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學記】詩解3善教之法
題文詩: 童蒙天真,天真童心,其性專一,情慾未發, 學業易入,大學之法,禁於未發,防患未然, 有備曰豫;當其可之,適時以教,不失謂時; 因人施教,不陵其節,循序漸進,不越謂孫; 相觀而善,相習而成,切磋謂摩.教所由興. 發然後禁,教弱欲強,積習難改,捍格不勝; 時過後學,勤苦難成;雜施不孫,壞亂不修; 獨學無友,孤陋寡聞;燕朋不敬,逆師之訓, 燕辟廢學,教所由廢.君子真摯,知教所興, 教所由廢,可為人師.君子之教,喻之以情, 曉之以理,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導之以正,非牽非強,因勢利導,心平氣和; 多鼓多勵,非壓非抑,學自易成;啟而不發, 發而不盡,使其自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 全文: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發然後禁,則捍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分段註解: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鄭玄註: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未發,情慾未生,謂年十五時。○禁,居鴆反。欲音欲。當其可之謂時,可,謂年二十,時成人。不陵節而施之謂孫,不陵節,謂不教長者、才者以小,教幼者、鈍者以大也。施,猶教也孫,順也。○鈍,徒困反。相觀而善之謂摩。不並問,則教者思專也。摩,相切磋也。○摩,莫波反,徐亡髲反。思,息吏反。磋,七多反。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興,起也。 [疏]『大學』至『由興』也。○正義曰:此一節論教之得理,則教興也。○『禁於未發之謂豫』者,發,謂情慾發也。豫,逆也。十五以前,情慾未發,則用意專一,學業易入。為教之道,當逆防未發之前而教之,故云『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者,可,謂年二十之時。言人年至二十,德業已成,言受教之端,是時最可也。○『不陵節而施之謂孫』者,陵,猶越也。節,謂年才所堪。施,猶教也。孫,順也。謂教人之法,當隨其年才,若年長而聰明者,則教以大事,而多與之;若年幼又頑鈍者,當教以小事,又與之少,是不越其節分而教之,所謂『孫,順也』,從其人而設教也。○『相觀而善之謂摩』者,善,猶解也。受學之法,言人人競問,則師思不專,故令弟子共推長者能者一人諮問,餘小不能者,但觀聽長者之問答,而各得知解。此朋友琢磨之益,故謂之『摩』也。○『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者,結上四者。興,起也。四事並是教成之所起也。 【今注】
①豫:防備。②施:教。孫:順。
【今譯】
大學的教育方法,在學生不正當的欲望發生之前就加以禁止, 這就叫做防患未然;抓住最合適的時機進行教育,這就叫做合乎時 宜;不超越正常的順序進行教育,這就叫做循序漸進;學生互相觀 摩,學習他人的長處,這就叫做切磋琢磨。這四條是教育成功的方 法。
發然後禁,則捍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鄭玄註: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教不能勝其情慾。格,讀如『凍冫各』之『冫各』。扞格,不可入之貌。○捍,胡半反,注同。格,胡客反,又戶隔反。扞格,不入也,注同。勝音升,又升證反。冫各,胡客反,下同。此二字並從冫各,或水旁作非,一音戶各反。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時過則思放也。○過,姑臥反。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脩。小者不達,大者難識,學者所惑也。○壞者怪,徐戶拜反。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不相觀也。燕朋逆其師。燕,猶褻也。褻其朋友。○燕音燕。褻,息列反,下同。燕辟廢其學。褻師之譬喻。○辟音譬,注及下『罕辟』同。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廢,滅。
