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內經】【難經】之沖脈為奇經八脈。沖脈既是血海,又是五臟六腑、十二經脈之海,與生殖密切相關,其並於足少陰,隸屬陽明,通於厥陰,及於太陽,具有調節肝、腎和胃氣機升降之功能,其臨床表現多為【內經】【難經】所言之『逆氣裏急』(沖氣上逆)。張仲景【傷寒論】及【金匱要略】所論亦涉及『沖氣上逆』。陳修園之『沖脈不治,取之陽明』已具『沖胃氣逆』之觀。然而,後世對『沖氣上逆』論及深者非張錫純莫屬。『沖氣上逆之病甚多,而醫者識其病者甚少』,因而張錫純撰【沖氣上逆之病因病狀病脈及治法】之文。『沖胃氣逆』所說最詳,其治則以降逆平沖為主,『沖脈不治,取之陽明』是對其學說的最好詮釋。
【沖脈與沖氣上逆】
沖脈在循行中並於足少陰,隸屬於陽明,又通於厥陰,及於太陽,所以沖脈同時有調節肝、腎和胃氣機升降的功能。
沖脈一詞,見於【靈樞·五音五味】篇:『沖脈、任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背裏,為經絡之海。』【素向·骨空論】亦載:『沖脈者,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素問·舉痛論】:『寒氣客於沖脈,沖脈起於關元,隨腹直上。』細考古人對沖脈的命名,其寓意非常豐富。
『沖』字原寫作『沖』。【說文】解:『沖為通道也。』【廣雅】釋:『動也,行也。』唐·楊玄操在注【難經】時曰:『沖者,通也。言此脈下行足,上行頭,通受十二經之氣血,故曰沖焉。』【太平聖惠方卷第一】亦云:『沖脈者,起於氣沖,並陽明之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夫沖脈者陰脈之海也,沖者通也,言此脈下至於足,上至於頭,通受十二經之氣血,故曰沖焉。』此處沖脈的『沖』字即具有『要道』和『動』的雙重意義,『脈』則是血氣通行之道路。【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脈者,血之府也。』現代醫家通過對【內經】中有關沖脈論述詳細考究,從沖脈的作用,沖脈的循行途徑及其分支,沖脈的動靜、逆順等各方面加以認識,發現沖脈與現代解剖學中的主動脈及其分支相符合。
由於沖脈下至於足,上至於頭,通受十二經之氣血,故有『沖脈者為十二經之海』之說。此內容見於【靈樞·海論】:『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氣海,有水谷之海。』 『胃為水谷之海,沖脈者為十二經之海,膻中者為氣之海,腦為髓之海』,從另一方面表達了沖脈為血海的意思。同時【靈樞·逆順肥瘦】篇亦記載:『夫沖脈者,五藏六腑之海也,五藏六腑皆稟焉。』所以,楊上善在注【黃帝內經太素】有關沖脈篇時說:『臍下腎間動氣,人之生命,是十二經之根本,此沖脈血海是五藏六腑、十二經脈之海也。』沖脈同時又是奇經八脈之一。【難經·二十七難】曰:『脈有奇經八脈者,不拘於十二經,何謂也?然聖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然。』沖脈是經脈之海,又是奇經之脈,是血脈系統中的主要管道,對血氣的運行和循環起到重要的作用,是結構至大、功能至廣的機體網絡系統。
由於沖脈奇特的結構,決定了沖脈既是『五藏六腑之海』,亦是『十二經脈之海』,而人身之命無不以氣血為要。【素問·上古天真論】在言及女子生理時謂:『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靈樞·海論】亦云:『經水者,皆注於海。』【靈樞·五音五味】:『今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也故也。』因此,女子的生殖生育與沖脈之旺盛有很大關係。張錫純對此的認識為:『此八脈與血室,男女皆有……在男子則沖與血室為化精之所,在女子則沖與血室實為受胎之處。』因而病理上為『是以女子不育,多責之沖脈』,其治療月經失調與不孕亦多責之於沖脈。此即陳修園在【婦人良方·博濟方論第二】中所說:『婦人病月三十六種,皆由沖任勞損而致。』
