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愛中醫網 作者: 精氣學說,是研究精氣的內涵及其運動變化規律,並用以闡釋宇宙萬物的構成本原及其發展變化的一種古代哲學思想,是對中醫學影響較大的古代哲學思想之一。它濫觴於先秦時期,兩漢時被『元氣說』 同化。由於先秦至兩漢正值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奠基時期,故此時盛行的精氣學說必然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建立有着深刻的影響。
一、古代哲學精與氣的基本概念
精與氣的概念,在古代哲學範疇中基本上是同一的,但在中醫學是確有區別的。為了便於正確認識精與氣的古代哲學概念與中醫學內涵,暫將其分開敘述。
(一)精的基本概念
精,又稱精氣,在中國古代哲學中,一般泛指氣,是一種充塞宇宙之中的無形(指肉眼看不見形質)而運動不息的極細微物質,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本原;在某些情況下專指氣中的精粹部分,是構成人類的本原。
精氣,首見於【周易・繫辭上】與【管子】,在【呂氏春秋】、【淮南子】及【論衡】中也有所記敘。【周易・繫辭上】說:『精氣為物。』認為宇宙萬物由精氣構成。【管子・心術下】說:『一氣能變曰精。』認為精即精微的、能夠運動變化的氣。【淮南子】稱氣為精,認為精是構成世界萬物的原始精微物質,是宇宙萬物生成的共同物質基礎。上述各家,皆認為精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因而與氣的內涵是同一的。
【淮南子】又把精(或氣)分為精氣與煩氣兩類,如【淮南子・精神訓】說:『煩氣為蟲,精氣為人。』人類稟受精氣而生,動物類稟受煩氣而成,故人與動物不僅形體有異,而且人的精神、情感、智慧也為動物所不及。【論衡】認為精氣是元氣的最精微的部分,是構成人體及其道德精神的精微之氣。
精氣概念的產生,源於『水地說』。古人在觀察自然界萬物的發生與成長過程中,認識到自然界萬物由水中或土地中產生,並依靠水、地的滋養、培育而成長與變化,因而把水、地並列而視為萬物生成之本原。如【管子・水地】說:『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也。』又說:『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 自然界的水即天地之精,萬物賴以生長發育之根源,因而在『水地說』 的基礎上引申出『精』的概念,嬗變為精為萬物之原。人類自身的繁衍,是男女生殖之精相結合而成,亦可說成是水凝聚而成。如【管子・水地】說:『人,水也。男女精氣合而水流形。』 水,即精,凝停相合而為人。
中醫學有關精的認識,對哲學中精氣概念的形成亦有重要的啟發作用。如【周易・繫辭下】說:『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把本為醫學中男女兩性之生殖之精相結合形成胚胎之論,進一步推理為雌雄兩性之精相結合而生成萬物,進而再引申為天地陰陽精氣相合而萬物化生。如此把具體的生殖之精抽象為無形可見的天地精氣。
精氣的概念雖源於『水地說』,但水、地皆為有形物質,人體內的精也屬有形之物,都與『有生於無』(【道德經・四十章】)的基本假設相違背,故皆難成為宇宙萬物的生成本原。【周易】與【管子】把精的概念抽象為無形而動的極細微物質。【內經】亦認為精是充塞於太虛(宇宙)之中的極細微物質,如【素問・五運行大論】說:『虛者,所以列應天之精氣也。』如此將精氣的概念規定為存在於宇宙之中無形而動的極其精微的客觀實在,是宇宙萬物的共同構成本原,從而與氣的概念同一,匯流於氣學範疇中,發展為『氣一元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