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68|回覆: 0

[論史] 清初剃髮易服激烈抵抗是大義,清末剪辮子亦抵抗是為何?

  [複製連結]
浩然文史 發表於 2020-6-14 1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現在很多人都在號召振興漢服文化,鼓勵大家在節假日穿上漂亮的漢服來迎接中國傳統的節日,但殊不知『漢服』本就不是一個簡單化的含義。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中,作為主體的漢民族的服飾,其實多有變化,歷朝歷代都有着不同的穿衣打扮風格與樣式,但總有一些延續下來的共性,比如束髮比如右衽。但滿清入關後強制國人剃頭換衣,明王朝所規定的衣服式樣和髮型設計全被廢除,頭頂一根辮子成為清朝男性的標配,也成為區分是否忠心認同清政府的重要標誌。

明制漢服

明制漢服

明制漢服

一、朝代更迭下的生活變遷

1644年對於中國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發生的朝代更迭不僅意味着統治者的更換,更意味着這個來自東北的游牧民族將會在取得統治地位後頒行與漢人習俗相違背的完全不同的習俗要求。其實諸如衣服樣式的變化是可以很快被人們接受的,因為穿什麼衣服對底層百姓來說影響不大,但剃髮的古怪要求卻對他們造成了很大的麻煩。眾所周知,留金錢鼠尾辮是滿族的游牧民族特性導致的,但在滿族征戰四方的過程中,要求被征服者剃頭留辮成為區分是否對滿清忠心的重要標準。

清代早期為金錢鼠尾辮

清代早期為金錢鼠尾辮

清代早期為金錢鼠尾辮

1622年努爾哈赤還在東北地區四處征戰,此時他尚未對剃髮作出嚴格要求,允許被征服地區的老年人可以不剃髮,但可以充軍的青壯年則必須剃髮。隨着滿清進攻範圍的愈發擴大,剃髮令影響的範圍也在一步步向四周擴散,1644年清軍入關後多爾袞將剃髮令作為強制要求推行各地,但遭到了漢人的強烈反對,清軍南下遭到了十分嚴重的抵抗。後多爾袞宣佈暫緩剃髮,就連此時尚在南京堅守的南明重臣史可法都表現出了對清朝的部分好感,由此可見剃髮問題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十分重要。

隨着清軍勝利成果的不斷擴大,多爾袞也不需再顧及漢人的反抗,剃髮令再次被強制推行全國,此次的剃髮令引起了漢人最為激烈的反抗,也由此產生了『嘉定三屠』等慘案發生。清軍在各地強迫百姓剃髮,若有反抗則立即誅殺,以暴力換來了政策的推行,而剃髮令的推行也為漢滿兩民族間留下了十分慘痛和血腥的歷史記憶。剃髮問題不僅僅是雙方對於衣物打扮認知不同的問題,更是用以區分『敵我』的重要方式,當辮子成為了滿清的代表與象徵,明朝的髮型衣着就成了對立面,要想征服明朝,必須要使民眾從心裏認同大清,而認同的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剃髮留辮。

二、蓄髮是對抗清廷的標誌

有清一代爆發的大大小小的反清運動不計其數,而這其中的大部分反清都是以『復明』的旗號來號召民眾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反清者皆剪掉辮子以蓄髮明志。也就是說蓄髮不僅僅是一種身體上的行為,更是反清的符號與象徵,在這裏蓄髮等同於大明而留辮等於大清,雙方截然不同又互相對立。

太平天國內民眾的頭髮已經恢復到長發狀態

太平天國內民眾的頭髮已經恢復到長發狀態

太平天國內民眾的頭髮已經恢復到長發狀態

1851年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可謂是有清一代規模最大的反清運動,儘管這次反抗行動並未打着復明的旗號,但洪秀全及太平天國的官員、將領與士兵無不割辮留髮,在魯迅先生的【祝福】一文中還寫道太平天國的軍隊是『長毛軍』。在太平天國這裏,剪辮蓄髮並不是指要恢復大明,蓄髮已經超越了某個朝代的界限而成為漢民族和中華文明的一種象徵。楊秀清便曾在檄文裏寫道:『夫中國有中國之形象,今滿洲悉令削髮,拖一長尾於後,是使中國人變為禽獸也。』也就是說蓄髮本就是『中國人』的固有形象,是滿清入關後以武力強行改變中國人固有的習俗。但有意思的是當年多爾袞強行頒佈剃髮令引發了民眾的激烈反抗,但兩百多年後的太平天國強行頒佈蓄髮令時,再次遭到了當地民眾的抵抗,對於留髮和剪髮,清朝人已經不再將其視作區分漢滿的標誌,甚至認為剃髮留辮才是正道,不同時代下的漢人面對同樣的問題作出了完全不同的決定。

不僅僅是太平天國,清朝下許多秘密會社成員也開始留長髮

三、共和國來臨前後的蓄髮與剃髮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次年清政府被推翻,中華民國的歷史就此開始,辮子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其實自近代以來,辮子的存留問題已經在清廷內部展開過多次討論,西方人一直以辮子作為中國人是『蠻夷』的標誌,許多出國留學的中國留學生也因此受到西方人嘲笑與諷刺,使得很多留學生出國後乾脆將辮子剪去。剪辮問題在晚清已經不僅僅是國內民族間的政治問題,更成為中國的國家尊嚴問題。即使是這樣清政府依舊不允許民眾私自剪辮,許多在國外剪掉辮子的學生回國後也不得不買一根假辮子帶上。

晚清許多學生出國已經剪掉了辮子

晚清許多學生出國已經剪掉了辮子

晚清許多學生出國已經剪掉了辮子

隨着西方諸多先進的衛生觀念傳至中國,辮子還帶來了許多衛生清潔方面的不便利,而現代工業與軍事的發展也表明,留辮子對於工人操作機器或者軍人行軍打仗都十分不方便,維新派與革命派無不要求清政府廢除剃髮令,允許民眾蓄髮。直到辛亥革命爆發後,迫於革命黨的壓力,清政府才宣佈允許百姓有留髮的自由,但為時已晚。民國建立後,各地也紛紛興起了剪辮熱潮,軍警在路上負責對民眾進行剪髮,但這種剪髮令並不是強制要求,在民國依舊有一些清朝的『遺老遺少』留着長辮表示對大清的忠誠。

文史君說:

日本學者曾說為區區的頭髮問題就可以死掉幾百萬個漢人的性命,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種奇事。但事實的確如此,當留怎樣的頭髮這種社會風俗與是否忠誠於國家的大政方針聯繫在一起,留什麼樣的頭髮就意味着效忠於哪個政權。清政府通過暴力獲得了民眾留辮子的『認同』,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帝國,但最後也在新一輪的革命運動中消亡,此時剪掉辮子成為中國新生的標誌。

辮子剪與留的權力其實並沒有掌握在民眾手中,他們的『身體』也成為了權力變革下的被擺弄的對象,清朝的留辮與剪辮史其實也就是民眾身體與國家權力之間的互動史。

辜鴻銘在民國成立後依舊堅持留辮子

辜鴻銘在民國成立後依舊堅持留辮子

辜鴻銘在民國成立後依舊堅持留辮子

參考文獻:

1.侯傑、胡偉:【剃 發·蓄 發·剪 發———清代辮髮的身體政治史研究】,【學術月刊】2005年第10期。

2. (美)孔飛力著,陳兼、劉昶譯:【叫魂 ———1768 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上海: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1991年。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