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光明日報 邢福義,生於1935年5月,華中師範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語言學科組副組長。主攻現代漢語語法學,也研究其他方面的問題。主要著作有【語法問題發掘集】、【漢語語法學】、【漢語複句研究】、【文化語言學】(主編)等。
一
『十來年』是多少年?略少於十年,還是略多於十年,抑或是十年左右?
作為概數說法的『X來』,出現於晚唐。有學者認為,這一說法早期『表示略多』。有學者意見相反,認為早期『表示略少』。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2004)列出詞條『來1』,其中義項4的解釋是:來,助詞,用在數詞或數量詞組後邊,表示概數,通常略小於那個數目。(777 頁)按此解釋,『十來年』通常在十年以內。這一解釋,應是來自【現代漢語八百詞】(1980)。該書的解釋是:『表示大概的數目。一般指不到那個數目,有時也指比那個數稍大或稍小。』其實,早在1957年,呂叔湘先生就認為是左右:『十來個』是說從八九個到十一二個,『五十來個』是說從四十八九個到五十一二個。(【呂叔湘全集】第二卷)。我對16年的【人民日報】(1981-2006)進行過全面搜索,搜索麵共計九百多萬句,將近八億字。經分析,得到了以下三點結論。
結論一:大多數用例,會『見仁見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比如:三十來歲的青年船長就有十多位。(1981.1.7)。如果孤零零地看這個句子,略大、略小和恰好三十歲的情況都是可能的。要較勁,誰也說服不了誰。概數的模糊性,可以引發理解的多樣性。
結論二:少數用例,由於有特定的根據,可以確認『略多』或『略少』。然而,可以確認為『略多』的佔壓倒優勢。一個方面,是『X來』在結構組織上可能有的模式。首先,是數字遞增模式。例如:你能不能用幾句話,五句、十句或十來句話,給大家說得簡單明了呢?(1987.1.11)這裏,『五句、十句或十來句』由少到多地遞增,最後的『十來句』不可能少於前邊的『十句』。其次,加『這』指代模式。例如:王熙鳳在夸寶玉屋裏丫頭小紅嘴巧時,順便埋怨自己一些傭人嘴笨:『他們必定把一句話拉長了,作兩三截兒,咬文嚼字,拿着腔兒,哼哼唧唧的,急得我冒火……』都是家常話兒,卻中了寫文章的一大弊。這二十來個字可以理解為思路不清,廢話太多。(1986.8.25)『這二十來個字』,指的是『把一句話拉長了,作兩三截兒,咬文嚼字,拿着腔兒,哼哼唧唧的』(【紅樓夢】第27回),實際上共二十五個字。另一個方面,是『X來』同客觀事實的聯繫。首先,是公認的客觀事物的常理。例如:家養了二十來只雞, 現在正是旺季,一天二十多個蛋,十天半月就是三、四百!(1981.12.28)如果『二十來只雞』少於『二十隻』,怎麼可能每天二十多個蛋?其次,相關數量的準確計算。例如:『文化大革命』十來年,顧不得她們了!略多於十年。又如:從藝十來年的李雪健打演『匪兵』起,已扮過林彪、『鋼銼將軍』等不下10 回頭號角色。(1991.3.2),有11年。
結論三:有的用例,由於有特定的根據,可以確認為『左右』。所謂特定根據,也舉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結構組織上可能有的概數模式。即『X來』中X本身是個概數。比如:真正在市場上走紅的也僅百十來家(2002.5.19)我們從國內調來百十來人,到西班牙建設這個工程。(2006.1.2日)『百十』,【現代漢語詞典】和【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都列出詞條,解釋為一百左右。既然如此,『來』只能表示左右。『百十』本身是表示概數的詞彙形式,而『來』,則是表示概數的語法成分,二者相互配合,形成一個結構。另一個方面,是相關數量的準確計算。例如:周恩來同志寫下『大江歌罷掉頭東』和【雨中嵐山】壯麗詩篇時,不過二十來歲。(1984.9.24)周恩來生於1898年3月5日。『大江歌罷掉頭東』一詩,為1917年東渡日本前所寫,當時19歲;【雨中嵐山】一詩,為1919年回國前在京都游嵐山時所寫,當時21歲。可見,『二十來歲』涵蓋了19歲和21歲。
