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晚報 昨日上午,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四次成果發佈,此時距離第三次成果發佈已有一年。在第四輯的整理報告上,共收入3篇清華簡文獻,重現了古代最早實用算具的真容,對歷史學、文獻學、科技史等領域的研究提供寶貴的研究資料。 據介紹,目前清華簡的整理工作已近一半,未來成果的發佈數量將達13至15輯之間。
清華簡上出現早期『八卦圖』
第四輯包括一篇題作【筮法】的文獻,記載了一種盛行於戰國時代楚國、不同於【周易】的占筮方法。據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介紹,這篇文獻保存良好,沒有明顯缺損,在2008年入藏時就發現,該竹簡是唯一一部保持原來成卷狀態的竹簡。
全篇文字分欄書寫,並且附有插圖和表格,體例猶如一幅帛書。簡文詳細記述占筮的原理和方法,包含大量以數字卦表現的占例。數字卦的形式與天星觀、包山、葛陵等楚簡中的實際占筮記錄一致。其中,八經卦的卦名、數字卦的形式等與傳統上所認為的商代【易經】的【歸藏】一致,但是否說明該簡就有可能是【歸藏】,還需進一步的研究和考證。
文獻記載了六十四卦卦名,對於【周易】卦象、卦名、卦序以及經卦的衍生研究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最早算具 填補空白
李學勤介紹,在最初整理清華簡時,就注意到有幾支書簡比較特別:形狀上顯得比較寬大,且上部有紅色橫線,非常顯眼。
這組竹簡共有21支,保存相對完好,只有4支上部有部分殘缺,殘缺部分可以通過內容進行推理補全。
經過收集整理之後發現,這幾支『胖大』的竹簡拼接之後形成一個表格,表格裏寫有數字,數字的寫法與我們熟悉的寫法有所不同,如『30』,就有『卅』和『三十』兩種表達方式。
該數字構成的表格,用的是十進制,利用乘法交換律原理,能夠快速計算100以內的兩個任意整數的乘積,還能夠計算包含特殊分數『半』的兩位數乘法,計算功能超過了以往我國發現的『裏耶秦簡九九表』和『張家界漢簡九九表』等古代乘法表。
李學勤說,經過研究發現,該【算表】不僅可以將複雜的乘法轉變為簡單的加法,還可用於除法運算和開方運算。至於古人是否利用該表進行過此類運算,還有待考證。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郭書春認為,該【算表】填補了先秦數學文獻的空白,是目前所見到的中國最早的數學文獻實物,比目前能夠見到的古代十進制乘法表年代都早,在當時世界範圍內也是相當先進的,是中國數學史乃至世界數學史上的一項重大發現。 (牛偉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