[疏]『發然』至『廢也』。○正義曰:此一節論學不依理,教之廢耳。○『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者,發,謂情慾既生也。捍,謂拒捍也。格,謂堅強。若情慾既發而後乃禁,教則扞格於教,教之不復入也。是教弱而欲強,為教不勝矣。○『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者,時過,謂學時巳過,則心情放蕩,雖欲追悔欲學,精明巳散,徒勤苦四體,終難成也。○『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脩』者,雜施,謂教雜亂無次越節,則大才輕其小業,小才苦其大業,並是壞亂之法,不可復脩治也。○『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者,獨學,謂獨自習學而無朋友。言有所疑,無可訁咨問,則學識孤偏鄙陋,寡有所聞也。○『燕朋逆其師』者,以前四條皆反上教之所興,此『燕朋』、『燕譬』,特加二條,不與上相對。燕朋,謂燕褻朋友,不相遵敬,則違逆師之教道也。○『燕譬廢其學』者,譬,譬喻也。謂義理鈎深,或直言難曉時,須假設譬喻,然後可解。而墮學之徒,好褻慢笑師之譬喻,是廢學之道也。○『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者,結上六事,是廢學之由。前興有四,後廢有六者,庾云:『不褻朋友及師之譬喻,自是學者之常理。若不為燕朋、燕譬,則亦不足以致興。』言若作此燕朋、燕譬,則學廢朁矣。○注『格讀』至『之冫各』。○正義曰:言格是堅強,譬如地之凍,則堅強難入,故云『如凍冫各之冫各』。但今人謂地堅為冫各也。
【今注】
①捍(hàn)格:互相牴觸,格格不入。②燕朋:指與自己狎近的朋友,如 【論語·季氏】所說的『損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之類。③ 燕辟:辟同『嬖』。燕嬖,指寵幸的女子小人。
【今譯】
在學生不正當的欲望已經發生以後再去禁止,這就和學生的 想法牴觸而格格不入,因而不起作用;適宜的學習時期已經過去 了,才來學習,則學起來很費力而又不易取得成就;教育時不按部 就班、循序漸進,而是雜亂無章,則學生的學業就會搞得雜亂以至 無法收拾;單獨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切磋琢磨,就會學識淺陋、見 聞不廣;與不好的朋友相交往,就會導致不聽師訓;寵幸女子小人, 就會導致荒廢學業。這六條是教育失敗的原因。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鄭玄註: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示之以道塗也。抑,猶雜也。開,為發頭角。○道音導,注『道示』及下同。強,沈其良反,徐其兩反,下同。為,於偽反,下『為學者』同。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思而得之則深。 [疏]『君子』至『喻矣』。○正義曰:此一節明君子教人方便善誘之事。○『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者,喻,猶曉也;道,猶示也;牽,謂牽逼。師教既識學之廢興,故教喻有節,使人曉解之法,但廣開道,示語學理而巳。若人苟不曉知,亦不逼急,牽令速曉也。○『強而弗抑』者,抑,推也。謂師微勸學者,使神識堅強,師當隨才而與之,使學者不甚推抑其義而教之。○『開而弗達』者,開,謂開發事端,但為學者開發大義頭角而巳,亦不事事使之通達也。○『道而弗牽則和』者,此下三句,釋上三事之所由也。若心苟不曉而牽逼之,則彼心必生忿恚,師與弟子不復和親。今若但示正道,寬柔教之,則彼心和而意乃覺悟也。○『強而弗抑則易者,賀氏以為:師但勸強其神識,而不抑之令曉,則受者和易,和易亦易成也。○『開而弗達則思』者,但開發義理,而不為通達,使學者用意思念,思得必深,故云『則思』也。○『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者,結上三事之功,若師能教弟子如此三事,則可謂『善教喻矣』。 【今注】
①喻:曉喻。②道:引導。牽:強逼。③開:開頭,啟發。達:猶『盡』。
【今譯】
君子只有既明白了教育成功的方法,又明白了教育失敗的原 因,然後才可以做老師。所以君子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只加引導, 而不是拉着逼他前進;對學生要多加鼓勵,而不是使他沮喪壓抑; 講解時在於啟發,不把全部講盡。只引導而不強逼,則師生之間就 感情融洽;多鼓勵而不是壓抑,則學生學習時就會感到比較容易; 只啟發而不詳盡講解,則學生就用心思考。能做到這三點,就可稱 得上是善於教育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