對於沖脈之為病,除張錫純所言『是以女子不育,多責之沖脈』外,沖脈之為病古人論述最多的主要是『沖氣上逆』。【素問·骨空論】:『沖脈為病,逆氣裏急。』【素問·舉痛論】:『寒氣客於沖脈……寒氣客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故喘動應手矣。』【難經·二十九難】:『沖之為病,逆氣而裏急。』【類經·經類卷九】謂:『沖脈挾臍上行至於胸中,故其氣不順則隔塞逆氣,血不和則胸腹裏急也。』由於沖脈在循行中並於足少陰,隸屬於陽明,又通於厥陰,及於太陽,所以沖脈同時有調節肝、腎和胃氣機升降的功能。因而,其臨床表現多為逆氣裏急所見之喘滿,心煩,躁熱,瘕病,少腹拘急而痛,嗌干,停經,不孕等。所以【內經】【難經】所言沖脈之『逆氣裏急』病證就指的是『沖氣上逆』。此『沖氣上逆』之病機及病證,張仲景在【傷寒論】及【金匱要略】雖未明言『沖氣上逆』,但所論均與沖氣上逆相關。如【傷寒論】第15條:『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場,方用前法;若不上沖者,不得與之。』【傷寒論】第386條中理中湯則有『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術加桂四兩』的描述。【傷寒論】第318條四逆散有『悸者加桂枝五分』的描述。【金匱要略·奔豚氣病脈證治】載:『發汗後,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記載的下焦陽虛,沖氣上逆之『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其氣沖』。【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記載妊娠反應:『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嘔,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以上皆與沖氣上逆有關。
【內經】【難經】論及沖脈生理尤詳,對病理則僅見『逆氣裏急』,張仲景對其多有發揮。後世對沖氣上逆之認識最為深刻及應用廣泛者非張錫純莫屬,認為『沖氣上逆之病甚多,而醫者識其病者甚少』,且謂『即有識其病者,因未洞悉病因,其治亦不盡合轍』,因而撰【沖氣上逆之病因病狀病脈及治法】之文,影響至今。
【沖脈與沖胃氣逆】
沖胃氣逆的生理基礎是沖脈『下連少陰,上隸陽明』。腎虛、肝火、胃虛、痰郁等,都可導致沖胃氣逆。
由於沖脈為奇經八脈,後世葉天士在【內經】【難經】的基礎上,結合長期的臨床實踐,對沖脈與經水的關係、沖脈與陽明的關係,均有着很透徹的分析。他指出:『沖脈隸於陽明。』亦指出:『凡經水之至,必由沖脈而始下,此脈胃經所管。』同時葉氏還指出:『沖脈上沖,犯胃為嘔。』揭示了沖胃氣機上逆的關聯性。
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對沖脈及沖胃氣逆的認識承接於【內】【難】諸家,發展於臨床實踐,在雜病中運用甚廣,提出『沖胃氣逆』的觀點影響深遠。他在該著作中論及沖胃氣逆的地方有七十餘處,涉及二十一個方,五十個證(案),從而在理法方藥諸方面充分論證了這一觀點,此觀點對臨床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沖胃氣逆的生理病理基礎,仍然與沖脈的循行及功能有關。【素問·骨空論】云:『沖脈者,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俠臍上行,至胸中而散。』【素問·痿論】亦曰∶『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沖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於宗筋,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是以沖脈之血,總由陽明水谷之所化,而陽明胃氣,又為經脈之本也。因而,張錫純提出:『腎上為血海,奇經之沖脈也,其脈上隸陽明,下連少陰,為其下連少陰也,故腎中氣化不攝,則沖氣易於上干。為其上隸陽明也,沖氣上干,胃氣亦多上逆,不能息息下行以運化水飲。』揭示了沖胃氣逆的生理基礎是沖脈『下連少陰,上隸陽明』。在論鎮攝湯時說:『沖脈上隸陽明,故沖氣與胃氣原相貫通。』論倒經證時說:『沖為血海,居少腹之兩旁。其脈上隸陽明,下連少陰。』均說明了沖氣上逆易於犯胃而致胃氣不降。
對沖胃氣逆的病因,張錫純認為有腎虛、肝火、胃虛、胃氣上逆、痰郁以及大氣下陷等,都可導致沖胃氣逆。如論腎虛時說:『腎虛之人,沖氣多不能收斂,而有上沖之弊。況沖脈之上系原隸陽明胃腑,因沖氣上沖,胃腑之氣亦失其息息下行之常,或亦轉而上逆。』在論及因熱痰郁於中焦而致沖胃氣逆時說:『其為熱痰郁於中焦,以致胃氣上逆,沖氣上沖。』
對於沖胃氣逆證的治則,張錫純指出:『治此證者,宜以斂沖、鎮沖為主,而以降胃平肝之藥佐之。』此外還提出了開胃鎮沖、降胃安沖、清胃降沖、降胃鎮沖平肝等治則,同時又創立了安沖、鎮沖、斂沖、降沖、調沖、固沖、清沖、溫沖等種種治沖諸法。可見,張錫純的沖胃氣逆觀點,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臨床實踐上都有很強的指導及應用價值。
