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03|回覆: 0

[道學研究] 孔德:張三丰【天口篇·孝行篇】注釋

  [複製連結]
沙坡 發表於 2011-3-19 12: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章來源  新法家
      [原文]

      桂宮①列楹聯,百行孝為先。
      文祖②能行孝,馨香萬萬年。
      故其於一身,成道即成仙。
      成仙即成聖,成聖即兼賢。
      光明開日月,愛慕通地天。
      世人慾希孝,孝真百行原。
      虞舜③百揆敘,孝在明揚前。
      周文④百度貞,孝居令聞先。
      曾子貴三道⑤,事親獨大焉。
      閔子冠四科⑥,事母獨殷然。
      古來多孝子,略略為敷宜。
      莫作孝典看,須作孝則觀。
      或為米之負⑦,或為羹之甘⑧;
      或瞻雲之白⑨,或表衣之斑⑩;
      或哭杖力減(11),或懷桔味鮮(12);
      或禱竹生筍(13),或感石流泉(14);
      或念烏反哺(15),或祈魚躍淵(16);
      或捧安陽檄(17),或廢蓼莪篇(18);
      或思而罷晏(19),或奉而刻顏(20)。
      此皆賢哲流,豈無德功言。
      就其百事好,不若孝纏綿。
      惟孝始能友,移孝可作忠。
      惟孝型於妻,以孝信乎朋。
      一孝包五倫(21),須知孝可風。
      至孝孝在心,愛慕見天真。
      中孝孝在身,奉養宜殷勤。
      口中雖講孝,能道要能行。
      面上徒裝孝,欺人並欺親。
      孝德無窮盡,一念得一分。
      分分而寸寸,寸寸恪天神。
      孝孝復孝孝,肫肫(22)復肫肫。
      我作此孝經,經中之大經。


