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02|回覆: 0

[漢語詞典] 『是』為什麼發展為判斷詞?(4)

[複製連結]
沙坡 發表於 2010-12-20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漢字網
上兩例中的『此』和『斯』都可用『是』替換。這表明『是』具有『此』『斯』的語法功能,又超出它們的語法功能。『是』的這一超出『此』『斯』的功能,是不是就是『為』所具有的判斷功能呢?

    三、一個詞的發展變化總有其內在的根據,『是』也不會僅僅因為外在的原因就由代詞變為判斷詞。漢語歷史表明,這類原來只能出現在主語位置的『是』,後來前面能帶主語和狀語,成為了真正的判斷詞。代詞和判斷詞有什麼內在的聯繫嗎?

    語言學上長期爭論的兩派雖然觀點截然不同,但卻有一點是相同的,即都是沿着非此即彼的思路進行的。下面我們將要證明,這類『是』既不是純粹的代詞、也不是純粹的判斷詞,而是同時具有代詞性和判斷性的判斷性代詞。

    我們已經看到『是』只能居於主語位置,而且能替代近指代詞『此』『斯』,這充分說明『是』確實具有指代功能,這也是以王力先生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語言學家為什麼認定『是』為近指代詞的原因。但『是』卻不僅有代詞性,還有判斷性。前面我們已經指出,『是』具有超出指代詞『此』『斯』的功能,而『是』和『為』能能交替使用,作用相同,因此『是』可能還有判斷功能。下面我們將進一步確證:『是』所超出指代詞『此』『斯』的功能,正是『為』所具有的判斷功能。

    我們知道,語言的形式是讀音,不是文字。語音形式本身反映語言的結構和層級性,但這種層級性被平均佔有相同空間的漢字所掩蓋。要認識語言現象,就必須擺脫文字的干擾,直接從語言形式語音入手。當我們直接從語音入手時,我們發現『是』和處於相同文字符號序列的『此』『斯』讀法不同,而與『為』的讀法相同。

    語流結構的鬆緊反映語言結構的層次,層次高、結構關係鬆散的就讀得較為舒緩;層次低、結構關係緊密的必然讀得相對緊湊。主謂結構較之述賓結構層次高,讀得就較為舒緩;述賓結構較之主謂結構層次低,讀得就較為緊湊。上面例句中,『此』『斯』與其後的成分之間有一個語音間歇(表現為『此』『斯』讀音延長),反映出二者之間結構較為鬆散;『是』和『為』與其後的成分之間相對而言沒有語音間歇,反映出二者之間結構較為緊湊。這就是說,語音上反映出『此』『斯』在其語流中是居於主語位置,它們與其後的成分之間的結構關係為主謂關係;『是』與『為』在其語流中居於謂語的述語位置,與其後的成分之間的關係為述賓關係。這說明,這類『是』具有超出『此』『斯』的、與『為』相同判斷詞功能。

    上古判斷句主語為複雜短語時,用『是』復指這個複雜短語、同時兼表判斷,也就是說,這類『是』一身而二任,同時具有代詞和判斷詞的功能。

    發現這類『是』同時具有指代功能和判斷功能,也使過去長期爭論無法解決的問題迎刃而解。為什麼『是』能替換『此』『斯』?因為『是』具有指代功能。為什麼『此』『斯』不能替換『是』?因為『是』還具有判斷功能,而『此』『斯』只具有指代功能,沒有判斷功能。為什麼『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能換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為知也』?[14]因為上古判斷句主語為複雜短語時,用『是』復指這個複雜短語、同時兼表判斷,『知也』是判斷句的賓語,它前面是主語和系詞的位置,而『為』只有判斷功能,只能填補系詞位置,而無法填補主語位置;只有一身而二任的『是』才有資格出現在『知也』前主語和系詞的位置上。

    剩下的問題是最關鍵也是最困難的問題:判斷詞『是』與指代詞『是』有什麼內在聯繫?這才是『是』的斯芬克斯之謎。這是語言學無法解決、更準確地說是語言學無法提出的問題,因為語言學知道兩點:一、詞義的發展要有內在聯繫;二、指代詞與判斷詞沒有語義上的內在聯繫。這就是為什麼王力先生從純形式的『中間』位置來解決此難題、而此後也沒有人就此提出質疑來討論的原因。沒有人提出質疑,並非意味着這一問題得到了滿意的解決,而是我們沒法解決這個斯芬克斯之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