統觀全局,『X來』可以是或左或右,可以是既左又右,將其含義概括為『左右』,是能準確反映客觀語言事實的。
二
晚唐五代以來的近代漢語,情況又如何?首先,需要比較一下『十來年』和『十年來』。學者們一般以為,概數助詞『來』的最初形式是『以來 』。不論來源如何,這裏有必要指出:『十來年』之類和『十年來』之類,有很大區別。從語義上看:『十年來』的『來』指向『十年』,可以換成『以來』,明顯表示時間的數量範圍;『十來年』的『來』,則指向『十』,不能換成『以來』,明顯表示概數。如果認為這兩個『來』都是助詞,那麼,前者更像是範圍助詞,後者才是典型的概數助詞。從語法上看:第一,『十來年』可以用在動詞後邊充當賓語,如『有十來年』、『過了十來年』;『十年來』不能這麼辦。第二,兩個『來 』在詞語的組配上有不同的表現。比如:表示典型概數的,可以說『四千來年、五千來年』,但不能說『四五千來年』;而主要表示範圍的,則不受限制,『四千年來、五千年來、四五千年來』都可以說。可見,兩個『來』不應混為一談。
接下來,需要回答一個問題:表示典型概數的『X來』,其含義是否只能在『略多』和『略少』之中二者擇一?事實表明,跟現代漢語的情況一樣,大多數例子會『見仁見智』。比如:三處主持三十來年,匡八百眾矣。(【祖堂集】卷第十)『三十來』的含義,甲乙丙可以各自堅持己見。少量例子能夠確認其多少傾向,但並非一邊倒,偏向哪一邊的結論都會受到反例的質疑。有的反例,會否定『略多』。比如:人生天地兩儀間。且住百來年。(【全宋詞】,韋驤【木蘭花慢】)年到七十便為『古稀』。古人超過百歲的即使有,也極為個別。因此,上例的『百來年』,應在百年之內,即略少於百年。但是,有的反例,又會否定『略少』。比如:紫玉和尚嗣馬大師,在襄陽。師諱道通。未G實錄,不決生緣。襄陽廉師於迪相公,處分界內,凡有行腳僧捉送,無有一僧得命便殺。如是得無數。師聞此消息,欲得去相公處,眾中覓人隨師。近有十來人,師領十人。恰到界首,十人怕,不敢進。師猶自入界內。(【祖堂集】卷第十四)為了明確語境,我多引了幾句話。意思很明白:師要去相公處,找人伴隨。師身邊有十來人(概數),於是帶領其中十人(定數)一起去。這裏的『十來人』絕對不可能少於『十人 』。這可是反映早期說法的【祖堂集】中的用例!
再接下來,自然就引發一個思考:有沒有可能早期就表示『左右』?可以作為這一思考的前提的,是有的X本身表示概數。『X來』如果表示略多或略少,X必須是定數。比如『千來』,『千』必須是999+1。要是『千』是概數,它本身便是一個左右晃動的數。看這個例子:徒夸]壽千來歲,也是雲中一電光。(【全唐詩】,呂岩【寄白龍洞劉道人】)此例的意思,跟『雲中一電光,人間千來年』之類相通,『千』不是個定數。詩句所要強調的是:不管誇說彭祖活到多少歲,即使是活到一兩萬歲吧,也不過是『電閃雷鳴』之間的事情而已。作為詩句,這是一種『虛寫、泛寫』的筆法。在語言形式上,其中的『來』不能替換為『以來』。可以做為旁證的是:天上一朝元五日,人間小住亦千年。(【全宋詞】,劉辰翁【雙調・壽謝壽朋】)『千年』可說成『千來年』,『千』是概數。琢磨諸如此類的事實,可以得到一點認識:『左右』義可能晚唐已有。
邢福義 (作者單位:華中師範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