比日本要貴114%。


  因此,你的特點出現了,你不僅要在商場上對抗外商,無能的政府也成為你反對的對象,因為它不能為你提供保護。你支持民族主義,要求參與管理租界、海關和制定關稅,你們還抵制洋貨,建立商團以反對外國的控制。


  1905年到1911年,中國企業的資本在艱難中增加了兩倍,一個屬於你的階級開始出現--資產階級。而基於之前所敘的特點,在之後的立憲運動中,你始終採取了反政府的立場。


  (參考資料:費正清劉廣京:【劍橋中國晚清史】;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中國的奮鬥】;謝和耐:【中國社會史】;錢穆:【中國歷代政治的得失】;呂思勉:【白話本國史】;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張鳴:【鄉土心路八十年--中國近代過程中的農民意識的變遷】;王先明:【歷史記憶與社會重構--以清末民初『紳權』變異為中心的考察】)

來源:紅網—瀟湘晨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