      【注釋】

      ①桂宮:漢代宮名,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建。故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
      ②文祖:即西漢的文帝,劉邦的第三子,名劉恆。他事親至孝,當上皇帝后,太后臥病三年,他親自侍奉三年,給母親煎好藥後,自己先要嘗試冷熱;夜晚和衣睡在母親床邊,隨時聽候母親傳喚。漢文帝的孝道傳遍天下,他的兒子後來執政,為景帝,同樣以孝事親,以道治天下,父子兩代開創了很好的政治局面,社會太平祥和,被史稱為『文景之治』。
      ③虞舜:中國古代的『五帝』之一,有人考證在位於公元前3300—公元前2201年。舜幼年喪母,父親續娶繼母。父愚蒙,受繼母唆使,溺愛繼母所生之子,併合謀欲害死舜,都被舜一一逃脫。但舜無論怎樣受到虐待,從不記恨,始終如一地孝順父母愛護弟弟。舜的孝行被皇帝堯所了解,就把兩個女兒嫁給舜,晚年又把帝位禪讓給舜。舜把天下治理得十分美好。
      ④周文:此似指周文王。周文王為商末周國君,姓姬名昌,以孝慈仁德,禮賢下士聞名。曾興兵討伐荒淫的紂王,兵敗臣服,乃被囚之於羑裏,忍辱示忠,以得釋放。本詩句『周文百度貞』,似指他雖歷盡坎坷,但因他有孝慈之德,終於一一化險為夷。
      ⑤曾子貴三道:曾子名參,字子輿,春秋末魯國人,是孔子的學生,以孝行見稱,相傳【孝經】為他所作。『三道』大約為【孝經】中事親敬孝的三種觀念準則。而把侍奉父母、養老敬孝視為生活中第一件大事。
      ⑥閔子冠四科:閔子名損,字子騫,春秋時代魯國人,孔子的學生。早年喪母,後娘偏愛自己所生的兩個兒子,虐待閔子。三九寒天,後娘將好棉絮為其子做棉衣,卻在閔子衣內填進蘆花以充棉衣。父親驅車帶全家外出作客,閔子體冷身顫,父親以為他裝寒酸,揮鞭抽打露出蘆花,方知後妻虐待於他。父欲休妻,閔子求情,使後娘深受感動,母子重歸於好。所謂『閔子冠四科』之『四科』,應非古時科舉之甲乙丙丁四科,當指『孝悌忠信』之四德,『孝』列第一。
      ⑦米之負:取典於『二十四孝』中子路奉親的故事。仲由,字子路,周朝人,孔子的學生。家裏甚窮,自己每日食野菜雜糧,卻經常到百裏之外買米背回侍奉雙親。後在楚國做官,為人稱頌。
      ⑧羹之甘:似取典於『二十四孝』中『拾桑供親』的故事。西漢末年有個叫蔡順的人,三歲喪父,是母親把他撫養大。他成人後事母至孝。那時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家家吃不上飯。蔡順為了不讓母親餓着,天天提着籃子到桑林去摘桑果。他把摘下的桑果分作兩類,過路的軍人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黑的是熟透了的,味道甜美,給母親吃;紅黃的是還未熟透的,味道酸,留給自己吃。』軍人們很感動,送了他兩斗米和一隻牛腿,讓他孝敬母親。『羹之甘』即指熟透的桑果和大米牛腿。
      ⑨瞻雲之白:似取典於『二十四孝』中『棄官尋母』的故事。宋朝神宗時,有個官員名叫朱壽昌,想起五十多年前母親因為是偏房被嫡母逼嫁他鄉,杳無音訊,便寢食不安,棄官尋母。後跋涉萬裏,終於在山西同州找到了已經白髮蒼蒼的母親,侍奉至終。『瞻』即仰望,指尋母的事;『雲之白』,即老母白髮蒼蒼的樣子。
      ⑩表衣之斑:似取典於『二十四孝』中『戲采娛親』的故事。周朝時,楚國有個老萊子,和父母居住,當時父母都已過九十歲高齡,他自己也有七十多歲。但他為了讓父母歡樂愉快,就經常穿着花花綠綠的外衣,裝扮兒童作遊戲歌舞,整天逗得雙親其樂無窮。他的孝行傳到朝廷,楚王派人來邀請他去作官,被他婉言謝絕。『表衣』即外衣;『斑』即色彩斑斕。
      (11)哭杖力減:似取典於『二十四孝』中『為母埋兒』的故事。漢代河內溫州有個孝子郭巨,和妻子供養着老母和三個幼兒。那時鬧饑荒沒有吃的,可老母親頓頓都讓孫兒們先吃,然後吃些剩飯或餓肚子。久之,老母瘦弱慘慘,拄着拐杖走路都無力。郭巨與妻子商量說,兒子死了還可再生,老母只有一個,餓死不可復生,決定挖坑把幼兒活埋,專心侍奉母親。誰知挖坑三尺,掘出一鍋黃金,全家從此度過難關。『哭杖力減』,比喻老母瘦弱無力的樣子,讓郭巨心痛流淚。
      (12)懷橘味鮮:取典於『二十四孝』中『懷橘遣親』的故事。漢朝末年有個官員叫陸績,他六歲時跟父親到別家作客,主人用地方名產橘子款待他們。臨走時,陸績藏了兩個橘子在身上,不慎掉落地上。主人家笑着問他為什麼藏橘在身,他說橘子好吃,帶回家請母親嘗嘗。後成一段孝親的佳話。
      (13)禱竹生筍:取典於『二十四孝』中同名故事。三國時有個孝子叫孟宗,幼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後來母親年老,抱病在床。隆冬季節,奄奄一息的母親說想吃新鮮竹筍。孟宗束手無策,站在屋外望着竹林哭禱,希望神靈保佑長出鮮筍。孟宗的孝心感動了上蒼,果然竹林生出幾根新筍來。母親吃了鮮嫩的竹筍,病也竟然好了。
      (14)感石流泉:取典於『二十四孝』中『湧泉躍鯉』的故事。漢代有一對夫婦,男的叫姜做詩,女的叫龐氏,兩人都是孝子。老母愛吃魚,他們就捉魚;老母吃魚愛用江河水煎烹,他們就到六七裏外的江河裏取水;老母愛與眾人一塊吃魚,他們就把鄉鄰都接到家陪母親吃魚。他們的孝心感動了上蒼,有一天,家中院裏居然湧出泉水,並且時常能從泉水中捉到肥美的鯉魚。
      (15)念烏反哺:似取典於『二十四孝』中『乳姑延壽』的故事。唐期有一崔姓,四世同堂,曾祖母老得牙齒掉完,吃食物困難,祖母唐氏就天天讓婆母吮吸自己的奶汁。多年後,曾祖母臨終時把子子孫孫叫到面前,誇她兒媳,讓後輩子孫仿效事親。此後,這家人世代孝悌傳家,名垂史典。『念烏反哺』,比喻鳥中之烏,老烏把小烏餵大,待老烏飛不動的時候,長大的小烏會銜食來餵老烏。典故教化世人,連禽鳥都知道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何況人呢。
      (16)祈魚躍淵:取典於『二十四孝』中『王祥臥冰』的故事。晉朝人王祥,少時常被繼母欺負,但他逆來順受,照樣孝順父母。有年冬天,繼母臥病在床想吃鮮活的鯉魚,但那時河水冰凍,無法得魚。王祥為了繼母能吃上鮮魚,就赤身臥在河面的冰上,希望能化開冰凍,捉一條魚。果然冰塊裂出一個縫,從河裏蹦出兩條鯉魚,他即刻拿回去煎給繼母吃。繼母病好了,從此再不薄待王祥。王祥後來也因孝名作了官。
      (17)捧安陽檄:尚未知典出何處,待查。
      (18)廢蓼莪篇:『蓼莪』,本是一種蓼科植物,【詩·小雅】用作篇名,內容強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提倡孝道。但本句專指何典何人,尚不詳。
      (19)思而罷晏:尚未知典出何處待查。
       (20)奉而刻顏:取典於『二十四孝』中『刻木事親』的故事。漢朝人丁蘭,年幼失去雙親,受盡磨難。長大後無以回報父母,就請藝人用木頭刻了父母的塑像供奉在家。傳為佳話。
      (21)五倫:即諸如孟子所提倡之『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以及『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內容。
     (22)肫肫:誠摯實在的意思。【禮記·中庸】曰:『肫肫其仁。』肫,本是禽類的胃臟,『肫肫』,表示把內在的東西真實地反映出來。

