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99|回覆: 0

[儒家學說] 【文心雕龍】卷2徵聖詩解1文通聖情志足言文簡言達旨博文賅情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15 14:1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心雕龍】卷2徵聖詩解1文通聖情志足言文簡言達旨博文賅情題文詩:
作者曰聖,述者曰明,明聖述作.陶鑄性情,
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聞,聖人之情,
見乎文辭.先王聖化,布在方冊,夫子風采,
溢于格言.是以孔子,遠稱唐世,煥乎為盛;
近褒周代,郁哉可從,此政化之,貴文之徵.
鄭伯入陳,文辭為功,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宋置折俎,多文舉禮:此事跡之,貴文之徵.
褒美子產,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論君子,
雲情慾信,辭欲巧也:此修身之,貴文之徵.
然則志足,而言文也,情信辭巧,含章玉牒,
秉文金科.鑒周日月,妙極機神;文成規矩,
思合符契.簡言達旨,博文賅情,明理立體,
隱義藏用.春秋一字,故以褒貶,喪服也以,
舉輕包重,簡言達旨.邠詩也以,聯章積句,
儒行也以,縟說繁辭,博文該情.書契決斷,
以象夬卦,文章昭晰,以象離卦,明理立體.
四象也以,精義曲隱,春秋五例,微辭婉晦,
隱義藏用.故知為文,繁略殊形,隱顯異術,
抑引隨時,變通適會,征之周孔,文有師矣.

【原文全文】
  夫作者曰聖,述者曰明。陶鑄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聞,則聖人之情,見乎文辭矣。先王聖化,布在方冊,夫子風采,溢于格言。是以遠稱唐世,則煥乎為盛;近褒周代,則郁哉可從:此政化貴文之徵也。鄭伯入陳,以文辭為功;宋置折俎,以多文舉禮:此事跡貴文之徵也。褒美子產,則雲"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論君子,則雲"情慾信,辭欲巧":此修身貴文之徵也。然則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夫鑒周日月,妙極機神;文成規矩,思合符契。或簡言以達旨,或博文以該情,或明理以立體,或隱義以藏用。故【春秋】一字以褒貶,【喪服】舉輕以包重,此簡言以達旨也。【邠詩】聯章以積句,【儒行】縟說以繁辭,此博文以該情也。書契決斷以象夬,文章昭晰以象離,此明理以立體也。四象精義以曲隱,五例微辭以婉晦,此隱義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隱顯異術,抑引隨時,變通適會,征之周孔,則文有師矣。
【原文】分段釋解
(一)

  夫作者曰『聖』1,述者曰『明』2。陶鑄性情3,功在上哲4。『夫子文章5,可得而聞』6;則聖人之情7,見乎文辭矣。先王聖化,布在方冊8;夫子風采9,溢于格言10。是以遠稱唐世,則煥乎為盛11;近褒周代,則郁哉可從12。此政化貴文之徵也。鄭伯入陳13,以文辭為功14;宋置折俎15,以多文舉禮16。此事跡貴文之徵也。褒美子產17,則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18泛論君子,則云:『情慾信,辭欲巧。』19此修身貴文之徵也。然則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乃含章之玉牒20,秉文之金科矣21。  

【譯文】
 所謂『聖』,就是能夠獨立創造的人;所謂『明』,就是能夠繼承闡發聖人學說的人。用述作來培養人的性情,古代聖賢在這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孔子的學生說:『孔子的著作是可以看得到的。』就是說,在這些著作裏,是表達了孔子的某些意見或主張的。古代聖王的教訓,在古書上記載着;孔子的言行,都充分表現在他的教導人的言論裏。所以,對較遠的,孔子稱讚過唐堯之世,說那時的文化興盛煥發;對較近的,他讚美過周代,說那時的文化豐富多采,值得效法。這些都是政治教化方面以文為貴的例證。春秋時鄭國攻入陳國,在對待晉國的責問中,鄭國子產因為善於辭令而立下功勞。宋國曾用最隆重的宴會招待賓客,由於談話富有文采,孔子特使弟子記錄下來。這些都是事業方面以文為貴的例證。孔子讚揚子產,說他不僅能用語言來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且還能用文采把語言修飾得很漂亮。孔子談到一般有才德的人時,就說情感應該真實,文辭應該巧妙。這些都是個人修養方面以文為貴的例證。由此可見,思想要充實而語言要有文采,情感要真誠而文辭要巧妙:這就是寫作的基本法則。 
 【注釋】
  1 作者:創始者。

  2 述者:繼承者。這兩句本於【禮記·樂記】中說的:『故知禮樂之情者能作,識禮樂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明聖者,述作之謂也。』

