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是胃食管腔因過度接觸或暴露於胃液致胃食管反流症和食管黏膜損傷的疾病,不僅會造成消化系統的損害,還可累及呼吸系統,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西醫治療主要採用口服抑酸藥,但效果不顯,易反覆發作,為纏綿難愈的慢性疾病。中國中醫科學院張雪亮主任醫師辨證準確,處方用藥標本兼顧,配伍得當,10服藥即令患者6年頑固性症狀全部消失,可謂效如桴鼓。
患者李某,男,59歲,2019年3月10日初診。訴反酸、胃痛、呃逆6年。患者6年來每日反酸、呃逆、胃痛,醫院確診為胃食管反流。曾長期服用抑酸藥奧美拉唑,效果不佳,且近期症狀逐漸加重,遂來求診。伴有口乾、咽部明顯不適感。二便正常,舌質紅,苔微黃,中有裂紋,脈弦滑數。
辨證:肝胃鬱熱。
治則:疏肝泄熱,和胃制酸。
方藥:枳實15g,炒白朮15g,蒲公英15g,炒山藥15g,敗醬20g,柴胡10g,黃芩10g,炒萊菔子12g,煅瓦楞15g,桔梗15g,青果10g,木蝴蝶10g,鬱金15g,元胡12g,14服。水煎服。
十天後,患者欣喜反饋。自訴服藥2天後,反酸、呃逆症狀即明顯減輕,口不干,仍有輕微胃痛,於是自行停服西藥。10服藥後,不適症狀全部消失,故自行停中藥,剩餘4服藥未繼續服用。隨訪2月,沒有反覆,僅偶爾過食甜食後,晨起會反酸,但很輕微。囑患者注意飲食調護,忌辛辣、油膩、甜食,酒、濃茶等刺激性食物。
患者為山東某鄉鎮衛生院院長,平素工作壓力大,情志不暢,肝氣失於疏泄,氣不舒則郁而為熱,肝熱橫逆犯胃,則症見反酸、呃逆、胃脘灼痛;熱邪灼津,則口乾甚;舌質紅,苔黃,脈弦滑數亦為肝胃鬱熱之象。治當清肝泄熱,和胃制酸。方中枳實、白朮行氣和胃;柴胡、黃芩疏肝泄熱;蒲公英、敗醬草能清肝胃鬱熱,且敗醬制酸效果甚佳;鬱金、元胡合用清熱疏肝、行氣止痛;炒山藥、炒萊菔子和胃消食;煅瓦楞抑酸治標;桔梗、青果、木蝴蝶利咽喉,針對咽喉不適之症。患者本人稱患有嚴重咽炎,張雪亮認為或為胃食管反流所致,或為咽炎與反流並存,不必較真。
張雪亮強調即使服用中藥效果顯著,也一定要囑咐患者注意飲食調護,不能過飽,忌辛辣油膩,不喝濃茶、濃咖啡,戒酒,少吃甜食,這些都容易導致反覆發作,也就是醫聖張仲景所說的『食復』。『三分治,七分養』謹記在心。(彭麗媛 中國中醫科學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