      【文譯】

      早在漢朝時,那時皇宮的抱柱上就書寫有對聯:『萬惡淫為首,百行孝為先』。把『孝』的道德理念看的很重。而且漢初的皇帝在『孝』上處處垂範。尤其是漢文帝劉恆,太后臥病三年,他身為皇帝還親自侍奉三年,像煎藥這樣的事都親自去做,藥煎好了還親嘗冷熱才餵母親。漢文帝的孝名對當時整個社會都樹立了榜樣,所以社會不治而治,太平祥和,對後世也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可謂流芳萬代。

      從一定意義上說,孝行就是道行。能把孝體現於一身,表現為自然行為,那就是行道,就能得道成道。能成道也能成仙。能成道成仙的人,他首先建立在圓通大智慧的完人之上,故而成道成仙的人,他當然也應該屬於聖人和賢人之列。

      『孝』的意義和功能無比的廣大,它的光明好比日月普照世界,它表現的真愛真慕這種人的真朴情感可以感天應地。我們的人民大眾都應該嚮往和追求孝行,因為真朴自然的孝行是讓我們一切身心行為都符合真善美標準的根本動因啊

      前輩無數的聖賢都為我們留下了孝行的典範。

      唐虞時的舜,日理萬機,卻把天下事處理得有條不紊,太平安詳,這是因為他的孝行榜樣在先,所以才會有政令暢通的威信。

      又如周文王,他從討伐殷紂王開始,經歷過無數的磨難,但都能化險為夷,遇難呈祥。這是為什麼這也是他的孝行所起的作用。周文王行孝於家,但這種行為卻風譽於世。他之所以遇難呈祥,是他的『孝居』早已聞名於世的前因所導致的。