  3 陶:製造瓦器。鑄:熔煉金屬。這裏用陶鑄比喻對人的教育培養。

  4 上哲:指古代聖賢。

  5 夫子:孔子。這是孔子的學生對他的稱呼。

  6 『夫子文章』二句:這是孔子的學生子貢說的。見【論語·公冶長】。

  7 情:感情。這裏引申指意見或主張。

  8 方:木板。冊:編起來的竹片。這裏泛指書籍。

  9 風采:風度神采。這裏引申指言論行為。

  10 溢:滿。格言:可以示人以法則的話。格:法則。

  11 煥乎:【論語·泰伯】載孔子讚美唐堯的話說:『大哉堯之為君也,……煥乎其有文章。』煥:有光彩。

  12 郁哉:【論語·八佾(yì意)】載孔子稱頌周代的話說:『鬱郁乎文哉!吾從周。』郁:文采豐盛。

  13 鄭伯:鄭簡公。入陳:公元前548年鄭國軍隊攻入陳國。

  14 文辭為功:當晉國質問鄭國為什麼攻打陳國時,鄭國大夫子產說明了攻陳的理由。文辭:指子產所作正確有理的回答。

  15 折俎(zǔ組):把煮熟的牛羊等切開放在俎上。這是一種招待貴賓的隆重禮節。俎:盛肉的器具。

  16 多文舉禮:在宋平公招待趙文子的宴會上,賓主談話都富有文采,孔子特使學生記下這次宴會的禮儀。舉:記錄。

  17 子產:鄭國執政者公孫僑,字子產。

  18 『言以足志』二句: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足:成。

  19 『情慾信』二句:見【禮記·表記】。

  20 含章:是說蘊藏着文采,引申指寫作。玉牒(dié碟):重要文件。『玉牒』和下句『金科』意同,亦即金科玉律的意思。

  21 秉文:指寫作。秉:操持。科:條文。

  【原文】(二)

  夫鑒周日月1,妙極機神2;文成規矩3,思合符契4。或簡言以達旨,或博文以該情5;或明理以立體6,或隱義以藏用7。故【春秋】一字以褒貶,『喪服』舉輕以包重8:此簡言以達旨也。【邠詩】聯章以積句9,【儒行】縟說以繁辭10:此博文以該情也。書契斷決以象【夬】11,文章昭晰以象【離】12:此明理以立體也。『四象』精義以曲隱13,『五例』微辭以婉晦14:此隱義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隱顯異術15;抑引隨時16,變通會適17。征之周、孔18,則文有師矣。  
【譯文】
聖人能夠全面考察自然萬物,並深入到其中精深奧妙的地方去;這樣才能寫成堪稱楷模的文章,其表達的思想也才能與客觀事物相吻合。聖人的著作有時用較少的語言來表達其主要思想,有時用較多的文辭來詳盡地抒發情意;有時用明白的道理來建立文章的主體,有時用含蓄的思想而不直接顯示文章的作用。如像【春秋】就常用極少的文字來讚揚或批評,【禮記】裏常用輕的喪服來概括重的喪服:這就是用較少的語言來表達主要思想的例子。又如【詩經·豳風·七月】是用許多章句聯結成篇的,【禮記·儒行】也常用複雜的敘述和豐富的辭句:這就是用較多的文辭來詳盡地抒發情意的例子。此外,有的文章講得像【夬】卦所說的那樣決斷乾脆,有的文章寫得像【離】卦所說的那樣清楚透徹:這就是用明白的道理來建立文章主體的例子。還有【周易】中的四種卦象,道理精深,意義曲折;【春秋】所運用的五種記事條例,也常是文辭微妙,意義宛轉:這就是用含蓄的思想而不直接顯示文章作用的例子。根據上述可知:各種文章在表現手法上,有洋與略、隱與顯的區別;所以寫文章時,或壓縮、或加詳,要隨不同的時機而定;寫作上的千變萬化,要適應不同的具體情況。所有這些,如果以周公、孔子的文章做標準,那麼在寫作上就算找到老師了。

【注釋】
 1 鑒:察看。周:全。日月:藉以概括整個自然界。

  2 極:追究到底。機神:微妙精深。

  3 規矩(jǔ舉):法則。規:畫圓形用的器具。矩:畫方形用的器具。

  4 符契:完全符合。符:古代作為憑信用的東西,以兩者相合為憑。契:約券。

  5 該:兼備。

  6 體:主體,指文章的主要部分。

  7 藏用:隱藏其作用,即不明顯地表示文章的作用。

  8 喪服:居喪之服。古代喪禮,根據與死者關係不同而着輕重不同的喪服。舉輕包重:【禮記】中的【曾子問】和【檀弓】兩篇,都講到以輕的喪服概括重的喪服的用法。

  9 【邠(bīn賓)詩】:指【詩經·豳風】中的【七月】篇,全詩由八章組成,每章十一句,是【詩經】中較長的一首詩。邠:同豳。

  10 【儒行】:指【禮記】中的【儒行】篇。縟(rǜ人):繁盛。【儒行】中把儒者分為十六種來論述。

  11 書契:文字,引申指著作。【夬】(guài怪):【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夬』表示決斷。

  12 昭晰(Xī西):清楚。【離】【周易】六十四卦之一,『離』表示像火光一樣明亮。

  13 四象:【周易】中的卦象,有實象、假象、義象、用象四種,叫做四象。見孔穎達【周易正義】卷七。

  14 五例:【春秋】記事的五種條例:『一曰微而顯』,『二曰志而晦』,『三曰婉而成章』,『四曰盡而不污(yǘ迂,紆曲)』,『五曰懲惡而勸善』(見社預【春秋左氏傳序】)。晦:不明顯。

  15 術:方法,這裏指表現手法。

  16 抑:壓止,這裏是精減字句的意思。引:延長,這裏是加詳的意思。

  17 會適:應為適會。適:適應。會:時機。

  18 征:徵驗。周、孔:周公、孔子。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