【沖脈不治,取之陽明】
沖氣上逆,往往導致胃氣逆,所引起之病證亦以胃氣上逆為主。故陳修園所言的『沖脈不治,取之陽明』即指此。
『沖脈不治,取之陽明』見於陳修園【醫學從眾錄·卷五·膈症反胃】,其在論述噎膈時說:『膈咽之間,交通之氣不得降者,皆沖脈上行逆氣所作也……張石頑(張璐)主於沖脈上逆,誠千古灼見。亦從仲景大半夏湯悟出。然必謂潤下之劑反益其邪,是因其涎沫之多,而狃於見症之陋習也。沖脈不治,取之陽明。故仲景以半夏降沖脈之逆,即以白蜜潤陽明之燥,加人參以生既亡之津液,用甘瀾水以降逆上之水飲,古聖之經方,惟仲景能用之。』【醫學源流論】明確指出:『明於沖任之故,則本原洞悉,而後其所生之病,千條萬緒,可以知其所從起。』
張錫純沖胃氣逆觀是其臨證對『沖脈不治,取之陽明』的進一步發揮,其生理基礎是沖脈下連少陰,上隸陽明;病因病理是腎虛、心氣不足、肝鬱、胃虛、氣逆、痰飲、沖脈受損等引動沖氣上沖、胃氣上逆;沖氣為逆氣,其引起來的病證涵蓋了婦科、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多個系統,其臨證表現為呃逆、反胃、噎嗝、眩暈、吐衄、中風、滿悶、奔豚氣等。正因為『沖脈下連少陰,上隸陽明』,因而沖氣上逆,往往導致胃氣逆,所引起之病證亦以胃氣上逆所表現為主。故陳修園所言的『沖脈不治,取之陽明』即指此。正確理解『沖脈不治,取之陽明』對辨明沖氣上逆與沖胃氣逆的關係,辨治疑難雜病有着重要的意義,亦最能體現沖胃氣逆之說的臨床價值。此點在張錫純治療沖胃氣逆引起的臨床辨證用藥中可窺得一見。如張錫純在治療沖胃氣逆時往往以赭石、半夏、厚朴等降逆之品從胃而治,並認為半夏乃『降胃安沖之主藥』。對厚朴的應用則強調:『愚治沖氣上沖,並挾痰涎上逆之證,皆重用龍骨、牡蠣、半夏、赭石諸藥以降之,鎮之,斂之,而必少用厚朴以宣通之。』皆是以通過降逆和胃以平復沖逆之氣,此正是陳修園『沖脈不治,取之陽明』之理論的精華所在。
【驗案舉隅】
劉某,女,38歲,自由職業者,於2013年12月29日初診。
主訴:人流術後噁心、嘔吐、噫氣、腹脹2月余。
2月前患者因意外懷孕50餘天,妊娠反應輕微,後在某醫院行人流手術。1周後漸漸感覺噁心、嘔吐、噫氣等,在醫院檢查認為系手術後一般反應,給以對症處理,但效不明顯。後又行胃鏡檢查無特殊發現。近2月以來上述症狀越加明顯,一度懷疑手術不成功,經檢查排除,後又多處求助中醫治療。前醫多局限於生化湯加減治療,並着重補腎降逆,但效果均不明顯。
刻診:一般狀況可,訴不時噁心、嘔吐、噫氣、小腹墜脹、食後明顯,有時腰酸,睡眠差,二便正常,舌質淡紅,舌苔白膩,脈弦滑。診為沖胃氣逆證,病機為沖脈損傷導致沖氣上逆,引動胃氣上逆。治宜降逆平沖,佐以溫通下焦,方用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合以生化湯加減。
處方:厚朴20克,黨參20克,法半夏15克,炒白朮15克,代赭石10克(先煎),茯苓20克,枳殼15克,桔梗5克,乾薑12克,當歸15克,川芎15克,炒白芍15克,益母草20克,川斷12克,烏藥6克,炙甘草10克,生薑2片,大棗6枚,7劑,水煎服,每日2次,囑禁食生冷、油膩之品。
二診(2014年1月5日):服上述中藥後,諸症明顯減輕,不再嘔吐,但食後仍不時噫氣,腹脹減輕,上方去桔梗,加代赭石20克,繼前方7劑。
三診(2014年1月12日):繼續服用7劑後,症狀基本消失,無特殊感覺,遂以木香順氣丸合新生化顆粒鞏固療效。
按:本例患者之臨床表現,源於妊娠人流術後,其表現類似『惡阻』,實則非然。然何以現此證,此乃因手術損傷沖脈之氣,使沖氣上逆引動胃氣上逆。此即張錫純所謂:『腎虛之人,沖氣多不能收斂,而有上沖之弊。況沖脈之上系原隸陽明胃腑,因沖氣上沖,胃腑之氣亦失其息息下行之常,或亦轉而上逆。』因而,若按腎虛治療,臨證亦有效果。但此患者常規補腎降逆之法緣何無效,蓋患者之噁心、嘔吐、噫氣、腹脹等種種表現,已屬沖胃氣逆,沖脈損傷,另見胃氣上逆。雖出現上述病證,但患者整體狀況良好,臨證過分考慮補腎,則愈發致沖氣上逆,應另闢蹊徑。對於此,陳修園在【醫學從眾錄】言:『沖脈不治,取之陽明。』因而,治療當以降逆平沖為主,佐以溫通下焦,以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以降胃氣,以生化湯溫通下焦。方中以厚朴、半夏、代赭石作為降逆平沖之主藥,且張錫純認為半夏乃『降胃安沖之主藥』,厚朴為『愚治沖氣上沖……而必少用厚朴以宣通之』。三味藥皆是以通過降逆和胃以平復沖逆之氣。更配以乾薑、當歸、川芎、益母草、川斷、烏藥以溫通下焦,以使上下之相通,升降相因,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
|