      『孝』的內涵雖然很深很廣,但其中最直接的要體現在家庭倫理的『事親』行為上。如曾子非常尊崇人的三種倫理之道,而把侍奉父母長輩視為最重要。如閔子已經做了非常大的官,但他仍然殷勤細心地侍奉自己的母親。

      古往今來,有多少以孝行着稱的人士值得我們稱頌,我只能將其中有代表性的為大家略作宣傳介紹。希望今天的世人,今天修道的人,不要把這些事例僅當作提倡孝行的一般書籍看待,而應該把它們當作自己去實行孝道的榜樣與準則來看待。

      古來行孝的榜樣人物,有周朝的仲由百裏外背米侍敬雙親;有西漢的蔡順摘桑果選甜的事母選酸的自食;有宋朝的朱壽昌寧可辭去官職也要萬裏尋母;有周朝的老萊子七十多歲還裝頑童嘻戲取娛父母;有漢代的郭巨寧可活埋兒子也不讓老娘挨餓;有漢朝的小陸績在別家作客懷藏橘子回家給母親吃;有三國時的孟宗為了臥病的母親能在隆冬吃上鮮筍而祈禱竹林生發的奇蹟;有漢代的姜做詩夫婦為母所愛,不惜江河取水烹魚而感動上蒼,院中湧泉躍鯉;有漢朝人丁蘭自幼父母雙亡成人後刻像以奉父母之奇事………

      以上列舉的這些人物都是前代的聖達賢哲之流,他們之所以成為聖達賢哲,難道是僅靠學問獲得的嗎不是。而真正的修養就在於他們的真朴孝行這些德修功行,正是這些德修功行才使他們成為聖達賢哲。由此看來,一個人想把他一生的事都照應安排得至善至美,就應始終圍繞在『孝行』上做文章。把『孝行』這篇文章做好了,一切事必然會至善至美。

      『孝』內涵的廣泛意義又都是很具體的。例如,具有孝行的人才可以談得上對朋友真誠友愛;具有孝行的人參與治理國家自然會把孝行體現在對國家、對領導、對人民的『忠』上;具有孝行的人,在家裏可以成為妻子的典範,與周圍的朋友交往可以得到信任。總而言之,『孝』的概念是將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這五種社會人際倫理關係都完美地包含進去了。由此可見,『孝』是應該且必須得到大力普及的社會風尚。

      一個人孝與不孝,是可以明顯辨別的。真正的孝行,發自內心,沒有刻意行為的表現,這種人對人的仁愛關懷完全是自然天性的表露。其次,有孝行的人,他有一種準則在激勵自己,他非常殷勤地侍奉自己的父老,唯恐遭到世人的批評。所以我們講孝,並不是把它當成一個道理成天講,講孝的同時還要去行孝。如果一個人口中會講孝,行為上又偽裝孝行,那不過一是欺騙自己,二是欺騙親友。

      『孝』的含義雖是人們可以理解的,但它畢竟是一個種抽象的概念,它要靠『德』的具體行為來體現。而孝德則要體現在人生的一切人倫關係中,所以表現內容又是無窮盡的。雖然無窮盡,我們又不要擔心不能更多的體現它。如果你以前不懂『孝』,不行孝,現在有了『孝』的念頭,這就長了一分孝德。你可以一點一滴地去積累,由分積寸,由寸積尺,以至於無窮盡。而我們去行這分分寸寸的孝德,不是要裝一個什麼樣子,也不是想着今後的回報,而是像在心中每時每刻去敬上天之神,真摯而虔誠。如此孝而復孝,誠而又誠,以至成為人生言行的本能自然行為。

      這就是我作的【孝經】,在人生所學的所有的經典當中,闡述孝德,教人行孝,可謂是人生所要學的最重要一門經典學問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